柳寻衣挟持着赵禥离开景云馆后,远离熙攘嘈杂的大街,专走偏僻清冷的小路,凭借对临安地形的烂熟于心,二人于穷街陋巷中七扭八拐,半个时辰后成功避开所有耳目。
    城南,一间荒僻幽静的死巷尽头,柳寻衣再三确认四下无人后,赶忙将赵禥松开,同时跪倒在地,赔罪道“在下多有冒犯,让小王爷受惊,实在罪该万死”
    “咳咳”
    赵禥小心翼翼地舒展着几乎麻木的四肢,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抱怨道“师傅,只是做戏而已你下手也太狠了”
    “小王爷恕罪,刚刚在景云馆不乏慧眼如炬的老狐狸,倘若在下一不小心露出马脚,非但自己劫数难逃,而且会连累小王爷。”柳寻衣羞愧无比,“为免节外生枝,在下不得不假戏真做”
    “欸”渐渐平复心绪的赵禥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我只是说笑而已,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
    “无论如何,小王爷的救命之恩,在下没齿难忘”言罢,柳寻衣神情一禀,毕恭毕敬地朝赵禥连叩三个响头,感激之情足可窥见一斑。
    “唉”赵禥搀起柳寻衣,朝他上下打量一番,不禁面露苦涩,“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违背皇叔和父王的意思,但我又不希望你含冤而死,实在是左右为难。”
    柳寻衣明白赵禥的苦衷,同时也在心中暗暗惊诧。
    他与赵禥相识多年,对他的脾气秉性颇为了解。赵禥虽心地善良,但行事一向畏首畏尾,尤其是在皇上与荣王爷面前,根本不敢有半点忤逆。
    刚刚在景云馆混乱不堪,柳寻衣根本来不及多想。此时得以喘息,再回忆起刚刚的一幕,不禁疑窦丛生,大感意外。
    赵禥什么时候变的如此胆识过人殊知,以他的身份根本没必要和柳寻衣牵扯在一起。纵使论亲疏远近,只教过他几天拳脚功夫的柳寻衣,也万万比不上荣王爷和皇上,毕竟他们才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为救一个外人,不惜违背自家人的意愿,而且这位“自家人”还是堂堂正正的九五之尊。赵禥在此事上承担的风险,远远大于柳寻衣无关痛痒的一句“没齿难忘”。
    如此铤而走险,又岂能不令人困惑
    “小王爷今日舍命相救,着实令在下刮目相看。”柳寻衣拱手道,“在下何德何能岂敢令小王爷如此厚爱”
    “师傅说过,大宋衰微之根源在于奸佞当道。若想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首当其冲便是亲贤臣而远小人。敢于护卫忠良乃王之正道,国之正气。正气不存则王道不兴,王道不兴则国运不达。”赵禥煞有介事,一字一句宛若照本宣科。
    “这”
    闻听赵禥的“真知灼见”,柳寻衣登时一愣,惊愕道“小王爷,在下一介武夫,何时说过这般崇论闳议”
    “误会了”幡然醒悟的赵禥嘿嘿一笑,解释道,“教我这番道理的并非你这位师傅,而是我最近新拜的另一位师傅。你教我武功,他教我读书,如此一来我才能文武双全。”
    “另一位师傅”柳寻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小王爷今日的变化,八成是拜这位新师傅所赐。”
    “不错”赵禥不可置否,“是他告诉我景云馆的酒宴暗藏杀机,也是他告诉我你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一次是被人冤枉。同样,让我设法救你一命也是他的建议。”
    “嘶”
    听到赵禥的解释,柳寻衣对他这位远见卓识,洞若观火的新师傅顿时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对其心生无尽的感激。
    毕竟,没有他对赵禥的一番敦敦教诲,赵禥又岂能脱胎换骨,做出今日这般惊天之举
    “小王爷的这位师傅莫非认识我”
    “他与你素不相识。”赵禥缓缓摇头。
    “那他岂敢冒着得罪皇上和东、西二府的风险针砭时弊,甚至怂恿小王爷救我”柳寻衣试探道,“难不成他是朝中的元老重臣”
    “也不是”赵禥再度摇头,故弄玄虚,“他和你一样,眼下无官无爵。而且,他的年纪甚至比你还要小几岁。”
    “嘶”柳寻衣瞠目结舌,心中好奇更甚,“世上竟有如此奇人”
    “他乃新科进士榜第一名,皇叔钦点的状元公。”赵禥得意道,“本应留在朝廷为国效命,却不料他爹突然离世,于是辞去官职,打算回乡为父守丧。”
    “原来如此。”柳寻衣心生敬佩,连连感慨,“抗颜高议,面折廷争。看来此人不仅忠义,更是一位孝贤。小王爷能拜此人为师,对你们彼此都是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血蓑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七尺书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尺书生并收藏血蓑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