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白图还是收敛了目光,按下了嘴角,强行正经起来的说道“咳咳,秦先生说的不无道理好了,继续说贸易的事情吧。”
    秦宓
    秦宓感觉自己遭受了背叛,在他的人生预期里,自己都已经是协助楚王,开创楚国数百年盛世的楚相,比肩张良、萧何的那种。
    然而白图居然还和他谈贸易
    难道我大楚的盛世要毁于一旦秦宓心里很委屈
    心灰意冷之下,对张春华提出的贸易要求,也都只是简单看看、聊聊,半死不活的反驳几句,就表示原则上可以同意,之后会向蜀侯传达楚国的意思,并且和礼部、户部商谈细则。
    反正在秦宓看来,只要楚国有停战的要求,刘璋就一定会同意。
    不仅答应重新开放通商,并且还会进一步要求,益州府必须每年采买一定量的楚货。
    在进一步与礼部、户部洽谈期间,秦宓还没有放弃,动用自己的人脉,再次拜访了不少楚臣秦宓毕竟是蜀中大儒,这点情面还是有的。
    期间也和楚国的几位重臣,宣扬了自己的观点
    秦宓还没有放弃或许只是因为自己身份,令楚王无法接受呢如果能够说服楚国的重臣,接受自己的想法,再去劝说楚王,或许就成了呢
    实在做不了楚相,做未来楚相的重要幕僚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官职名声什么的无所谓,我秦宓只是想要经营盛世
    可惜,虽然楚国重臣都很有素质的没有给白眼,但大多也只是表面笑嘻嘻的应付过去,背地里金陵开始有蜀侯使者脑子不好的传闻出现。
    其实倒不是秦宓有多古板愚昧,如果将益州与楚国的情况对调,乍然让某位楚臣,在类似现在益州的环境下,看到如今楚国的景象,其中一大部分也都是无法迅速同步的
    原本就是山水相隔,尤其是蜀侯的禁楚令,更是令益州错过了楚国发展最快的这两三年,导致讯息有极大的不平衡,不像魏国、中原,至少是渐渐在适应。
    而秦宓与礼部、户部洽谈之后,最终商定的结果是,在重新恢复民间通商的同时,每年益州府需要采购至少两亿楚币的盐和织锦类商品
    一开始秦宓的确被这数字吓了一跳,不过后来步骘给他分析了一下
    益州府百姓有近五百万人口,也就是百万户,平均下来每人40楚币、相当于每户多收一石米而已
    并且还不是白要益州府的,而是让益州府来买盐和织锦,到时候说不得益州府还有的赚。
    秦宓想了想,的确有些道理,就先答应了下来当然,具体是否敲定,他还要上奏蜀侯。
    谈判过程还算顺利,只是步骘总觉得,秦宓看他的眼神怪怪的,就像是一边认同他的话,一边在骂他一样
    后来步骘听户部的门卫说,秦宓离开的时候,还在门口啐了他,说什么“就是有太多这种精于算计、利欲熏心的臣子,楚国才会错失盛世,呜呼哀哉”总之说得步骘是一头的问号。
    同时在心里越发确信蜀侯来使脑子不好的传闻,果然是真的
    当然,秦宓也没有完全忘了自己的职责,在心伤的同时,也帮蜀侯争取了一些有利条件。
    比如蜀侯采买盐锦的价格,比如军备采买授权,比如“楚巴东郡”
    刘璋当然是想楚国将巴东郡让回来,不过想也知道楚国不会答应,所以最后有个折中的办法巴东郡依旧是楚国的,但要立刻撤回一个师的兵力,并且在三年内,撤回另一个师,只留当地招募的守军。
    这还是楚国主动引导出来的结果,毕竟神农精华都已经入巴东郡,楚国人、益州人,大家又本来就是广义同胞,没什么文化隔阂,楚国根本不担心巴东郡的民心。
    如果顺利的话,对益州楚国很可能不需要太发力
    前提是蜀侯真敢接受盐锦采买的事情
    为此户部得到白图的授意,甚至给了蜀侯一个“相当良心”的价格。
    一来是蜀侯的采买够多,而且这赚的可是楚国之外的财货,价格压低到令秦宓都无话可说,二来蜀侯一旦答应,可是需要每年将益州的其他资源,换成盐和锦盐、和、锦
    益州最特色、最有竞争力的物资,无非就是井盐、蜀锦、益州马,到时蜀侯进了这么多楚盐和楚锦,还都是近乎成本价给他的
    益州那些以两者为命脉的世家豪族,会是什么反应
    白图感觉自己继给刘表送菜谱之后,又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大好事

章节目录

城姬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绅士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绅士东并收藏城姬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