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得还是应该有梦想,这个梦想可以大也可以小,但还是得自己做,别人替代不了。
    时间过得很快。
    建文皇帝朱允文马上就要去祭祖了。
    方中愈这段时间很忙,除了这些事情,他还在关注南方和北方的事情。
    各位王爷换封的事情,朝廷已经在做了。
    燕王朱棣的事情却迟迟没有下落。
    他们一直在那个院子里。
    每天都会有报纸送过来。
    燕王朱棣还是看着外面的事情,从里面寻找着蛛丝马迹。
    方中愈还是没有去见他,就算是方孝孺亲自去问了之后,方中愈也没有想要见他的意思。
    事情有些奇怪,但却很好解释,方中愈不想见他,中愈宁愿去见其他的几个王爷都不想去见燕王朱棣。
    其他的王爷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也很简单,他们在积极的物色人选,因为他们都要换封了。
    朝廷会接管他们的封地,然后他们会在化外之地再选一块。
    虽然这些地方可能如今还不在朝廷的控制手中。
    但有的是可以的,总会有一天你会成为大明的土地,这是方中愈和建文皇帝两人讨论后得出的结果。
    这样的人生很有意义,不是吗
    不管是什么事情有人帮忙就是最好的。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确实不好,但是方中愈一总是能给别人带来希望,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在他的手下做事。
    这段时间朝廷特别的忙。
    人们都感觉到了,也许大明真的要忙碌起来了。
    再加上一场关于大明,可能会灭亡的讨论在京师甚至是京师附近的县都在开始讨论起来,不是百姓太过清闲,而是因为他们都知道现在朝廷确实是最开放的朝廷。
    太祖高皇帝当年顾及的事情,现在都被当今圣上和方中愈放开了。
    也有不同的人反对,但是反对的人基本上都被赶离了京师。
    现在朝廷流放的官员不少。
    基本上都流放在了边境。
    关于燕王朱棣的处置还没有下来。
    有人关心,有人着急,有人却没有办法。
    兵部尚书茹瑺大人已经快到北平了。
    他要去看一看看一看战场。
    当初的一个错误,决定让如今的他,有些苦涩。
    但却没有那么多的悔恨,毕竟人都是要做选择的,他只不过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如今朝廷赦免了他的罪,让他去了北方,甚至是还在那里替朝廷看着新军。
    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看看,他一直都在看看大明的土地是不是有如方中愈所说的那样
    风中雨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之前他曾经回忆起来的那些东西,也渐渐地在国子监开始抄录。
    这个时代有着自己的学问,但学问总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芳中愈带来的那些东西,也让更多的人参与了讨论。
    国子监,你还是有一部分文人的是的,纯文人。
    他们脑子里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他们想的只是做学问。
    学问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特别的难,有时却又特别的简单。
    儒家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大杂烩,取的众家之长,又在里面将自己的理论一步步发扬,壮大。
    可以说儒家的理论就好像是一个大炖锅,里面掺杂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或者说他只是为了维护君王的统治,让封建朝廷更加的稳定。
    只是最终他都会逃不出那个怪圈,所以放眼中原大地,统一的王朝基本上都没有享受国祚300年的。
    就是大唐王朝也没有如此。
    所以他们对于方中愈的那些学问越来越多的敬畏。
    在自己的领域,他们也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甚至是有不少人认为那些算数,他们也能做到,只是获得方中愈的手搞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真的是坐井观天。
    这个时代不像是大汉那样,什么都很缺乏。
    就算是学问,也都很缺乏,甚至是连几本像样的书都没有有。
    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还是依靠竹简。
    一个人要想写本书或者说学富五车,恐怕他看过的书可能就几万字。
    所以学问总是慢慢成长的。
    而如今国子监的博士们确对于方中愈送过来的东西,非常的感兴趣去去。
    涉及到的方面太多,好多。
    他们一下子都难以接受。
    不,是难以消化。
    正因为东西太多太多,有很多东西,他们都没有接触过,所以这个时候对他们的冲击是最大的,曾经他们以为在自己的领域,他们已经,很牛很牛了,或者说他们已经到了宗师,级别的人,只是现在没有想到方中愈随手扔出来的东西,已经完全超越了他们,他们都已经满脸无光。
    大明皇家军事学院正式成立了。
    选址在锦衣卫基地的附近一片很荒凉的山地。
    方中愈曾经让他的幕僚做过一些规划。
    而那些规划现在正在工部尚书郑赐的安卓上。
    这是当初他们交换所得来的条件。
    功夫尚书郑赐带着他的手下门支持方中愈和他手下的将作司的东西。
    但是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必须有工部优先使用。
    这就保证了工部一直都能掌握着最新的技术,虽然他们的技术也并不差,只不过在某不一样的东西上面锦衣卫的将作司比他们强很多。
    曾经工部尚书郑赐,还想让方中愈把锦衣卫的将作司里面的人才放出来,但是方方中愈说了。
    锦衣卫永远是锦衣卫天子亲卫的人,只能是天子亲卫。
    只这一句工部尚书郑赐就再也没有开过口。
    因为他知道那已经没有可能了,进了锦衣卫基本上就没有出来的可,能除非他能立下更多的功劳,撇开那一层身份。
    方中愈的意见颇有一些现代大学的教育布局。
    皇明军事学院不仅要教会那些学生怎样打仗,如何排兵布阵,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做思想工作。
    大局观并不是每个将领都具有的,但是如果能做到高层,那么他的大局观一定很强。
    为了让众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影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醉颜7点5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醉颜7点5并收藏大明影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