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思道这话问出,得一子依然毫不理会,谢贻香和先竞月对望一眼,也都不作应答。要知道言思道之前曾多次叮嘱,务必留下倭寇败军的性命,可见他自有安排,今日终于说到此事,只管看他意欲何为便是。
    不料言思道却偏要从头说起,重新装填了一锅旱烟,缓缓说道“东瀛扶桑之国,不过一弹丸岛国耳,可谓穷乡僻野之地。其人若想另辟疆域,便只有西取华夏这一条路可走;其国不灭,其志不改。而所谓倭寇者,看似无主流寇,实则亦是东瀛投石问路的先头队伍,终有一日,两国间定有一番血战。对此我虽然能够提前预见,却是无计可施、无能为力,除非是以大军越海破国不可。然则此番在青田县的囚天村里,已故的青田先生却另辟蹊径,替我辈指出了一条明路。”
    说到这里,他转头望向先竞月,笑道“这些话我虽已说过,但竞月兄却是首次听闻,难免要说的细些。话说本朝这位青田先生,果真不愧当世第一智者之名,居然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拆解开来,从而把不可能之事变成可能。要知道东瀛第一代天皇建国于我春秋年间,能够传承至今,自有其存在之理,绝非当代乃至数代人所能破之、灭之,甚至还会与中原对持数十代乃上百代。”
    “而青田先生指出的这条明路,便是要我与得一子道长联手破敌,将倭寇大规模犯境之势延至一百五十年后,届时自会有将星下凡,助我中原彻底结束这场倭寇之乱。如此一来,对当世诸君而言,这道难题便有了解开的可能。至于青田先生说的这位将星是否当真存在,一百五十年后是否真能击溃倭寇,都说鬼谷一道能知过去未来,却要向小道士请教一二了。”
    却见得一子还是不接话,兀自闭目养神。言思道只得继续往下说,笑道“世人皆说本朝一统中原之青田,犹胜昔日三分天下之诸葛,既是他老人家的话,我等也只能选择相信。但要将倭寇之乱延至一百五十年后,其实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在我看来,关键便在于化寇为商四个字。”
    “须知东瀛人来我中原,说到底是为求财,然而本朝海禁严令片舟不下海,东瀛人做不了买卖,那便只能沦为倭寇。若是能让东瀛人士以货赚钱、以钱生钱,谁还会拼上性命做没本钱的买卖所以要令倭寇一百五十年间不扰中原,关键便是解除海禁,同时趁着东瀛南北二朝的内乱之际,与其北朝建交,令他们协助清剿来往海上的流寇。谢三小姐,当夜在我的军帐里,便曾与你讨论过这一问题,是也不是”
    谢贻香冷哼一声,不做理会。言思道又说道“然而要想办成解除海禁和建交北朝这两桩大事,非得借助朝廷之力不可。鼠目寸光、刻薄寡恩,自是指望不上,只能由我亲手为之;说不定便是在我辅佐恒王继承大统之后,但这至少也是数年乃至十年、二十年后的事了。所以眼下我们要做的,便是在顾云城内这八百余名倭寇俘虏身上做文章,如何处置这批俘虏,才能让东瀛一国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内不敢入侵中原”
    说完这一大番话,言思道终于吐出一口长气,连吸几口旱烟,补充说道“还请各抒己见,不必客气。”
    谢贻香心知他已有了对策,如此询问,无疑是在装模作样,没好气地说道“难不成你是想感化这些俘虏,然后放他们回东瀛大肆宣传,劝阻其他倭寇来犯”言思道顿时“呸”了一声,笑道“谢三小姐此言大谬,倘若这帮畜生能被感化,那猪狗也能听懂人话了却不知竞月兄有何高见”
    先竞月略一沉吟,当即说道“东瀛一国素来欺软怕硬,当以立威示之,令其心生惧意,不敢来犯。此间俘虏或尽数斩首,将首级送东瀛;或废其武功,再刺字纹面送回,以儆效尤。”
    言思道缓缓摇头,吞吐着旱烟笑道“看来竞月兄对东瀛一国还不够了解。须知东瀛的武士和浪人最重名节,刚烈异常,凡事不成功便成仁。若是废掉这些俘虏的武功,再刺字纹面送回东瀛,便等同于杀了他们,只怕未出牢房便会尽数切腹。至于斩首送回,更是万万不可,此举几乎是向东瀛上下送了一封战书,定会激起举国之恨,想着前来中原寻仇,只会适得其反。”
    先竞月听他说得在理,便也不再多言。言思道斜眼望向得一子,咬着旱烟杆问道“不知鬼谷传人是何高见”
    只见得一子沉默如故,闭目不语。言思道等了许久,最后只得长叹一声,说道“其实谢三小姐说的感化也好,竞月兄说的立威也罢,倒也不失为办法,却只能奏一时之效,远不足以影响十年乃至二十年。对此我的法子则有些异想天开,乃是将此间这八百余名倭寇俘虏平平安安送回东瀛,然后教他们造反作乱,在南北二朝对持的战局里火上浇油,从而搅乱整个东瀛,让他们无暇滋扰中原。”
    这话一出,谢贻香和先竞月都是微微一愣,谢贻香更是脱口问道“就凭这八百余人开什么玩笑就算这些俘虏愿意听你吩咐,回去祸乱自己的家国,又能掀起什么风浪”言思道嘿嘿一笑,反问道“若是我随他们一同回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竞月贻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长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桴并收藏竞月贻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