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的是下甲,已经好的超出了他的预料。
    蒋夫子特意将俞阅叫来问话,知道他有些字没记住才写错了或者不会写而不是没背过,有些无语。不过这跟他猜想的一样,只叹道“是我心急了,你已经算是天纵奇才了。”
    这话肯定了俞阅的天赋,让他非常高兴。
    夫子让俞阅假期下去努力,俞阅应了。
    卷子拿回去以后,俞阅晚上吃饭前给家里人都看过了,笑道“虽然才是个下甲,可我只学了五个月,跟我一起考试的人都学了四五年了,夫子也说我有天赋。”
    俞父很高兴,笑着说“假期好好学。”
    “嗯,插完秧后我就专心学习了。”俞阅认真点头。
    俞父迟疑一下,打定了主意,摇头道“我明天叫两个人去地里帮忙,你不用去了。”
    齐氏一听要花钱连忙反对,怎么也不肯,最后还是没有叫人。
    俞阅学习紧张,便没去地里帮忙了。
    假期里他经常去找韦琢苗盛探讨学问,两家人都很高兴他能来。因为他一来,就能带得自家孩子好好学一整天,不然他们就能疯玩一整天,压都压不住。
    于是这个假期里俞阅三天里有两天就在他们家里渡过,两个月就把孟子的注背过了。
    很快就到了八月中旬底,县学里开学了。
    蒋夫子考察俞阅学问,见他并没有半点落后反而进步一大截,心下很是高兴,对他道“你底子不好,这学期好好巩固知识,下学期就可以进乙班学习了。”
    “下学期啊”俞阅下意识的问。
    蒋夫子想起他与韦琢苗盛关系好,就笑着应下他了“要是你十月份全县考试成绩很好,我给赵夫子说一下,可以让你提前进入乙班。”
    俞阅高兴的应下。
    他四书与蒙学的本经和注都背过了,章句在背时自然一起学过,到十月份考试之前,蒋夫子主要教他四书传。
    传是对经书的解释,每一本经书都会有传,学堂丙丁班的教学都是先让学生背的滚瓜烂熟了以后,再教注和传的。甲乙两班因为有了基础,都是边背本经和注释边学传的。
    俞阅学习非常的勤奋刻苦,因为背过四书的本经和注了,他四书传学起来非常的轻松,教一遍能记得很多,教两遍基本就能记下了。
    又有前边七个月的基础,不太识得的字也认得非常的快,大部分不熟的单拎出来也能认识,很多也会写了,真是进步飞速。
    就算有些字还不太记得怎么写,不过脑子里一背经书,顺着句子想一下书上经文文字什么样,再顺着顺序向下找,基本就能揪出来哪个字怎么写了。
    全县的比试可不是谁都能参加的,要先考试选拨,俞阅这次答的很好,想着至少能得一个中甲了。
    结果试卷发下来一看,上边写着的“上甲”两字让他喜笑颜开。
    除了这两字外,还有一句批语功底扎实,书写再努力。
    哪怕这批语批评他字写的不好看,俞阅也开心的很。字写的不好他可以慢慢练啊,至少他会写了啊
    丙班一共有五人得了上甲,三人得了中甲,四人得了下甲,年龄都与俞阅一般大,全是他们丙甲班的。
    任夫子在下了课后将上甲中甲八人集中在一起,讲了全县考试的试,并认真的对着他们道“这几天要好好学习,到时候认真考试,努力给咱们县学争光。”
    大家都应了是。
    等人走了以后,任夫子最后单独对俞阅温和的道“望你能在四书班里考一个头等来,这有半两银子可拿呢。”
    “我一定好好学习”俞阅心情激动,夫子竟然单独叮嘱他,他竟然在学习上能有被委以重任的一天
    俞阅早就通过询问苗盛和韦琢知道,跟其他学堂的优生一起考试,是为了让大家的向学之心更浓重,县里特意举办的试,每次有二两银子的奖励。
    四书科和五经科都是头名半两银子,次名两百文钱,第三名一百文钱。蒙学科奖励减半,不过头名不是小半两银子,而是二百五十文钱。
    一两银子能换一千文钱,不过一千文钱却不一定能换到一两银子,因为银子少铜钱多,所以奖励的半两银子要比五百文钱值一点,也有面子一点。
    十月上旬旬末放假第一天,全县的考试就开始了,就是在他们县学里考的。
    俞阅原本以为人很少,他们县学加起来也就二十四个人考,没想到参加这次考试的有快两百人了。
    看来县里念书的学生很多。
    俞阅考完出来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出来了。
    考试的题不难,但是非常多,俞阅虽然背的熟记得清,不过他的字写的不好,每次下笔的时候就很用心,用掉的时间也长一些。
    虽然同窗也才学了四五年左右,字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寒门崛起:科举让我富贵荣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作者明光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明光里并收藏寒门崛起:科举让我富贵荣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