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体现了处理事情的正确性;庸就是平凡、普通含有运用之意,体现了适用于一切事物的普遍性。
    中庸就是理论上的基本原则和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二者结合与辩证的统一,就是正确而普遍适用的真理。
    在认识论上中庸之道即反对追求片面和主观武断,又反对人云亦云的随声附和,而是取“中”的方法全面调查研究。
    在方法论上,中庸之道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中”而戒过防“不及”。“中”就是是,过和“不及”就是“非”,中庸之道就是坚持“是”反对“非”。
    中庸之道作为方法论体现了以下思想
    第一,在调节同一事物内在相反相成的关系上,要达到既中又正的中正思想,而不是折中思想,当老好人。
    第二,在协调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上,要因中致和与和而不同的中和思想,而不是调和主义,会抹稀泥。
    第三,在历史发展观上,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的思想,而不是保守主义,随波逐流。
    第四,在事物发展规律的常与无常的关系上,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思想,而不是僵化主义,一成不变。
    在人的品德修养上,中庸是道德伦理的行为准则,遵循中正思想和中和思想,就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至德境界,而绝不是同流合污的乡愿或没有原则的老好人。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宗旨,“礼”是为了实现仁而设的具体条文,中庸之道就是贯穿于仁、礼两者之间的方法论。
    “礼”必须遵照“仁”的宗旨和中庸的方法论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条;“仁”只有遵照中庸的法则并通过“礼”的实施,才能有效地实现宗旨。“仁”和“礼”相互为表里,通过“中庸”达到辩证统一。
    所以,仁、礼、中庸三者构成了儒学思想的基本框架。作为哲学方法论的中庸,体现在人伦道德方面就是“义”。
    “义”者,宜也,相当于“中”的正当、适宜、合理等涵义。因此,中庸、仁、礼三者的关系,就是义、仁、礼的关系。也可以说仁、义、礼构成了儒家思想中人伦道德学说的基本框架。
    仁、义、礼是建立在“诚”基础上的。“诚”在道德范畴,就是诚实;内心的“诚”就是“忠”,外在的“诚”就是信。忠、信都是儒学重要的道德科目,二者虽有内外不同,但都根源于“诚”。所以,“诚”是实行“仁”的最基本素质。
    大学里谈到的八目中,首先讲诚意,然后是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诚”是实现儒家思想仁、义、礼、知、信的基础,而中庸之道则是贯穿儒家学说的一切道德科目的方法、准则。
    把握了中庸之道就能“修己而安人”,就能“内圣而外王”,就能顺利攀爬人生的道德高峰,就能实现登堂入室,就能封侯拜相,就能实现人生的远大理想。”

章节目录

异界浩然正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料见青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料见青山并收藏异界浩然正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