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生根》(二十一) (1/2)
回到家里, 谢兰生还觉得委屈,老妈一骂,他心里就更委屈了。
李井柔说“一天到晚没正事儿”
谢兰生又努力辩解“摄制电影是正事儿。”
“甭老跟我这吊腰子”李井柔一口北京话,“对了,有个男人来过电话,那声儿还挺沉稳的。”说着, 她拍出来一张稿纸, “这他酒店的电话号儿”
“哦,谢谢妈。”谢兰生垂眸一看, 发现竟是北京饭店贵宾楼的总台号码,也是现在整个北京最豪华的大酒店, 心想莘野真是阔绰, 拿起电话拨了过去。
电话被转进了房间,一个男声响了起来“嗯”
谢兰生说“是我啦。”
“听出来了。”莘野问, “吃过了”
“吃过了。”
“没大事儿。”莘野说,“本来觉着你比较frtrated说想带着你吃顿好的。”
谢兰生仍感到委屈,问“那你也吃完了吗”
“我还没, 在等你回电话。”
谢兰生在那“东来顺”就没吃上几口羊肉, 净照顾冲印工人了, 此时又想吃东西, 又想见莘野, 道“我没吃饱。我想吃顿好的, 我要吃香港美食城。”
莘野笑了“成, 等着。”
“嗯。”
于是, 虽然已是晚上八点,谢兰生还是在母亲李井柔的抱怨声中开门出去续摊儿了。
走出去没见到莘野,却是听到“滴”的一声他刚想骂神经病啊,就看清了主驾驶上他熟悉的莘野的脸
“”谢兰生钻进车子,问,“又是哪儿弄来的车”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看见莘野,他的委屈消散多了。这是生根的男主角,是他的同伴、他的战友,他们有着相同的dna,他不孤独。
“租的。”莘野声音懒洋洋的,打了一个左转向灯,看看后视镜,又瞥了一眼盲点,便将豪车十分平滑地驶入了街道主路。
谢兰生问“租”
“嗯,”莘野长指按下车窗,一只手搭上挡杆,另一只手轻轻握着方向盘,每次转弯便将手掌按在方向盘上一抹,动作游刃有余,“北京现在能租车了,今年才有的。”
“租车”谢兰生想想,“那,你在北京这段时间都要自己租车开吗”
“应该是。”
谢兰生用眼睛看他,非常认真地问莘野“选面包会贵很多吗感觉面包更实用些,又能拉人,又能拉货。”说完赶紧又解释道,“我不是说这车可以拉剧组和拉道具啊,去梨树乡挺简单的,打个大发就能去了。我意思是,你方便些。”
莘野正在等红灯,一只胳膊搭在窗棱上,食指抵着下唇,听到这话,没忍住,笑了“行,我考虑考虑。”
谢兰生见帮上忙了,挺自豪“好呢”
东四十条到东华门开车只要十五分钟,莘野的方向感又好,没一会儿就到地方了。
“香港美食城”是粤菜,“三刀一斧”三刀之首,谢兰生还从没来过,不知道比“大三元”如何。几年前,粤菜进京无比火爆,吃海鲜牛到不能再牛,北京百姓头回知道吃一顿饭能这么贵。
里面果然金碧辉煌,每个食客的身后都站着一位女服务员,想喝酒服务员就倒在杯里、想吃菜她们就夹到盘里,只差喂到嘴里去了,老北京的大小饭庄可全都没这个阵仗。
“嚯”谢兰生被震着了。
莘野则是无动于衷,大大咧咧地坐下了,翻开菜单,垂着眸子,一下点了四五个菜。
菜一道道陆续上来。鱼翅翅针透明柔软,又韧又脆、浓而不腻,十分鲜美。
谢兰生吃好了,也高兴了些,把这几天发生的事都跟莘野叙述了一遍,最后说“竟然要用池中鹤的,这简直是电影剧情。”
莘野听着,只觉有些震撼。他甚至能想象得到刚才他们在“东来顺”那沉默中滋生出的尴尬以及难堪,它们复杂微妙,在食客的熙攘声中越来越粘越来越稠。
心尖宛如被针刺着。
这个家伙四处碰壁,早就已经头破血流但却仍然不知悔改,他喜欢笑,对谁都笑,笑到两边腮都酸了,然而一口牙是冷的。他深陷在泥潭当中,却自顾自地擦擦汗,自顾自地走过去,在一天内就做好了重新拍摄的方案,只为去寻他心目中草肥水美的那片绿洲。
莘野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不能过xray。”
“跟你又有什么关系,是我自己没研究透。”这时面前一桌子菜风卷残云只剩一半了,谢兰生用手帕抹嘴,“行了,倒霉事儿都讲完了。那我说说两星期后要补拍的40个场次”
“嗯。”
“喏,全都在这张纸上,我给囡囡也寄去了。我对其中几个场次又有一些新的想法,想跟你讨论讨论。”
“好,”莘野吃了一口烤乳鸽,“说。”
在随后的这顿饭里,谢兰生把几个场景都拿出来说了说,与莘野探究,莘野感觉确实不错,把新剧本拿在手里,还又招手给谢兰生叫了一个乌鱼蛋汤,谢兰生还是一口都没剩下,觉得自己吃完这顿回去也能吹上半年。
出来已是晚上十点多。漫天星斗竞相闪烁,好似能压上来一般。
莘野一边走,一边问谢兰生“那股闷气都出去了”
“吃完一顿好了不少。”谢兰生答,“不过,还有点儿郁闷憋气。”
说着,谢兰生把烟掏出来,抽出一根抿在嘴里,问莘野“来一根不”
莘野摇头。
谢兰生并没有烟瘾。除了写本还有应酬他从来不主动抽烟,然而今天这
李井柔说“一天到晚没正事儿”
谢兰生又努力辩解“摄制电影是正事儿。”
“甭老跟我这吊腰子”李井柔一口北京话,“对了,有个男人来过电话,那声儿还挺沉稳的。”说着, 她拍出来一张稿纸, “这他酒店的电话号儿”
“哦,谢谢妈。”谢兰生垂眸一看, 发现竟是北京饭店贵宾楼的总台号码,也是现在整个北京最豪华的大酒店, 心想莘野真是阔绰, 拿起电话拨了过去。
电话被转进了房间,一个男声响了起来“嗯”
谢兰生说“是我啦。”
“听出来了。”莘野问, “吃过了”
“吃过了。”
“没大事儿。”莘野说,“本来觉着你比较frtrated说想带着你吃顿好的。”
谢兰生仍感到委屈,问“那你也吃完了吗”
“我还没, 在等你回电话。”
谢兰生在那“东来顺”就没吃上几口羊肉, 净照顾冲印工人了, 此时又想吃东西, 又想见莘野, 道“我没吃饱。我想吃顿好的, 我要吃香港美食城。”
莘野笑了“成, 等着。”
“嗯。”
于是, 虽然已是晚上八点,谢兰生还是在母亲李井柔的抱怨声中开门出去续摊儿了。
走出去没见到莘野,却是听到“滴”的一声他刚想骂神经病啊,就看清了主驾驶上他熟悉的莘野的脸
“”谢兰生钻进车子,问,“又是哪儿弄来的车”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看见莘野,他的委屈消散多了。这是生根的男主角,是他的同伴、他的战友,他们有着相同的dna,他不孤独。
“租的。”莘野声音懒洋洋的,打了一个左转向灯,看看后视镜,又瞥了一眼盲点,便将豪车十分平滑地驶入了街道主路。
谢兰生问“租”
“嗯,”莘野长指按下车窗,一只手搭上挡杆,另一只手轻轻握着方向盘,每次转弯便将手掌按在方向盘上一抹,动作游刃有余,“北京现在能租车了,今年才有的。”
“租车”谢兰生想想,“那,你在北京这段时间都要自己租车开吗”
“应该是。”
谢兰生用眼睛看他,非常认真地问莘野“选面包会贵很多吗感觉面包更实用些,又能拉人,又能拉货。”说完赶紧又解释道,“我不是说这车可以拉剧组和拉道具啊,去梨树乡挺简单的,打个大发就能去了。我意思是,你方便些。”
莘野正在等红灯,一只胳膊搭在窗棱上,食指抵着下唇,听到这话,没忍住,笑了“行,我考虑考虑。”
谢兰生见帮上忙了,挺自豪“好呢”
东四十条到东华门开车只要十五分钟,莘野的方向感又好,没一会儿就到地方了。
“香港美食城”是粤菜,“三刀一斧”三刀之首,谢兰生还从没来过,不知道比“大三元”如何。几年前,粤菜进京无比火爆,吃海鲜牛到不能再牛,北京百姓头回知道吃一顿饭能这么贵。
里面果然金碧辉煌,每个食客的身后都站着一位女服务员,想喝酒服务员就倒在杯里、想吃菜她们就夹到盘里,只差喂到嘴里去了,老北京的大小饭庄可全都没这个阵仗。
“嚯”谢兰生被震着了。
莘野则是无动于衷,大大咧咧地坐下了,翻开菜单,垂着眸子,一下点了四五个菜。
菜一道道陆续上来。鱼翅翅针透明柔软,又韧又脆、浓而不腻,十分鲜美。
谢兰生吃好了,也高兴了些,把这几天发生的事都跟莘野叙述了一遍,最后说“竟然要用池中鹤的,这简直是电影剧情。”
莘野听着,只觉有些震撼。他甚至能想象得到刚才他们在“东来顺”那沉默中滋生出的尴尬以及难堪,它们复杂微妙,在食客的熙攘声中越来越粘越来越稠。
心尖宛如被针刺着。
这个家伙四处碰壁,早就已经头破血流但却仍然不知悔改,他喜欢笑,对谁都笑,笑到两边腮都酸了,然而一口牙是冷的。他深陷在泥潭当中,却自顾自地擦擦汗,自顾自地走过去,在一天内就做好了重新拍摄的方案,只为去寻他心目中草肥水美的那片绿洲。
莘野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不能过xray。”
“跟你又有什么关系,是我自己没研究透。”这时面前一桌子菜风卷残云只剩一半了,谢兰生用手帕抹嘴,“行了,倒霉事儿都讲完了。那我说说两星期后要补拍的40个场次”
“嗯。”
“喏,全都在这张纸上,我给囡囡也寄去了。我对其中几个场次又有一些新的想法,想跟你讨论讨论。”
“好,”莘野吃了一口烤乳鸽,“说。”
在随后的这顿饭里,谢兰生把几个场景都拿出来说了说,与莘野探究,莘野感觉确实不错,把新剧本拿在手里,还又招手给谢兰生叫了一个乌鱼蛋汤,谢兰生还是一口都没剩下,觉得自己吃完这顿回去也能吹上半年。
出来已是晚上十点多。漫天星斗竞相闪烁,好似能压上来一般。
莘野一边走,一边问谢兰生“那股闷气都出去了”
“吃完一顿好了不少。”谢兰生答,“不过,还有点儿郁闷憋气。”
说着,谢兰生把烟掏出来,抽出一根抿在嘴里,问莘野“来一根不”
莘野摇头。
谢兰生并没有烟瘾。除了写本还有应酬他从来不主动抽烟,然而今天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