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流火掀起了烟尘虽然已经淡去,可邯郸城依旧像是被迷雾笼罩。
    流火落地处有着一个巨大的坑洞,足足有数百丈。
    深不见底。
    赵国兵甲林立四方。
    “还没找到吗”
    “没有”
    “邯郸城找过吗”
    “已然搜索过,但是没有丝毫痕迹。”
    “继续找”
    “诺”
    出神的领兵之人,看着那深不见底的坑洞,怔怔出神。
    他想不通究竟是什么落下了。
    可以将大地砸成这般模样。
    而在领兵人没有在意的脚下,一个个嫩芽已经从焦灰的大地之中抽芽。
    青绿色布满了大地。
    被焚烧的大地此时已经生机盎然。
    天降流火在整个天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整个中原都可以看到的异象,深深的震惊着世人。
    相传周武王伐纣,渡孟津,有白鱼入王舟,有火覆盖武王帷幕,变为赤乌飞去。
    故流火之相有王朝大兴之意。
    此时流火降于赵国,莫非赵国要大兴
    要知道流火降世之后,秦昭襄王病逝的消息刚刚传出来,那位雄主的逝去不知道让多少人大呼痛快。
    而秦王薨,赵国得利最大。
    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赵王宫殿之中,赵国百官列与两侧。
    廉颇居百官之首,自蔺相如逝去之后,再也无人可居其右。
    但是,廉颇仍愿意那位还在。
    其善战而不善谋,若有那位在国局可安九成。
    看了一眼自己右手边的空荡,廉颇徒留一声叹息。
    年迈的赵王赵丹高坐上位,他今日面色较之昔日红润了许多。
    昨日流火落于邯郸可是将其吓的不轻,但是听闻流火乃是大吉之象后,他的心情瞬间不一样了。
    流火之象,那可是周武王才见过的祥兆。
    想到这里,赵王看了一下观天象的官吏。
    朝堂之上,观天象之官吏立马会意,进言道。
    “禀大王,周武王伐纣,渡孟津,有白鱼入王舟,有火覆盖武王帷幕,变为赤乌飞去,随后武王破朝歌,故流火为大吉之象,此天佑我赵氏。”
    一瞬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而大将军廉颇却对此不甚在意,他信苍生不信鬼神,可这确实是不错的战机。
    于是,在观天象之官吏进言后,廉颇上前一步道
    “臣以为今时当以天降流火,军势正盛,可长驱而破燕。”
    破燕
    赵王看了一眼廉颇后道
    “将军有几成把握”
    “事无十成,但有九成,只因士气可用。”
    赵王赵丹自然也听过“一鼓作气”的典故,知道士气对于军队的重要,他沉吟了一下道
    “九成足够了。”
    “可起兵。”
    廉颇听到王上应许,再次进言道
    “臣常闻兵不行于险境,今欲起兵,当安四方。齐燕世仇,赵魏韩三家唇齿,楚国远,是故皆安,唯有秦。”
    赵王皱眉。
    秦赵皆是嬴姓赵氏,但长平之战两国结下的梁子大了。
    那四十五万的冤魂是整个赵国所有民众的恨,但是秦国也伤亡过半,如何能够不恨赵国。
    赵王沉吟了一下道
    “秦王薨,新王服孝一载,安可动兵”
    “春秋无义战,谋战以奸诈,秦之虎狼,不可不防。”
    廉颇躬身道
    “臣窃闻秦庄襄王薨,太子即位,现秦国公子为子楚,子楚公子与夫人皆于我赵国,还其于秦可善子楚,善子楚则善华阳夫人,亦则善秦王。”
    赵王眉头微微皱起,但是还是道
    “若以一质子安四方,善之。”
    自长平之战后,赵王赵丹便重用廉颇,赵国虽大,兵甲之事,不敢问于二人,唯恐再生赵括之事。
    但是即使答应了廉颇,赵王赵丹心气却过不去。
    “可孤王咽不下这口恶气,若不是白起那杀才,燕国何敢如此”
    白起是战国的神话,持兵甲三十七载,攻必克,战必胜,斩籍百万,打到六国无人敢挂帅应敌,受封武安君。
    若不是其死,天下何等时局尚未可知。
    而赵王深受其害,每每回顾长平之战,必定痛之。
    他怎么就会用赵括呢怎么就会令其转守为攻呢那面对的可是杀神白起啊
    见到赵王露出悲相,有臣者上言道。
    “君上可闻昔日晋国唇亡齿寒之事,玉仍旧是玉,不过宝马老矣,此时天降祥瑞,赵国复兴在望,王可收悲露喜,待时一血长平之耻。”
    赵王赵丹闻言,缓缓平复心血,道“孤王等着这一天,传令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浩瀚仙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未名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未名北并收藏浩瀚仙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