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外校场,旌旗飘扬,数万吴越军将士,列成方阵。
    五军将士,打五色旗,左军为青旗,有五千人,列阵于高台之东,右军打白旗,有五千人,列阵于高台之西,前军打赤旗,有五千人,列阵于高台之南,后军打黑旗,有五千人,列阵于高台之北,中军打黄旗,有一万人,护卫高台。
    此外,还有数部郡兵,列阵于外围,有士卒抬着巨角,有力士持锤立于大鼓前,兵威壮盛。
    这时,高台下,近百号手,仰头吹响号角,鼓手急擂战鼓。
    激昂的号角,动人心魄的战鼓,昂扬而震撼,令所有将士,都内心振奋。
    赵铭登上高台,俯视校场上的兵将,心中生出一股豪情。
    有枪就是草头王,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要不是赵铭有兵,有势力,朝廷也不会给他吴越王的封爵。
    现在赵铭控制江浙,成为一方诸侯,而为了维持自身的实力,一支强大的军队,必不可少。
    此前,赵铭兵马不到十万,如今再接受浙江浙军,还有江北溃兵之后,赵铭从中进行挑选,总兵力已经超过二十万。
    吴越国立藩,兵马翻了一倍。
    这对赵铭来说,是势力倍增,而对议政府而言,则将面对巨大的后勤压力,但既然进行收编,那就得统一衣甲和旗帜,不能再穿以前的行头。
    虽说都是明军,可是因为从属不同的势力,衣甲其实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浙系诸军,几乎每镇兵马的衣甲服色,都不一样。
    现在随着地盘的扩大,赵铭属下人马的成份,开始有些复杂,赵铭之所以要建立军事指挥体系,就是要统一内部人马,而要军队指挥的统一,首先就是军服和旗帜要统一。
    赵铭遂即下令,让议政府给收编的人马,置办衣甲。
    不过,在古代,盔甲制造的十分缓慢,一副好甲,有经验的工匠也要制造许久。
    赵铭要十万人换装,议政府无论如何,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
    有鉴于,火器大量装备,以及燧发枪和线列步军,在各方势力之中都有出现。
    赵铭遂即建议,让兵曹和工曹设计出新式布甲和军帽,令华兴公司进行生产。
    整个江浙的纺织工坊,还有兵工作坊,日夜不停的三班猛赶,缝制了三万多套军服和大衣,还有军帽,用于装备参与成军仪式的五军将士,至于郡兵则穿原来的衣甲,参与仪式。
    五军将士穿着新式军服,外面披着一件过膝的军大衣,脚上踩着马靴,头上带着大檐帽,帽里面的垫圈,用铁丝圈撑起,帽沿用皮革制成,整个人精神无比。
    高台下方,五军将士军装整齐,崭新的燧发步枪和闪亮的刺刀,散发着阵阵震慑力。
    “这么看,还真是威武之师”陈子龙赞道。
    唐通道“这新的衣甲,看上去确实震撼,不过防御力,明显不及鸳鸯战袄”
    王翊点了点头,“这批军服,确实没什么防御力,不过胜在制作快,成本低。”
    阮美道“自从燧发枪大规模装备后,军队的训练和战法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以前练一名步弓手,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训练一名刀盾手、长枪手,也需要一年多,而现在一个燧发枪手,只要三个月时间,半年内就可练出一支强军。说得残忍点,现在的打法已经变了,衣甲的制造速度,也要赶上军队成军,被拉上战场的速度。”
    阮美长期在后方,与前线将领的想法不太一样,不过他这么一说,众将心里或多或少的,都感觉到一点,觉得有些道理。
    “安静,要开始了”就在众人议论时,礼曹判书戴之俊沉声道。
    在不久前的议事中,议政府决议扩军,将神策五军,每军兵额提升至三万,并且设立督元帅府、参军府等衙门,来管理和指挥军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扶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话凄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话凄凉并收藏扶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