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铭目光在大堂中找了一下,忽然皱眉道“侯先生,程员外呢”
    侯峒曾道“程璧听人说,有一只大明水师,盘踞舟山,两天前去浙中,寻机渡海请援去了。”
    这话让赵铭有些担心,“浙中不是被清军占据了吗他一个人去,岂不危险。”
    侯峒曾忙道“博安,你还不知道,剃发令后江南各地鼎沸,四处都是义军,清军只是占据杭城,地方还在乡绅和义军的控制下。我派了三个人护送程璧,应该不会有问题。”
    赵铭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不过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刚才,侯先生说,江南各地鼎沸,浙中遍地义军,不知道南面可有藩王扛起大旗”赵铭盘算着,潞王监国降清后,唐王和鲁王两位藩王也该举义了。
    吴易摇了摇头,“暂时还没有新君登基的消息传来。”
    说着吴易叹了口气,“如今江南群雄并起,就缺一个主心骨,天下无日,各路义军只能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
    赵铭眉头一挑,“南面没有藩王打起大旗,我们为何不自己联络,整合江南抗清豪杰。”
    吴易眼前一亮,“博安你有什么想法”
    赵铭沉声道“现在没有新君登基,我们不能等着新军出现,再发给我们旨意。现在吴相公打下吴江县,声威大震,我以为可广发英雄帖,召集四方抗清义士,前来赴会,建立一个抗清组织,以便统一指挥,协同作战。”
    说着,赵铭提高声音,振臂道“我看这个组织,就叫天地会,宗旨就是反清复明”
    “天地会,反清复明”侯峒曾重复一句,然后激动的赞叹道“我赞成。”
    吴易目光深邃的注视着赵铭,然后在大堂内来回走了几步,忽然对一名文士吩咐道“君昌兄,有劳你派人散播消息,联络义军,让他们派人来吴江议事。”
    短短三日内,吴江县周围,就聚集了不少人马,吴江县衙成了群雄的聚义厅。
    此时太湖附近,该来的义军,都已经赶来,远些的不可能过来,于是吴易决定,提前召开聚义大会。
    来自常州、苏州、松江、广德等地义军头目,或者代表,进入吴江县衙,里面高耸的旗杆上,悬着一面杏黄色的大旗,上面绣了四个大字“反清复明”
    侯峒曾、赵铭等人在门前迎接,一张张风尘仆仆的面孔,让众人百感交集,赶过来的义军首领或者代表,许多都是熟人,不免嘘寒问暖,抱头痛哭。
    这次江南起义,主力是江南士绅,许多人之间都有师生、同窗的关系,不少人以为对方已经死在清军的屠刀下,现在见面真是恍若隔世。
    侯峒曾将一众人迎入大堂,吴易已经换了一身行头,青色官袍,胸前绣着鹭鸶,腰间乌角带,脚上黑靴,头顶乌沙端正,正襟危坐,不怒自威。
    众人中有不少人,品级比吴易还高,不过被他强大的气场所摄服,入堂立时安静下来,在两侧入座。
    吴易环视众人,和颜悦色,让各人自报下名号。
    堂上一名老者先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扶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话凄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话凄凉并收藏扶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