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头疼顾头,脚疼医脚
长孙无忌听着房玄龄杜如晦两人,一个当机立断,顷刻间就把兵事,处理的妥妥当当,
另一个,三言两语,就把朝廷内部的危机,化解于无形之中。
尽管三人同殿称臣多年,心里还是忍不住佩服至极。
如今两大能臣,都提了好的建议,也该自己出场的时候了,你们有手段,可我长孙无忌,也不是光吃不干的草包。
“启禀陛下,两位仆射所言,都是治世之谋,处事之断,臣钦佩不已。
然,臣以为,还有重要的事情,也需仔细对待,若是将其忽略,后期必受其祸也。”
“噢,无忌快快说来,是何等要紧之事”
“遵旨”
“陛下容禀,若是灾情到来,朝廷必定要安抚,倘若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必成大患。
可这安抚百姓,首当其冲,要有粮食才行,天下万民,耕种何止千万亩,粮食也不会缺少,奈何却要银钱,绢帛,才能换来。
所以这说来说,去又扯到了银钱上头,臣掌管户部,最是清楚不过了。
国库里,如今止有一十三万六千两百贯,这些家底别说安抚百姓了,流民,难民多的时候,一顿饭还不够吃的。
离开了银钱,一切免谈。”
别说李世民了,就是房玄龄杜如晦都大点其头,没有了银钱,说的天花乱坠,也是枉然。
“不错,无忌所言甚是,奈何新朝初立,天下万民嗷嗷待哺,想要弄些银钱绢帛出来,也是不易呀。”
“陛下圣明,想要弄些银钱,确实艰难,可这是普通人的想法。
对那蓝田县子来说,却是轻松至极,想要弄多少,无非就是出些点子,弄些个名头,再上下忙活一番,就能大手笔的入库了。
陛下难道忘了,去岁,那李大郎一个手段,就从我等重臣手里,弄走几百万贯的事了”
李世民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说起来那几百万贯,他就拿走十之。
真正留给李钰做本钱的,不过一百多万而已。
这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只是大家都不说破,那就继续下去吧。
“嗯,对那李县子来说,确实不是难题,这国库充实的事,
以朕看来,还是无忌你负责为好,毕竟你掌管着天下的钱粮的差事,行动起来,也能统筹兼顾。”
我负责朝廷穷的掉渣,就那十几万,我负责就能变出个花来
不过这话,长孙无忌可不敢当面牢骚,办法还要想,计谋还要继续出,否则,皇帝叫自己过来,难道是叙旧的不成
“陛下,为今之计,就是极力促成,李大朗的计划,叫他成功的将那些将世家门阀,前朝大户,狠狠地挖出来一大笔。
房仆射方才也说了,等他弄来银钱之后,朝廷就要想办法弄走一大部分,这也能充实国库不是。”
李世民假模假样的接过话茬;
“这支持是要支持的,银钱也不能叫他一个孩童拿着,可是如何才能叫人心服口服,这才是重点中的重点呀。”
李世民说道这里,看着三个重臣,房玄龄,杜如晦,那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僧入定的样子。
看来,是不想出头,做这坏名声的事儿了。
也只能落在长孙无忌头上,否则,人人都不想去得罪人,这朝廷的事,还解决不解决了
长孙无忌,看着皇帝瞪着眼睛盯着自己,也心里清楚,这得罪人的差事,还得自己去干,谁叫你多说话呢
“陛下且放宽心,臣心中已有定论,陛下也不必忧虑。”
“噢那爱卿何不仔细道来,朕也好心里踏实一些。”
“遵旨,”
“以臣看来,解决银钱大事,可着落在李大朗的白酒上。
其一,可用些手段,将他弄来的银钱划归国库,充实朝廷,
那李大郎的书信里,也提出来了,将陛下那半城份子,归到户部统一管理。
他无非就是想,靠着朝廷的大树,好方便行事而已。
既然如此,咱们不妨顺水推舟,来个互惠互利。
将他手下酿酒作坊的两个管事,提拔为户部的正式官员。
再派户部郎官若干,进驻酿酒作坊,协助其酿酒作坊行事。
这以后不论售卖多少,户部也能清清楚楚,直接了当的,将朝廷那半成拉回来,如此也能实现长久之利。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善,无忌所言甚合朕心,那就封萧统为五品下的员外郎,专司酿酒作坊一事。
封刘琪为六品的主薄,也算是符合他原本擅长的事情。
如此一来,这两人就是朝廷负责监督作坊的正式官员了。
也不必叫他们天天在户部当值,可酌情处理。
一月一次禀报详情就可,至于还要调派何人,无忌你看着安排就行了。”
“遵旨,”
“陛下,那李县子若是得了世家大户的银钱,咱们也可以用户部本来就占据半成的借口。
长孙无忌听着房玄龄杜如晦两人,一个当机立断,顷刻间就把兵事,处理的妥妥当当,
另一个,三言两语,就把朝廷内部的危机,化解于无形之中。
尽管三人同殿称臣多年,心里还是忍不住佩服至极。
如今两大能臣,都提了好的建议,也该自己出场的时候了,你们有手段,可我长孙无忌,也不是光吃不干的草包。
“启禀陛下,两位仆射所言,都是治世之谋,处事之断,臣钦佩不已。
然,臣以为,还有重要的事情,也需仔细对待,若是将其忽略,后期必受其祸也。”
“噢,无忌快快说来,是何等要紧之事”
“遵旨”
“陛下容禀,若是灾情到来,朝廷必定要安抚,倘若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必成大患。
可这安抚百姓,首当其冲,要有粮食才行,天下万民,耕种何止千万亩,粮食也不会缺少,奈何却要银钱,绢帛,才能换来。
所以这说来说,去又扯到了银钱上头,臣掌管户部,最是清楚不过了。
国库里,如今止有一十三万六千两百贯,这些家底别说安抚百姓了,流民,难民多的时候,一顿饭还不够吃的。
离开了银钱,一切免谈。”
别说李世民了,就是房玄龄杜如晦都大点其头,没有了银钱,说的天花乱坠,也是枉然。
“不错,无忌所言甚是,奈何新朝初立,天下万民嗷嗷待哺,想要弄些银钱绢帛出来,也是不易呀。”
“陛下圣明,想要弄些银钱,确实艰难,可这是普通人的想法。
对那蓝田县子来说,却是轻松至极,想要弄多少,无非就是出些点子,弄些个名头,再上下忙活一番,就能大手笔的入库了。
陛下难道忘了,去岁,那李大郎一个手段,就从我等重臣手里,弄走几百万贯的事了”
李世民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说起来那几百万贯,他就拿走十之。
真正留给李钰做本钱的,不过一百多万而已。
这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只是大家都不说破,那就继续下去吧。
“嗯,对那李县子来说,确实不是难题,这国库充实的事,
以朕看来,还是无忌你负责为好,毕竟你掌管着天下的钱粮的差事,行动起来,也能统筹兼顾。”
我负责朝廷穷的掉渣,就那十几万,我负责就能变出个花来
不过这话,长孙无忌可不敢当面牢骚,办法还要想,计谋还要继续出,否则,皇帝叫自己过来,难道是叙旧的不成
“陛下,为今之计,就是极力促成,李大朗的计划,叫他成功的将那些将世家门阀,前朝大户,狠狠地挖出来一大笔。
房仆射方才也说了,等他弄来银钱之后,朝廷就要想办法弄走一大部分,这也能充实国库不是。”
李世民假模假样的接过话茬;
“这支持是要支持的,银钱也不能叫他一个孩童拿着,可是如何才能叫人心服口服,这才是重点中的重点呀。”
李世民说道这里,看着三个重臣,房玄龄,杜如晦,那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僧入定的样子。
看来,是不想出头,做这坏名声的事儿了。
也只能落在长孙无忌头上,否则,人人都不想去得罪人,这朝廷的事,还解决不解决了
长孙无忌,看着皇帝瞪着眼睛盯着自己,也心里清楚,这得罪人的差事,还得自己去干,谁叫你多说话呢
“陛下且放宽心,臣心中已有定论,陛下也不必忧虑。”
“噢那爱卿何不仔细道来,朕也好心里踏实一些。”
“遵旨,”
“以臣看来,解决银钱大事,可着落在李大朗的白酒上。
其一,可用些手段,将他弄来的银钱划归国库,充实朝廷,
那李大郎的书信里,也提出来了,将陛下那半城份子,归到户部统一管理。
他无非就是想,靠着朝廷的大树,好方便行事而已。
既然如此,咱们不妨顺水推舟,来个互惠互利。
将他手下酿酒作坊的两个管事,提拔为户部的正式官员。
再派户部郎官若干,进驻酿酒作坊,协助其酿酒作坊行事。
这以后不论售卖多少,户部也能清清楚楚,直接了当的,将朝廷那半成拉回来,如此也能实现长久之利。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善,无忌所言甚合朕心,那就封萧统为五品下的员外郎,专司酿酒作坊一事。
封刘琪为六品的主薄,也算是符合他原本擅长的事情。
如此一来,这两人就是朝廷负责监督作坊的正式官员了。
也不必叫他们天天在户部当值,可酌情处理。
一月一次禀报详情就可,至于还要调派何人,无忌你看着安排就行了。”
“遵旨,”
“陛下,那李县子若是得了世家大户的银钱,咱们也可以用户部本来就占据半成的借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