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听了崔颂的话, 没有直接应答,只拍了拍崔颂的肩“此处无人, 子琮若有什么想法,尽可与孤说。”
    倒是想起当年陈宫背叛、己方告急时,是当时尚未投效自己的崔颂做的说客,成功说服吕布退兵。
    崔颂道“吕布此人, 虽反复无常, 到底有个优点。”
    曹操示意他继续说。
    崔颂微微一笑“正是感情用事,任人唯亲。”
    曹操眉宇微挑, 刚想着这算是哪门子的优点,忽然心中一动。
    他探究地看向崔颂, 对上崔颂不躲不避的目光,半晌,哈哈大笑。
    “果然是个好优点。”
    遂往高台的方向走, 走了两步,转过身,招呼崔颂一同过去。
    崔颂心中略舒,同样往回走。
    曹操所担心的,无非是吕布的“不定”。他认为吕布的“反复”是一个不可控的因素, 为了避免这把过于锋利的刀伤到自己, 宁可毁之。崔颂所说的吕布的优点,实际上是他最大的弱点,也是他通过这场战役的布局,千方百计呈现给曹操看的东西。
    若弱点是刀鞘, 崔颂不过是献鞘者。要如何处理吕布这把刀,只能看曹操的心意。
    终究尽人事,听曹命罢了。
    曹操回到高台,看着下方的吕布久久不语。
    吕布见曹操面无表情,不表态亦无动作,心中焦虑不安。
    又见刘备木桩子似的站在一边,分明答应了求情的事,却迟迟不向曹操进言;以为刘备想要反悔,情急之下,大声喊道
    “玄德公答应我的事,你忘了吗”
    见曹操的视线轻飘飘地往自己的方向飘了过来,刘备叫苦不迭,在心里把吕布骂得狗血淋头。
    如果不是知道吕布素来如此“言语无状”,未必存有坏心,他都要怀疑吕布是不是死前想找个垫背的,故意把他拖下水。
    “吕将军此话让备困惑,还请将军说个清楚,莫要叫明公误会。”
    吕布自知失言,赶紧道“布无状,仗着自己于刘玄德有恩,觍颜相求,欲刘玄德在明公面前美言几句。”
    形势所迫,吕布不再遮掩,坦白他趁曹操离开时做下的小动作。
    曹操便朝刘备笑道“使君意下如何”
    被这么一搅和,刘备那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1”也说不出来了,他仔细琢磨曹操的心意,试着折中取巧道“若论避嫌,我本不该言,只是”
    他长叹了口气,“吕将军于我有辕门射戟之恩,备在此斗胆,请司空抬一抬手,饶将军一命。”
    曹操听到这中规中矩的求情,抚须道“既如此,便应使君之求,暂且饶过吕布的性命。来人,请吕将军去客舍坐坐,好生招待着。”
    刘备“”
    刘备没想到曹操竟然留了吕布的性命,把他软禁了起来,一时有些发懵。
    他重新估量曹操的心思,越想,越觉得沉重。
    曹操此举乃是明显的异常之举。刘备摸不透他的用意,便觉得后背发麻,好似被三两只蚂蚁爬过,耿耿于心,无法忽略。
    倒是吕布,不知其中深意,只以为是刘备的求情起了效果。一边高兴,一边犹觉得刘备刚才的求情不够力度,遂朝刘备使眼色,让他再多求情两句。
    刘备无语至极。好在吕布很快被带走,士兵们另压了陈宫上来。
    “公台,许久未见。”
    陈宫背脊挺直,没有接话。
    曹操再问“你可有话要说”
    陈宫冷哼“但求一死耳。”
    戏志才接收到曹操的眼神暗示,开口道
    “你若一死了之,你的妻儿该当如何”
    “罪不及妻儿,以曹公的英明,如何会与妇孺老弱计较”
    崔颂能猜到陈宫的一二分心思。
    他之所以拒绝投降,决定慷慨赴死,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为了己身他当初背叛曹操,给曹操带来几近灭顶的严重打击。夸张点说,他当时的行为称得上是“在曹操后背插刀,插得他差点就地扑街,再也爬不起来”。后果之严重,哪怕曹操愿意既往不咎,重新接纳他,也难免会有点想法。而陈宫自己,亦过不去心头那道坎。何必自取其辱。
    另一个则是为了家人他若活着,曹操就算重新启用,也会暗自戒备,心存芥蒂,而他的家人,将随着他的过去,一生蒙在他的暗影之下。既如此,倒不如以他的死,换取家人的平安。人死则仇消,他一死,以曹操的性情,就算有再多的暗怨,也会全部放下,替他照顾他的家人。
    崔颂能猜到的,与陈宫相处多年的曹操自然也能猜到。
    若是曹操并未获得崔颂的协助,根据历史的记载,他还要多用四个月的时间,等到己方士兵疲惫不堪、粮草几近用尽的时候才将下邳攻下。
    那时的曹操,必定为了早点稳固局势,避免节外生枝,而将不安定因素吕布、陈宫、高顺全部斩首。
    而如今,曹军精力、士气高涨,粮食充足,曹操不免对吕布等人生出不同的想法。
    所以,在陈宫说完这段半请求、半激将的话后,曹操没有接茬,反而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表情。
    “若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焚香祭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积羽成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积羽成扇并收藏[三国]焚香祭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