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翻阅着不知从哪找出来的书册。
    在榻上咸鱼躺的崔颂实在闲极无聊,一个鲤鱼打挺,准备穿上外衣出去走走。
    郭嘉放下手中的书册,瞅了他一眼。
    “外头这般冷,还是莫出去为妙。”
    崔颂动作一顿,想起这是没有羽绒服的古代,室内烧了炭火,且有一定的密封性,这才没那么冷,而外面又是山又是大晚上的
    崔颂恹恹地倒了回去。
    郭嘉知他无聊,想了想“听闻崔弟精通音律,诗赋双绝”
    崔颂不,谢谢。
    一听郭嘉开头,崔颂就知道下文肯定不那么美妙,他佯叹一声,做出一副落落寡欢、干什么都没心情的模样。
    郭嘉果然就此打住,放下书册,走近床榻。
    “崔弟何事烦忧”
    不等崔颂回答,郭嘉又道,“可是为了那大虎一事”
    崔颂恍惚了片刻,才反应过来这“大虎”是谁。
    他和荀彧分道扬镳后,没多久就被刺客截杀。后来遇见白氐族的人,因为担心刺客卷土重来,他就向当时的白首领编造了一番经历,把刺客的特征描述了一遍,给他起名“大虎”,并说自己被家仆“大虎”背叛,有意误导白首领,让他误以为其中有利可图,希望能借氐人的手防御一二。
    崔颂没有想到就跟他在洛阳城里第一次被刺杀的时候一样,刺客一击不中,竟是偃旗息鼓,藏起狐狸尾巴,不再现身。
    而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在他都快忘记这一隐患的时候,郭嘉却还记着,甚至见他神色不豫,当场就问了出来。
    因着崔颂迟迟不答,郭嘉以为他默认了“崔弟且放宽心,营地刚被攻下不久,这几日,三位首领必会加强警备,”以郭嘉的通透,从一开始就明白“大虎”只是个幌子,也猜出少许真相,知道有人想加害崔颂,“嘉曾与白荣谈及此人,前日白荣递来口信,说是有族人在北鞍山见过他。”
    “用不了五日,定让大虎束手就擒。”
    崔颂被从天而降的馅饼砸的有点晕,他万万没想到郭嘉竟会对这件事上心,还为他辛苦谋划。
    万般复杂的心情,最终只浓缩成一句
    “多谢了郭兄。”
    “崔弟唤我奉孝便是。”郭嘉取了字后,再叫“崔弟”便觉有些别扭,“若没记错,崔弟也已过了及冠之龄”
    崔颂想了想,还真的是。这具身体的生日是在十月,已经过了二十周岁的生日。因为他原本的生日是在三月,而且魏晋以前的人都没有庆祝生日的习惯,他潜意识里就给忘了。
    现在听郭嘉这么提起来好像,他也该行冠礼了
    一想到自己不久前才在现代参与了成人礼,现在又要体验古代版的成人礼,崔颂很想扶额。
    好在崔家的长辈都不在这,他就算想加冠也没的加。
    郭嘉也知道这点。
    不过虽然崔颂的冠礼因故推延,但他确实已经成年了。如果之前已有长辈为他取字,此时以字相称也是使得的1。
    那么崔颂有字吗
    崔颂仔细回忆了一把,想起曾经看过的家书中,确实有提到过他的字。
    “子琮”
    崔父曾经写了一封书信,以闲聊的口吻提起表字的事,说与族中老人做过商量,决定在他及冠的时候给他取字“子琮”。
    说到底差不多是内定的表字,但谁也不能保证加冠的时候会不会更改成别的。
    结果郭嘉就这么叫上了,一口一个“子琮”,在崔颂委婉地提醒后,还满不在乎“若真如此,到时再改口也不迟。”
    从此郭嘉成了郭奉孝,崔颂成了崔子琮。
    郭嘉又向崔颂询问“大虎”的事,问及种种细节,他似乎发现了什么,眉间不易察觉地皱起。
    过了两日,当三族联盟瓜分完各自的战利品,做好善后,准备各回各家的时候,白氐族的勇士扛了一个人回来。
    虽然事发当时崔颂并未看清刺客的真容,但凭借衣着与身形,崔颂可以肯定眼前的壮汉就是他要找的人。
    崔颂想要审问对方,但被郭嘉拦下。
    “审讯一事,还是交给白荣首领吧,他比较擅长。”
    崔颂想起在白氐寨中听见的传闻,又想到郭嘉不但说服白荣结盟,还令他帮忙寻找刺客,现在又将人交给他审讯,不由有些好奇
    “你和白荣首领是朋友”
    郭嘉淡淡答道“不过利益往来罢了。”
    崔颂没再多问,坐在帐中等待结果。
    大约一炷香后,白荣回来了。

章节目录

[三国]焚香祭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积羽成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积羽成扇并收藏[三国]焚香祭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