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我来到迦勒底的第4天 (2/2)
竟,他总不能要求一个7岁的孩子去理解这么多,至今连他自己都弄不明白的事情。
于是,在与小兰奇大眼瞪小眼很久后,当男孩忍不住侧过脸,困倦地打了个小小的哈欠时
菲茨杰拉德问道“你会自己穿衣服吗”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之前他抱着阿加莎的大裙子哭得天昏地暗,等阿加莎走后还哭哭啼啼了很久。
马克这个读作护卫写作保姆划掉执事的人,费劲千辛万苦、历经艰难险阻,好不容易为他洗漱并换了身衣服。
不过到底是小孩子,还是挺好哄的比起日后抱着幼女自闭,现在的他喜欢待在熟悉的人身边,揉着眼睛轻声抽泣,哭唧唧地拽着那人袖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要安慰,一双通红的兔子眼含泪看着你,哭得鼻尖发红,泪水像是没有拧紧的水龙头,嘀嗒嘀嗒个不停。
如果被人抱在怀里,轻轻拍着背,再摸摸头的话,他的心情会好一点至少总算是止住了眼泪。
而现在,听到这个问题,小兰奇诚实地摇摇头“不太擅长。”
菲茨杰拉德在心中自动翻译为完全不会。
“你挑食吗”
“有一点点”他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下,表示真的只有一点点不喜欢的。
“那你不喜欢什么”面对小孩子,菲茨杰拉德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耐心。
男孩先是一愣,似乎被问住了,然后深吸一口气,飞快地说
“我不吃蒜葱姜、香菜,不喜欢一切带皮的植物,口味偏淡,不吃酸苦辣味的菜,不喜欢油腻的,不吃动物的内脏,腥味重的鱼、羊和海鲜,不喜欢胡萝卜、西兰花、菠菜、青椒”
赶在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之前,菲茨杰拉德捂住了他的嘴。
呵呵,不喜欢的东西有亿点点多。
“你有什么喜欢吃的”
“不知道。”他眨着水汪汪的眼睛,想了一会儿,认真地说。
光看他的样子,简直乖得不行。
但从刚刚那一番对话中,菲茨杰拉德已经确定了这,是个难伺候的小少爷。
“唉,算了,你乖乖去睡觉吧。”
反正再聊也问不出什么了。他看着小男孩乖乖躺下,确保盖好被子、房间中的暖气适宜后,才起身离开房间。
在准备关灯前,他回过头,问“你一个人睡会害怕吗”
不知道这句话怎么了,小兰奇忽然哭了那种很安静的哭法,不发出一点声音,只是眼泪静静地落下,沾湿枕巾。
“不害怕。”他这么回答,“只是有一点点的寂寞。”
“我已经习惯了。”
小家伙把自己藏在被子里,缩成一团,像是在尝试汲取更多的温暖,好度过漫长的黑夜。
他怕冷。
特别是在秋冬的晚上,即使暖气毫不吝惜地充斥着室内的每一个角落,厚厚的名贵地毯铺满房间,天鹅绒的被子与枕头晒了一整天的阳光,是让人想要在上面打滚的蓬松和柔软。
但还是很冷,也很寂寞。
宽阔的斯卡特大宅寂静又寒冷,几乎要渗透到骨子和灵魂里去。
太安静了他总是睡不着,莫名的惶恐与不安深深扎根在心中,无论被子裹得再紧都没有用。
他不怕黑,他只是害怕孤独。
或许有曾在内心暗暗期待过,希望父亲能来陪自己,哪怕只是在睡前坐在他的床边,对他说几句话也好。
但他从来没有等到过愿望成真的那一天。
如果当时,能有一个人陪他就好了。
可在当时,他就是这么被宠爱着又被忽视着长大的。
“我找个人来陪你。”菲茨杰拉德烦躁地挠挠头。
他有种莫名的感觉,仿佛突然介入了一段逝去的过往中,又像是在不经意间偷窥了别人的隐私。
他知道的,斯卡特从来都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同情。
那是个把骄傲当做信条的男人,踩着一路的尸骨、鲜血走到今天。
心思周密、运筹帷幄,强大而又仿佛无所不能。
但是这个孩子却是完全相反的。
他或许同样聪明,却更加的柔软、善良,像是一只小绵羊或是小兔子,温和无害。
细声细气的叫唤和柔软的皮毛不能够伤害任何人,也无法保护自己,只会让觊觎他的目光越来越多。
他天真的目光仿佛只能看到一切美好的事物,他见识过人性的丑恶,却更愿意去相信光辉的那一面。
他或许有所戒备、有所警惕,但让他卸下心防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他的眼睛,过于清澈了,荡漾着清晨的露水和三月的风信子,春日的溪水流淌而过,晨曦撒下遍地的生机。
那么他究竟经历了多少,经历了什么,才会成为后来的他
菲茨杰拉德的心情有些沉重,但他竭力让自己摆脱这种情绪。
因为不需要。
过去的事情早已结束。
他所认识的那个人,傲娇、别扭,偶尔的恶趣味,有时候会耍小孩子脾气。
是个一想到就让他头疼,每次都不由得恶语相向的对象,但也是他相识十年,相处已久,无比信任的人。
不过他也有些奇怪,以斯卡特这样的显赫世家,照顾好一个孩子显然是轻而易举的。
更不用说,这个孩子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私生子,而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那么,他的父母究竟是由于忙碌,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以至于忽视了他们唯一的孩子。
“那个孩子,他长得很像母亲。”听完了菲茨杰拉德的一番话,在一片静寂的沉思中,赫尔曼先生缓缓道,“不仅是发色、瞳色,神似的五官和如出一辙的眼眸,连性格都偏向他母亲”
“这难道有什么问题吗”梅厄问道,“还是说夫妻之间感情不和连带着孩子一起被冷落”
“不,他们是我见过最恩爱的一对夫妻。”赫尔曼先生严肃地说,下一秒又有些怅然,“本来应该是一件好事的”
“唉,只可惜”他长叹一声,悠远的目光似乎在回忆往事,“在他出生时,同一支笔,写下了一个人的出生证明,又写下了另一人的死亡证明。”
言尽于此,在场的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恐怕那孩子受到的冷落也不是故意的,只是因为他的父亲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而已。
童年的缺失导致后来的隔阂,最终让他们父子渐行渐远。
于是,在与小兰奇大眼瞪小眼很久后,当男孩忍不住侧过脸,困倦地打了个小小的哈欠时
菲茨杰拉德问道“你会自己穿衣服吗”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之前他抱着阿加莎的大裙子哭得天昏地暗,等阿加莎走后还哭哭啼啼了很久。
马克这个读作护卫写作保姆划掉执事的人,费劲千辛万苦、历经艰难险阻,好不容易为他洗漱并换了身衣服。
不过到底是小孩子,还是挺好哄的比起日后抱着幼女自闭,现在的他喜欢待在熟悉的人身边,揉着眼睛轻声抽泣,哭唧唧地拽着那人袖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要安慰,一双通红的兔子眼含泪看着你,哭得鼻尖发红,泪水像是没有拧紧的水龙头,嘀嗒嘀嗒个不停。
如果被人抱在怀里,轻轻拍着背,再摸摸头的话,他的心情会好一点至少总算是止住了眼泪。
而现在,听到这个问题,小兰奇诚实地摇摇头“不太擅长。”
菲茨杰拉德在心中自动翻译为完全不会。
“你挑食吗”
“有一点点”他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下,表示真的只有一点点不喜欢的。
“那你不喜欢什么”面对小孩子,菲茨杰拉德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耐心。
男孩先是一愣,似乎被问住了,然后深吸一口气,飞快地说
“我不吃蒜葱姜、香菜,不喜欢一切带皮的植物,口味偏淡,不吃酸苦辣味的菜,不喜欢油腻的,不吃动物的内脏,腥味重的鱼、羊和海鲜,不喜欢胡萝卜、西兰花、菠菜、青椒”
赶在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之前,菲茨杰拉德捂住了他的嘴。
呵呵,不喜欢的东西有亿点点多。
“你有什么喜欢吃的”
“不知道。”他眨着水汪汪的眼睛,想了一会儿,认真地说。
光看他的样子,简直乖得不行。
但从刚刚那一番对话中,菲茨杰拉德已经确定了这,是个难伺候的小少爷。
“唉,算了,你乖乖去睡觉吧。”
反正再聊也问不出什么了。他看着小男孩乖乖躺下,确保盖好被子、房间中的暖气适宜后,才起身离开房间。
在准备关灯前,他回过头,问“你一个人睡会害怕吗”
不知道这句话怎么了,小兰奇忽然哭了那种很安静的哭法,不发出一点声音,只是眼泪静静地落下,沾湿枕巾。
“不害怕。”他这么回答,“只是有一点点的寂寞。”
“我已经习惯了。”
小家伙把自己藏在被子里,缩成一团,像是在尝试汲取更多的温暖,好度过漫长的黑夜。
他怕冷。
特别是在秋冬的晚上,即使暖气毫不吝惜地充斥着室内的每一个角落,厚厚的名贵地毯铺满房间,天鹅绒的被子与枕头晒了一整天的阳光,是让人想要在上面打滚的蓬松和柔软。
但还是很冷,也很寂寞。
宽阔的斯卡特大宅寂静又寒冷,几乎要渗透到骨子和灵魂里去。
太安静了他总是睡不着,莫名的惶恐与不安深深扎根在心中,无论被子裹得再紧都没有用。
他不怕黑,他只是害怕孤独。
或许有曾在内心暗暗期待过,希望父亲能来陪自己,哪怕只是在睡前坐在他的床边,对他说几句话也好。
但他从来没有等到过愿望成真的那一天。
如果当时,能有一个人陪他就好了。
可在当时,他就是这么被宠爱着又被忽视着长大的。
“我找个人来陪你。”菲茨杰拉德烦躁地挠挠头。
他有种莫名的感觉,仿佛突然介入了一段逝去的过往中,又像是在不经意间偷窥了别人的隐私。
他知道的,斯卡特从来都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同情。
那是个把骄傲当做信条的男人,踩着一路的尸骨、鲜血走到今天。
心思周密、运筹帷幄,强大而又仿佛无所不能。
但是这个孩子却是完全相反的。
他或许同样聪明,却更加的柔软、善良,像是一只小绵羊或是小兔子,温和无害。
细声细气的叫唤和柔软的皮毛不能够伤害任何人,也无法保护自己,只会让觊觎他的目光越来越多。
他天真的目光仿佛只能看到一切美好的事物,他见识过人性的丑恶,却更愿意去相信光辉的那一面。
他或许有所戒备、有所警惕,但让他卸下心防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他的眼睛,过于清澈了,荡漾着清晨的露水和三月的风信子,春日的溪水流淌而过,晨曦撒下遍地的生机。
那么他究竟经历了多少,经历了什么,才会成为后来的他
菲茨杰拉德的心情有些沉重,但他竭力让自己摆脱这种情绪。
因为不需要。
过去的事情早已结束。
他所认识的那个人,傲娇、别扭,偶尔的恶趣味,有时候会耍小孩子脾气。
是个一想到就让他头疼,每次都不由得恶语相向的对象,但也是他相识十年,相处已久,无比信任的人。
不过他也有些奇怪,以斯卡特这样的显赫世家,照顾好一个孩子显然是轻而易举的。
更不用说,这个孩子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私生子,而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那么,他的父母究竟是由于忙碌,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以至于忽视了他们唯一的孩子。
“那个孩子,他长得很像母亲。”听完了菲茨杰拉德的一番话,在一片静寂的沉思中,赫尔曼先生缓缓道,“不仅是发色、瞳色,神似的五官和如出一辙的眼眸,连性格都偏向他母亲”
“这难道有什么问题吗”梅厄问道,“还是说夫妻之间感情不和连带着孩子一起被冷落”
“不,他们是我见过最恩爱的一对夫妻。”赫尔曼先生严肃地说,下一秒又有些怅然,“本来应该是一件好事的”
“唉,只可惜”他长叹一声,悠远的目光似乎在回忆往事,“在他出生时,同一支笔,写下了一个人的出生证明,又写下了另一人的死亡证明。”
言尽于此,在场的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恐怕那孩子受到的冷落也不是故意的,只是因为他的父亲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而已。
童年的缺失导致后来的隔阂,最终让他们父子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