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王宅。
    实验室现在挂了一块牌匾,名曰“格物堂”。另有一处大殿,被王渊命名为“致知堂”。
    杨慎最近已经不怎么来了,他学会基本知识点之后,喜欢窝在家里一个人研究,只在休沐日过来跟王渊进行交流。
    杜瑾、宝朝珍已从天津查账归来,王文素也难得请假来听课。
    除了王渊自己的学生之外,此刻还有三十多个国子监生、顺天府学士子,全都齐聚于王家“致知堂”。
    这是王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讲学,他说
    “儒家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子云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
    “这就是我把此门学问命名为物理的原因,就像朱子说的那样,所谓格物,是物理存在于天地之间、无处不在。我们通过观察、假设、实验、论证等途径,就能真正进行格物,从而知晓物理。知晓物理,便能致知,达到吾心之所知无不尽的境界”
    “朱子云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矣。我们通过格物,研究物理,从而致知,从而诚意,从而正心。”
    “心既正,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我们研究物理,并非旁门小道,乃儒家学问之大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子云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物者也我们研究物理,格物致知,便是朱子所说的人之所得乎天,虚灵不昧,具众理而应万物者。”
    “什么是物理便是朱子所云,具众理而应万物”
    王渊张口“朱子”,闭口还是“朱子”,完全把朱熹当成了工具人,将朱熹批注篡改得面目全非。
    但王渊这套理解方式,并不影响科举考试,因为他对四书五经、朱熹批注一字不改他只是在程朱理学的哲学基础上,增加了一套方法论而已,从而产生的学术割裂他才懒得管。
    王阳明、湛若水的心学,为啥能吸引无数明代中期的士子
    就因为程朱理学的方法论有问题,王阳明和湛若水各自提出了一套方法论
    眼前这将近四十个听众,本来只把物理视为小道,就像对待诗词、音乐和医术一样。但听到王渊的一席话,瞬间就打开新世界大门原来格物致知便是如此简单
    朱熹说,人生来本该啥都知道,只因灵魂受到污染,才显得蒙昧愚蠢。圣人不会被污染,因此生而知之。普通人需要不断努力,通过儒家提倡的那一套进行锻炼,才能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让自己渐渐趋近于圣人。
    问题是如何锻炼
    用君子的品德来严格要求自己,便能通晓天下至理打坐修心,就能格物致知
    只要脑子没有读书读傻,就知道这是有问题的。
    于是,王阳明就说,心外无物,心便是理。每个人生来俱备良知,只不过良知被蒙蔽,若能找回自己的良知,便能正确认识天下事务,从而达到圣人的境界。
    这似乎跟朱熹大同小异,但王阳明又说,必须知行合一。知而不行是假的知道,行而不知是假的德行,知与行是互相促进的。如此就补足了漏洞,至少能让士子们有一个方向,不像程朱理学连方向都不给。
    湛若水的白沙心学,虽然也是从“心”出发,但却认为心外有物,而且必须随处体认天理,用格物来认识天理,用仁来达到这一切。
    王渊更简单直接,不要问啥是格物,问就是做物理实验
    三十多个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豁然开朗,有几个当场就站起来给王渊恭敬作揖。
    王阳明刚收的弟子箫鸣凤,则不由皱眉道“王学士,先生说心无外物。你也是先生的弟子,为何你心外全是物照你这个说法,倒更像是白沙心学,而非先生的王门心学。”
    王渊笑道“在我看来,心外无物,是心不为外物所羁。我们研究物理也要秉承心外无物的思想,不能被任何既定思维、日常现象所迷惑。比如月亮,看似是一个圆润皎洁之物,用望远镜则看到月亮表面坑坑洼洼。月亮是物,月亮表面坑洼是理,我们应该用过正确的方法,抛开既定观念,正确认识属于月亮的理。”
    王大爷若是知道自己的“心外无物”被如此曲解,怕不要提刀追杀王渊几条街。
    箫鸣凤刚拜师时间不久,还没学到王门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梦回大明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