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王渊点头记牢,又问“香九龄,能温席。香是谁”
    沈师爷换了个舒服的姿势,歪坐斜倚在檐下“东汉黄香,官至尚书令。其母早逝,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夏天给父亲把凉席扇凉,冬天给父亲把被窝烘暖。所谓扇枕温衾,二十四孝里面的故事。你肯定没读过三国演义,与王允一起谋杀董卓的黄琬,便是这个黄香的曾孙。”
    王渊不清楚明朝文人的情况,还不知道自己赚大发了。
    由于科举只考四书五经,而且只认朱熹的批注。因此大量儒生穷经皓首,却连春秋之后的史书都不读到了晚明,许多儒生甚至连五经都不读,只看复习资料和参考资料。
    沈复璁虽然“铮铮铁骨”、“处世从心”,但肚子里绝对有货。能随口说出窦燕山、黄香身处的年代,说出他们的诗赞和官职,在明代秀才当中属于百里挑一
    换成普通的县学教谕,多半也就解释个大概而已。
    当然,正是由于看书太杂,沈复璁才一直科考不中,把家财耗光了只能去当幕宾。
    等把三字经的典故讲完,王渊问道“先生,我们接下来学什么”
    沈师爷等的就是这句话,顿时开心起来“既然三字经学完了,那接下来就学小儿语”
    小儿语是明代的蒙学教材之一,至于具体内容嘛,你可以理解为小学生守则明代版。
    沈师爷把小儿语作为开讲书目,无非是让王渊学会尊敬师长、谦虚沉静,别动不动就用弓箭指着老师你个小王八蛋,咱做老师的不要面子吗
    沈师爷仿佛回到了童生时代,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开始书写“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额,接下来是什么来着
    沈师爷突然卡壳了。
    天可怜见,沈师爷确实博学多才。但小儿语是他四十年前学的,又不如三字经那么重视,能够全文记住才活见鬼了。
    王渊问道“先生,你怎么停下了”
    “啊嗯”
    沈师爷有些尴尬,糊弄道“小儿语对你来说,实在太过简单。我仔细想了想,百家姓也不用学,不如我们直接学千字文吧。”
    很明显,百家姓他也背不完,谁没事记那玩意儿早他娘还给自己的蒙师了
    正在练习一二三四的刘耀祖,突然问道“先生,我可以跟着学千字文吗”
    “当然可以,”沈师爷对刘耀祖印象颇佳,问道,“你以前都学过什么”
    刘耀祖老实回答“我爹学过什么,我就学过什么,三字经、百家姓和小儿语我都会背。不过我爹没先生讲得好,他就不知道香九龄是黄香九岁,还跟我说香九龄是一个古人的名字。”
    沈师爷的关注点明显跑偏了,他兴奋道“你学过小儿语赶快默写出来,我要给王渊上课”
    刘耀祖迷惑道“先生不是说小儿语太简单,王二不需要再学吗”
    “呃,”沈师爷端正自己的坐姿,收敛笑容,满面严肃,语重心长道,“为师已经改变主意了。这做学问就像造房子,百尺高楼从地起,基础不牢固怎行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儿语即便再简单,也是该认认真真学的,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这个道理,你知道吗”
    刘耀祖哪听过这种大道理,顿时崇敬莫名,挺直腰杆道“先生说得真好,我以后一定学什么都认真”
    听完两人的对话,王渊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当老子看不出来吗
    你明明就是把小儿语的内容搞忘了
    于是乎,在三好学生刘耀祖的捣乱之下,王渊开始学习明代版的小学生守则。
    王二同学真的很想回屋,把自己那副弓箭拿出来,敦促老师仔细修改课程表。
    唉,想想还是算了吧,请一个老师不容易,咱也不能逼迫太甚。
    s:新的一周,新书冲榜,点击推荐收藏全都要,打赏什么的就不求了。谢谢老铁们支持

章节目录

梦回大明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