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家里人都没出事, 沈煊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至于那些个经济损失, 在人命面前, 到也没那般重要了。
    他家这两年收入还算稳定,他爹又是个有远见的,去年的粮食大多都存了下来。哪怕是陈粮价格要贬下去很多,家里人也都没多大意见。
    农民,再没什么能比粮食更能让人安心的了。当然这也是家里暂时还算宽裕的缘故。
    如今这不就派上用场了,不用想, 如今镇上的粮价估计都要涨上不少。什么时候想发灾难财的人都不会少。
    而那些卖了粮的怕是肠子都悔青了吧。
    但不卖出去农民一年的收入怕是都得指着这些土地呢小户人家,哪里承受的住粮食降价的损失
    想到如今空荡荡的村子, 不知有多少人家今年都要节衣缩食过日子了。
    古代农户, 抗风险能力实在太低了些。这还是朝代初期,土地兼并并不算严重,政治也还算清明的时候呢要是后期,怕是卖儿卖女都算轻的。
    回程的路上,想着村中种种, 沈煊重重的叹了口气。还好如今村里有他这个秀才在,那些个小吏们也能收敛些个。
    但也只能如此了, 除非他能更进一步。否则,一个秀才,也并不足以真正让人忌惮。
    “煊弟这是怎么了”沈明疑惑道, 没听说沈叔家里出什么事啊。
    “没事,只是想到村里人,怕是日子不太好过。对了, 三叔公如今怎样了”
    提到太爷爷,沈明也是愁的很,“前段时间刚生了一场病,虽熬了过来,但身子骨越发不好了。”
    他也不是没想过留下来服侍老人家,但想到家里的叔伯们那防狼一般的眼神儿,还有太爷爷怕也不会同意的。能跟在族弟身边,还是太爷爷豁出脸面去给他求来的。
    想到对方家里那一团破事,沈煊也是默了默。三叔公当初多精明能干的人儿啊,如今子孙却不思进取,只想着老人家那些个身后财。
    临老临老,却连最得意的后辈都不能留在自个儿身边。
    两人一路无话,各自心事重重。
    直到二人回到府学,发现岁考的成绩都已经出来了,这效率也是蛮快的了。
    等在第一列中找到自个儿名字时,沈煊这才大松一口气。
    还好,起码饭碗是保住了小钱钱也没飞走。
    等到拜访过顾教授后,沈煊的心情已经调整了过来。
    现在想再多有什么用呢要是没能考上举人,一切都是空谈。为今之计,还是好好读书才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否则,在多的想法也不过为难自个儿。
    自此,沈煊治学更加认真了起来,而顾笙只觉得他这小弟子愈发沉得住气了。
    六年后
    一天清早,沈煊还在小心的侍弄着一盆长相奇异的植株。
    怎么说是奇异呢,无他,明明是同一株菊花,偏偏仿佛被一分为二一般,半面洁白如雪,半面鲜艳如梅。
    李成则在一旁仔细的看着,想到过段时间这盆“奇花”就要全权由他负责了,更是不敢有半点疏忽。
    想到这几盆花的价值,这哪里是什么花啊,简直就是金子啊
    又看了眼正在忙活的沈煊,李成更是觉得这世上简直没有比沈大哥更聪明的人了。
    而“世上最聪明”沈煊看着面前这朵娇贵的花,真觉得万分不容易啊
    想到前世那位好友,可是极为精通此道,还总是在他们面前显摆。接触的多了,他自以为对此也算了解。
    却没想到,打脸来的如此之快。事实证明,他即便知道所有相关理论,也曾看到过实际操作,但真上起手来,只能说外行就是外行。
    开始前两年,更是差点连他的小金库都给搭进去。这花种还是王兄给的友情价呢。
    当时他一度灰心不已,但又实在没法认栽。毕竟作为一个文人,在不伤及自身声明的前提下赚钱多有不易。
    毕竟天下可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做了,终归都是有痕迹的。
    但文人中喜爱花草者甚众,善拾花还可以道一句风雅呢。
    一直到第三年成功培训出第一株墨色菊花,才真正让他摆脱了此等窘境。
    菊花作为观赏性花卉真正的发展还在宋朝时期。
    而在这个时空,普遍还只有白,紫,黄三色。可以说本时空自唐朝之后,菊花的发展便停滞了下来。其造型嫁接技术更未有多大的发展,这才给了他捡漏的机会。
    这两年,他的技艺也是越发纯熟,培育的种类跟造型也越发多了起来。以前还要靠王父帮忙找寻买家。如今可以说上门来求者不知凡几。
    虽不乏眼热之人,但如今他好歹也有了功名,更有个背景强大的老师,动心思前也要先掂量一番。
    李成也是他两年前租下这个小院儿的时候带过来的,府学毕竟多有不便。
    且他对这孩子总有两分怜惜之意,与其让他在家里时刻踹踹不安,不如给他找点正经事做,只有觉得自个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幺儿的科举之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花开缓缓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花开缓缓归并收藏幺儿的科举之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