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城门, 仪仗队在临街两岸百姓的欢呼声中驶向皇宫。
马车行至神武门前停下, 楠竹才打起珠帘, 安福就甩着拂尘一脸喜色的迎了出来“哎哟,陛下,娘娘,老奴可算是把你们给盼回来了”
他身后是一早候在神武门外迎接帝后的宫人。
见帝后二人携手下车, 所有的宫人都俯地跪拜“恭迎陛下, 恭迎娘娘”
萧珏道了声“平身。”
“谢陛下。”宫人们有序起身, 自动让出一条大道来。
马车是不能入神武门的, 须得乘坐步辇。
安福领着帝后二人往龙凤步辇走去。
叶卿注意到安福脚下有几分微跛, 萧珏显然也注意到了, 问“你脚怎么了”
安福面上欣喜之色半分没减, 只道“先前泰山封禅之行, 半道上有暴民攻击车队, 老奴的脚被暴民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块砸了一下。”
他说得轻描淡写“这点伤早好了,不碍事不碍事的。”
萧珏面容冷酷,没有说话。
叶卿则是有些吃惊, 在江南时,她一颗心都放在了治水和安王叛乱上, 前往泰山的车队遇袭的事,她还没听人说起。
安福是为了隐匿帝后二人的行踪才一直把自己暴露在敌人视线里, 也算是尽忠了。
叶卿向安福说了些宽慰的话, 安福连声道“皇后娘娘折煞奴才了, 能为陛下办事, 是奴才的荣幸。”
叶卿瞥了萧珏一眼,他面上毫无波澜。
但叶卿知晓,安福在他身边伺候多年,萧珏心中必然还是有些触动的,他不可能让自己的人白受了这遭罪,只是这个人习惯了把所有的情绪内敛。
当时的情况,最该起暴民的地方明显是江南一带,所以袭击泰山车队的暴民极有可能是安王或者杨相的人假扮的。
二人之前下江南使的是个瞒天过海的大计,连太后都不知道。如今平安归来,第一时间自然得去太后宫里请安。
到了太后宫里,宫人早早的进去通报了,但愣是让帝后二人等了一盏茶的功夫,慈宁宫的大门才打开了。
宫女屈膝行礼道“太后让陛下和娘娘进去说话。”
叶卿小声和萧珏咕隆了一句“母后肯定是生气了。”
太后那般强势的一个人,得知萧珏连她都瞒着,心中必然的恼怒的。这一盏茶等候的功夫,约莫就是个下马威了。
说完那句话的时候,叶卿自己就愣了愣,在宫外的时候,她在萧珏跟前一向是不怎么讲规矩的,回宫了一时间没习惯,才咬耳朵跟他说小话了。
本以为以萧珏这样规矩守礼的人不会理会她方才的嘀咕,谁料那高了她快一个脑袋的人,偏过头俯身跟她耳语道“那一会儿还请皇后在母后跟前为我求求情。”
叶卿先是惊讶瞪圆了眼睛,随即浅浅勾起了嘴角。
无论管在宫里,还是在宫外,跟她一起经历这么多事情的,不都是眼前这个人么
只不过是又回到了这九重宫阙而已,她在怕什么
二人见到太后时,太后正坐于一张美人榻上,跟前摆了一副大型刺绣,太后手中捏着绣花针,边上站了两个伺候针线的宫女。
炎炎夏日,京城的天气并不比江南好上多少,但太后宫里放了冰盘,有侍女在那边打着扇子,把冰的凉气往这边扇过来,倒也没那般热了。
“儿臣参见母后。”叶卿和萧珏同时躬身行礼。
太后似没听到一般,没叫二人起身,也没往这边看一眼。
捏着绣花针绣了两针后,她才不紧不慢开口“起来吧。”
她低头用牙齿咬断了线头,吩咐站在一旁的宫女“愣着作甚,还不快给帝后看座”
立马有两个宫女端了椅子上来。
萧珏和叶卿坐下后,太后又只顾着刺绣,晾着二人不管。叶卿捏了一下手绢,颇有几分尴尬。
萧珏倒是个沉得住气的,太后不说话,他也不说话。
叶卿细细一回忆,发现萧珏跟太后这样类似的较量还真不少,尤其是以前为了抗议立她为后的时候。
她闲来无事便打量起太后绣的这幅刺绣,夸赞道“母后这牡丹图绣得真好。”
太后笑了一声,没顺着叶卿夸赞的话说下去,反而问“江南如何了”
这算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便由萧珏来回答,他道“已经有了治水的法子,工部的人正在修整河道。镇灾的粮款都发下去了,灾民的生活保障已有。户部的人正在重新整理户籍,当地府衙也帮灾民盖好了房子。”
“你二人在江南的事迹,怕是整个大昭都知晓了。”太后说这话时不辨喜怒,她目光直直望向萧珏“可是,皇帝,你有没有想过,此行你若是有半点闪失,你叫哀家怎么向朝臣交代怎么向天下百姓交代又怎么向先帝交代”
她看向叶卿,目光严厉不可侵犯“你也是,跟着胡闹陛下膝前还未有子嗣,真若有个万一,你们叫哀家如何是好”
“母后息怒,儿臣知错了。”叶卿听出太后这是刀子嘴豆腐心,忙躬身认错了。
萧珏睨了她一眼“你何错之有”
在叶卿错愣的目光里,萧珏向着太后作了一揖“母后,前往江南之事,皇后事先并不知情,这全是儿臣一人的主意。”
虽然那啥,狗皇帝说的这是事实吧,可这种被维护的感觉,叶卿还是觉得心底像炸开了一簇小烟花,小小的开心了一下。
太后和太后身边伺候的宫女,听到萧珏这明显维护叶卿的话,哪怕久居深宫,见惯了大风大浪,都露出了一副惊愕至极的表情来。
帝后不和在宫里几乎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哪怕江南之行前,皇帝对皇后似乎颇有宠爱,但也还没到这公然维护的份上。
还是太后最先回过神来,她视线在萧珏和叶卿二人间打了个转,眼中多了些笑意,嘴上却依旧不饶人“行啊,你们都大了,自己有主见了,哀家是管不住你们了”
太后身边的嬷嬷忙打圆场“哎哟,陛下,娘娘,你们是不知,太后得到消息,安王起兵造反,你们又被困扬州的时候,那是天天愁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每天都抄
马车行至神武门前停下, 楠竹才打起珠帘, 安福就甩着拂尘一脸喜色的迎了出来“哎哟,陛下,娘娘,老奴可算是把你们给盼回来了”
他身后是一早候在神武门外迎接帝后的宫人。
见帝后二人携手下车, 所有的宫人都俯地跪拜“恭迎陛下, 恭迎娘娘”
萧珏道了声“平身。”
“谢陛下。”宫人们有序起身, 自动让出一条大道来。
马车是不能入神武门的, 须得乘坐步辇。
安福领着帝后二人往龙凤步辇走去。
叶卿注意到安福脚下有几分微跛, 萧珏显然也注意到了, 问“你脚怎么了”
安福面上欣喜之色半分没减, 只道“先前泰山封禅之行, 半道上有暴民攻击车队, 老奴的脚被暴民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块砸了一下。”
他说得轻描淡写“这点伤早好了,不碍事不碍事的。”
萧珏面容冷酷,没有说话。
叶卿则是有些吃惊, 在江南时,她一颗心都放在了治水和安王叛乱上, 前往泰山的车队遇袭的事,她还没听人说起。
安福是为了隐匿帝后二人的行踪才一直把自己暴露在敌人视线里, 也算是尽忠了。
叶卿向安福说了些宽慰的话, 安福连声道“皇后娘娘折煞奴才了, 能为陛下办事, 是奴才的荣幸。”
叶卿瞥了萧珏一眼,他面上毫无波澜。
但叶卿知晓,安福在他身边伺候多年,萧珏心中必然还是有些触动的,他不可能让自己的人白受了这遭罪,只是这个人习惯了把所有的情绪内敛。
当时的情况,最该起暴民的地方明显是江南一带,所以袭击泰山车队的暴民极有可能是安王或者杨相的人假扮的。
二人之前下江南使的是个瞒天过海的大计,连太后都不知道。如今平安归来,第一时间自然得去太后宫里请安。
到了太后宫里,宫人早早的进去通报了,但愣是让帝后二人等了一盏茶的功夫,慈宁宫的大门才打开了。
宫女屈膝行礼道“太后让陛下和娘娘进去说话。”
叶卿小声和萧珏咕隆了一句“母后肯定是生气了。”
太后那般强势的一个人,得知萧珏连她都瞒着,心中必然的恼怒的。这一盏茶等候的功夫,约莫就是个下马威了。
说完那句话的时候,叶卿自己就愣了愣,在宫外的时候,她在萧珏跟前一向是不怎么讲规矩的,回宫了一时间没习惯,才咬耳朵跟他说小话了。
本以为以萧珏这样规矩守礼的人不会理会她方才的嘀咕,谁料那高了她快一个脑袋的人,偏过头俯身跟她耳语道“那一会儿还请皇后在母后跟前为我求求情。”
叶卿先是惊讶瞪圆了眼睛,随即浅浅勾起了嘴角。
无论管在宫里,还是在宫外,跟她一起经历这么多事情的,不都是眼前这个人么
只不过是又回到了这九重宫阙而已,她在怕什么
二人见到太后时,太后正坐于一张美人榻上,跟前摆了一副大型刺绣,太后手中捏着绣花针,边上站了两个伺候针线的宫女。
炎炎夏日,京城的天气并不比江南好上多少,但太后宫里放了冰盘,有侍女在那边打着扇子,把冰的凉气往这边扇过来,倒也没那般热了。
“儿臣参见母后。”叶卿和萧珏同时躬身行礼。
太后似没听到一般,没叫二人起身,也没往这边看一眼。
捏着绣花针绣了两针后,她才不紧不慢开口“起来吧。”
她低头用牙齿咬断了线头,吩咐站在一旁的宫女“愣着作甚,还不快给帝后看座”
立马有两个宫女端了椅子上来。
萧珏和叶卿坐下后,太后又只顾着刺绣,晾着二人不管。叶卿捏了一下手绢,颇有几分尴尬。
萧珏倒是个沉得住气的,太后不说话,他也不说话。
叶卿细细一回忆,发现萧珏跟太后这样类似的较量还真不少,尤其是以前为了抗议立她为后的时候。
她闲来无事便打量起太后绣的这幅刺绣,夸赞道“母后这牡丹图绣得真好。”
太后笑了一声,没顺着叶卿夸赞的话说下去,反而问“江南如何了”
这算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便由萧珏来回答,他道“已经有了治水的法子,工部的人正在修整河道。镇灾的粮款都发下去了,灾民的生活保障已有。户部的人正在重新整理户籍,当地府衙也帮灾民盖好了房子。”
“你二人在江南的事迹,怕是整个大昭都知晓了。”太后说这话时不辨喜怒,她目光直直望向萧珏“可是,皇帝,你有没有想过,此行你若是有半点闪失,你叫哀家怎么向朝臣交代怎么向天下百姓交代又怎么向先帝交代”
她看向叶卿,目光严厉不可侵犯“你也是,跟着胡闹陛下膝前还未有子嗣,真若有个万一,你们叫哀家如何是好”
“母后息怒,儿臣知错了。”叶卿听出太后这是刀子嘴豆腐心,忙躬身认错了。
萧珏睨了她一眼“你何错之有”
在叶卿错愣的目光里,萧珏向着太后作了一揖“母后,前往江南之事,皇后事先并不知情,这全是儿臣一人的主意。”
虽然那啥,狗皇帝说的这是事实吧,可这种被维护的感觉,叶卿还是觉得心底像炸开了一簇小烟花,小小的开心了一下。
太后和太后身边伺候的宫女,听到萧珏这明显维护叶卿的话,哪怕久居深宫,见惯了大风大浪,都露出了一副惊愕至极的表情来。
帝后不和在宫里几乎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哪怕江南之行前,皇帝对皇后似乎颇有宠爱,但也还没到这公然维护的份上。
还是太后最先回过神来,她视线在萧珏和叶卿二人间打了个转,眼中多了些笑意,嘴上却依旧不饶人“行啊,你们都大了,自己有主见了,哀家是管不住你们了”
太后身边的嬷嬷忙打圆场“哎哟,陛下,娘娘,你们是不知,太后得到消息,安王起兵造反,你们又被困扬州的时候,那是天天愁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每天都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