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牙没了两颗, 这对于一个老人家的牙齿来说,简直就是壮烈牺牲。
吵得飞起的两父子顿时忘记了正事, 互相对视一眼起身走去。弘昼头一回看见, 康熙在丧事以外露出这么沮丧要哭的表情,他抿着唇想了想,蹦出两个字,“节哀。”
胤禛当即拍了他脑瓜子, “去拿个匣子来。”
“不,朕要把它们收着。”
“有什么典故”
弘昼小心翼翼的问,康熙摇头,“什么典故,朕要它们跟着朕陪葬”
说完他愤恨的看着那盘金瓜子, “还有它们”
“”
这叫什么
用最凶狠的表情,说最狠的话。
陪葬这是愚昧旧俗早就弃了,但是说笑拿瓜子牙齿陪葬, 还真的就是让人笑一笑而已。就是老人家现在在生气, 弘昼就算觉得好笑也要忍住。
康熙是真的伤心, 郑重其事的把牙齿安顿下来,然后放在一边叮嘱胤禛,“等朕下去了, 你记得和朕放在一起。”
胤禛没办法, 只能一本正经的应下来。
两父子吵的架被这么突然打断, 本来是在兴头上的, 结果不上不下的卡着。再继续是不可能了,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的放在心里。
他们吵的可不是这个,但是难得这么吵一次,自然是来日方长。
弘昼又坐了一会儿,眼看着康熙一脸不高兴,胤禛等下也有事情做,便邀请康熙去逛着玩。
康熙答应了,出门之后他问,“特意叫朕出来,又有什么歪主意”
“知弘昼者,玛法也我这嘴巴都没张,您就明白了”
“少奉承”
“没什么事,就是我和弘暟他们寻思做一桩生意,想要求问您。”
康熙虽然不是商户,但是该懂的都明白。还有这些买卖涉及的方面很多,到底有什么忌讳或者不可以的,康熙也绝对是一清二楚。别说什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现成的大师摆着,弘昼肯定不能放过。
更不要说这做的好了,以后是要出国买卖的,这国外许多年的恩怨和政策关系,康熙也是最清楚的那个。
弘昼和自己人使眼色,看他去叫人过来,自己则陪着康熙散步逛园子。
康熙巴不得弘昼来求问,人无止境,不可能是生而知之。最开始的时候弘昼在孙儿里面脱颖而出,除了他乖巧胆大之外,还有就是一脸的好奇。就算是弘皙,一开始到他面前都规规矩矩的,尤其到了长大之后。这样其实很好,毕竟是按着规矩来的。但是弘昼不同,他小时候就每天都是十万个为什么,问的问题还都很有意思。小到生活小习俗,大到一些他都不懂的问题。等到长大之后,他也没有说改变性子。
弘昼这样求知欲极高,康熙看了就欣慰。当然这不代表他就都懂了,小时候有小时候的问题,长大后有长大后的问题。久而久之,弘昼有事情就问他,康熙也很愿意当这个讲解的前辈。
就像是当初出游国外时候一样,但那个时候又不同。
路上的时候弘昼就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康熙听了点头,半路上就遇到狂奔过来的弘暟三人。一应都是急忙挺住脚步,然后弘暟行礼说,“好巧啊,竟然这样都撞见了汗玛法。”
弘昼白眼,康熙笑而不语。
弘暄碰了他一下,“过了。”
巴巴的追上来,还说什么好巧
弘暟也不生气,嘿嘿一笑摸了摸头,“咱们孙儿辈人多,可不是难得这么碰见吗”
这话也是在理的,毕竟一个阿玛都不够二十来个儿子分,就不要说底下上百个的孙儿们了。像弘昼这种,要不是幼年的时候就一起培养起的兄弟情分,估计和其他兄弟一样对弘昼是看不顺眼的。
没办法,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一干孙子们争气,康熙当然是很乐意讲解的。五人干脆就到旁边的亭子里坐下,奴才们连忙备下茶点,他们则高谈阔论起来。
弘暄几人心里激动又害怕,他们从前可没有这样和康熙说过话。再说康熙以前很喜欢去尚书房,还总会点自己阿玛和伯伯叔叔们来监察,可谓是童年阴影了。后来还是弘昼邀请他们去沙龙交流会,看到不一样的康熙和氛围,这才不至于心里打怵。
可就算是这样,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三人几乎都不说话,默默地旁听。他们毕竟不是康熙手里交出来的,知道的事情有限,也不像弘昼之前就打好了底子,所以说的时候都很详细
吵得飞起的两父子顿时忘记了正事, 互相对视一眼起身走去。弘昼头一回看见, 康熙在丧事以外露出这么沮丧要哭的表情,他抿着唇想了想,蹦出两个字,“节哀。”
胤禛当即拍了他脑瓜子, “去拿个匣子来。”
“不,朕要把它们收着。”
“有什么典故”
弘昼小心翼翼的问,康熙摇头,“什么典故,朕要它们跟着朕陪葬”
说完他愤恨的看着那盘金瓜子, “还有它们”
“”
这叫什么
用最凶狠的表情,说最狠的话。
陪葬这是愚昧旧俗早就弃了,但是说笑拿瓜子牙齿陪葬, 还真的就是让人笑一笑而已。就是老人家现在在生气, 弘昼就算觉得好笑也要忍住。
康熙是真的伤心, 郑重其事的把牙齿安顿下来,然后放在一边叮嘱胤禛,“等朕下去了, 你记得和朕放在一起。”
胤禛没办法, 只能一本正经的应下来。
两父子吵的架被这么突然打断, 本来是在兴头上的, 结果不上不下的卡着。再继续是不可能了,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的放在心里。
他们吵的可不是这个,但是难得这么吵一次,自然是来日方长。
弘昼又坐了一会儿,眼看着康熙一脸不高兴,胤禛等下也有事情做,便邀请康熙去逛着玩。
康熙答应了,出门之后他问,“特意叫朕出来,又有什么歪主意”
“知弘昼者,玛法也我这嘴巴都没张,您就明白了”
“少奉承”
“没什么事,就是我和弘暟他们寻思做一桩生意,想要求问您。”
康熙虽然不是商户,但是该懂的都明白。还有这些买卖涉及的方面很多,到底有什么忌讳或者不可以的,康熙也绝对是一清二楚。别说什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现成的大师摆着,弘昼肯定不能放过。
更不要说这做的好了,以后是要出国买卖的,这国外许多年的恩怨和政策关系,康熙也是最清楚的那个。
弘昼和自己人使眼色,看他去叫人过来,自己则陪着康熙散步逛园子。
康熙巴不得弘昼来求问,人无止境,不可能是生而知之。最开始的时候弘昼在孙儿里面脱颖而出,除了他乖巧胆大之外,还有就是一脸的好奇。就算是弘皙,一开始到他面前都规规矩矩的,尤其到了长大之后。这样其实很好,毕竟是按着规矩来的。但是弘昼不同,他小时候就每天都是十万个为什么,问的问题还都很有意思。小到生活小习俗,大到一些他都不懂的问题。等到长大之后,他也没有说改变性子。
弘昼这样求知欲极高,康熙看了就欣慰。当然这不代表他就都懂了,小时候有小时候的问题,长大后有长大后的问题。久而久之,弘昼有事情就问他,康熙也很愿意当这个讲解的前辈。
就像是当初出游国外时候一样,但那个时候又不同。
路上的时候弘昼就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康熙听了点头,半路上就遇到狂奔过来的弘暟三人。一应都是急忙挺住脚步,然后弘暟行礼说,“好巧啊,竟然这样都撞见了汗玛法。”
弘昼白眼,康熙笑而不语。
弘暄碰了他一下,“过了。”
巴巴的追上来,还说什么好巧
弘暟也不生气,嘿嘿一笑摸了摸头,“咱们孙儿辈人多,可不是难得这么碰见吗”
这话也是在理的,毕竟一个阿玛都不够二十来个儿子分,就不要说底下上百个的孙儿们了。像弘昼这种,要不是幼年的时候就一起培养起的兄弟情分,估计和其他兄弟一样对弘昼是看不顺眼的。
没办法,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一干孙子们争气,康熙当然是很乐意讲解的。五人干脆就到旁边的亭子里坐下,奴才们连忙备下茶点,他们则高谈阔论起来。
弘暄几人心里激动又害怕,他们从前可没有这样和康熙说过话。再说康熙以前很喜欢去尚书房,还总会点自己阿玛和伯伯叔叔们来监察,可谓是童年阴影了。后来还是弘昼邀请他们去沙龙交流会,看到不一样的康熙和氛围,这才不至于心里打怵。
可就算是这样,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三人几乎都不说话,默默地旁听。他们毕竟不是康熙手里交出来的,知道的事情有限,也不像弘昼之前就打好了底子,所以说的时候都很详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