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中天书院,是东安书院。
    事情的起因,却又不是一个。顶尖要紧的,便是已经是末梢的东安书院,决定振作起来。顶顶要紧的,便是换掉山长李书彤。
    但书院乃高等私学,为个人所有。东安书院乃李家所建,换山长等于小型的改朝换代。
    李书彤自认山长一职,已尽心尽力,不过因为妻子的出身不佳,才导致了这些问题。但,妻子那样的出身,也不是她所愿意的啊
    不惑之年的美大叔吼出半生不甘后,李家旁支老祖宗颔首表示认可,又道“这话是没毛病。你娶哪个与旁人无关,但同样的,旁人因这个不来东安书院,便也是他们的自由。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从前便罢了,而今汝宁书院何其多,东安书院百年基业,不能葬送于你手中”
    老人家的话,掷地有声。
    从前,念着李书彤乃青年进士,着实难得,又是嫡长唯一一位继承人,所有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恣意行事。先前十年还好一些,尽管没出进士,但是举子和秀才却是不少的。然则,自打今上登基,东安书院十年未出举子了,没有举子,自然无缘会试,便没有进士。
    更让李氏一族觉得无望的是,李书彤今年不过四十,身体安康,没病没灾,少说还有二十年活头。不说他,便说东安书院未来的继承人,今年不过十三岁,虽已过了府试成为童生,但,他的生母却是个歌姬。加起来,这东安书院五十年内别想翻身了。
    痛定思痛,便是背负着谋长房之财的罪名,他也要做到底
    老人家沉声道“强制自长房将山长上拉下来,我对不起堂兄、对不起侄儿。你放心,待东安书院换了山长,我自会亲自于兄长、侄儿解释”
    言外之意,以死谢罪。
    他自族中寻来的三位山长候选人,皆是在三十岁前中举的族人,算不得极其出色,却也不差了。闻言,三人齐声道“叔祖,万不可当此言”
    这个道“不过一个山长,谁还稀罕不成”
    这是实话。
    做了山长,便不得出仕,他们都是举业有望的人,何苦要困于这一小片天地
    那一个道“原是受了叔祖所托,才来接管书院的。若接了书院便没了叔祖,侄孙不接这书院”
    李书彤冷哼道“这意思,不仅叫我将书院拱手让出,还得是跪求几位堂弟接管”
    李家老祖宗长叹一声,道“我知你不畅快,知你为妻儿不平。可你知汝宁如今的形势吗不提别个,只说由傅家小丫头执掌的南湖书院。按说,女子为山长,这条件还不如你。结果,小丫头由知府夫人结交到知府,招不来人便主动去找人试问,你做了哪一件你那才华横溢的妻女,又做了何事”
    一席话,堵得李书彤哑口无言,强辩了一句“这不一样所有读书人都排斥我妻儿在先”
    “女子为师,便不被读书人排斥了么”
    当然不是。
    见李书彤终于不再反驳,李家老祖宗道“傅家女没有出嫁的消息不用多,不是这一科,便是下一科,南湖书院必出进士。届时,东安书院只有退位让贤;届时,你便是想退,也无人接手。今日你不让出山长一职,明日我便可集一族之力,再建一家书院”
    “那你们便再建一家书院吧”
    李书彤淡然表示,等于同族中撕破了脸。
    可他不怕。
    书院属于读书人的商行,因着清流之名,并不是什么赚钱的行当。他身为东安书院的继承人,手中尚且紧巴,别人又有几个闲钱合族之力建一个书院,的确能建成,有个要命的前提。
    这族,能合起来,李书彤不看好李氏宗族。
    尽管撵了逼迫自己的族人,回到后宅的李书彤依旧觉得憋屈。这时,小童来报,金陵方家遣人送信。李书彤顿将不痛快置之脑后,欢喜道“快请。”
    十八岁的李心结,亲事尤为艰难。李书彤费劲心思,决定让闺女远嫁便择了国子监那会儿的同窗旧友,将闺女说给金陵方氏旁支。先前两家口头有了约定,因隔着路途,三媒六聘并不曾走。
    李书彤温和地问着方家过来的二总管“可是你家少爷中了”
    方家七少爷已是秀才,今年第一次参加秋闱。
    方二总管道“小人不知。小人来时,少爷才考完。”
    说完,将自家老爷的亲笔信送上。
    李书彤展信一阅,薄薄的一页,内容更少。李书彤很快扫完,旋即色变,抬腿就想去金陵找好友论辩。那短短的几行字,只写了一件事,方家七少爷已与别人定亲,请李家另寻佳婿。
    不大会儿,李太太自夫婿嘴里听见这话,惊问“不是都说好了吗怎又出了变故”
    李书彤满嘴苦涩,低声道“说是,心结的出身,不好。”
    李太太颓然倒地,李书彤将人堪堪接住。就这一瞬间,李太太倔强的泪珠儿,已成线滑落“再没这样的道理生母出身不好的又不是我儿一个,偏怎盯着我儿不放”
    来看望父母的李心结听见这话,立在门外垂泪。
    是啊,怎就盯着我不放了呢
    这娘俩个,再没想过她们非要以进士嫡女的身份,捡高枝嫁了去才是主因。什么高嫁有什么历来不都是低头娶妇、抬头嫁女的么
    呜咽过后,李太太问夫婿“隔着千山万水,他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方家齐少爷,不知怎么和南湖书院那个钱文举勾搭上了。听闻他在汝宁读书,便问了一嘴。那钱文举也是个长舌的,不知说了什么肮脏的话。秋闱才考完,便叫父母为他重定了亲事。这南湖书院,太多事了”李书彤末了的判词,点出他性格上最大的问题。
    当年他要娶风尘女子,爹娘不同意,便是爹娘的问题;眼看着书院一年不如一年,也只是那些读书人迂腐,不知他妻子的好;闺女被人嫌,那也只是别人怎样怎样
    出事就怪别人这一点,两口子是出奇的一致,活脱脱一个模子。二人的女儿,李心结又怎会不同想到袁自舟成亲喜宴上自己受到的侮辱,李心结无法再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回到古代开书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云上的悠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云上的悠悠并收藏回到古代开书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