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贴心。公主也不小了,寻个驸马生几个孩子岂不更美”
黄淑神色平静,“公主身体不好,生不了。”
久违的新城公主回京了,但这位公主低调,当初出游时就没人关注,此刻归来后依旧如此。
新城第二日就进了宫。
皇帝平静的脸上多了一抹笑容。
“新城回来了”
“皇帝身体如何”
“还好。”
兄妹二人相对而坐。
“这是我一路采买的特产。”
几张纸上都是礼物。
“去了不少地方。”
皇帝几乎把眼睛凑在纸上才看清了内容。
“是啊江山如画,这一次我才知晓原先是坐井观天。”
“是该多出去走走。”
兄妹二人久违之后,难免多说些,直至下午。
“用了晚饭再回去。”
于是新城就和帝后一家子吃了一顿饭。
“太子怎地不爱说话了”
新城觉得板着脸的太子有些好笑。
“是朕让他少说话。”
皇帝看了一眼太子。
吃完饭,新城提及一事,“皇帝,我此次出行,在关中遇到了一个孤儿,见之不忍,就带了回来。”
皇帝微笑道“也好,等以后寻个驸马,如此还有个帮衬。”
新城叹道“我此次在蜀地遇到了一个神医,神医说了我此生再难生养。”
皇帝错愕的道“竟然如此吗”
新城苦笑,“这个孩子我一看就欢喜,算是有缘吧。”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皇帝自然点头。
“回头取个名字”
“李鹤。”新城马上说了孩子的名字。
李治“”
晚上,皇帝一人坐在寝宫之中,下面站着沈丘。
“赵国公和公主一路出游,在蜀地还收拾了一批豪族”
“那事朕知晓。”
皇帝的声音平静,“阻碍学堂招生,只为一己之私。豪族终究是天下的祸害”
沈丘低头,“是。至于孩子”
皇帝淡淡的道“去吧。”
沈丘告退。
皇帝坐在那里,突然叹息,随后出了寝宫。
王忠良跟在后面,就听皇帝幽幽的道“一个高阳,一个新城。二人的驸马皆不妥。高阳跋扈,新城沉寂孩子罢了”
“李鹤,闲云野鹤,你这是想借着这个孩子的名字向朕表明心迹吗”
贾平安在初夏时节回到了长安城。
“都是礼物”
十余车礼物到了家中,兜兜率先欢呼。
“这一路给你们寻了不少好东西。”
贾平安对两个婆娘很是体贴。
当夜自然是鞠躬尽瘁,往来于两个卧室之间。
第二日,贾昱来汇报情况。
“家中这一年多来颇好,没人敢欺负”
贾昱看到父亲似笑非笑,就问道“阿耶觉得不妥吗”
王勃代替贾平安回答,“先生就希望能有人上门来欺负一番。”
然后痛殴对手贾昱打个寒颤,“兜兜学业好,二郎的学业也不错,只是性子依旧如故,三郎最让人头疼。”
老三有些阴阳怪气的,这个贾平安知晓。
“你的学业如何”
贾昱说道“孩儿的学业在算学中乃是上上。”
了不起
后世这等年龄的孩子学习还得家长求着,呵斥着,各种手段齐上。看看贾昱,十三岁的少年,学习的自觉性能秒杀后世无数孩子。
贾平安目光转动,盯住了王勃。
“你的功课如何”
贾昱幸灾乐祸的冲着王勃挤挤眼。
看来这两个在这一年多里交情不错啊
王勃淡淡的道“家父说不敢教我了。”
王福畴大概率是唏嘘不已吧。
“你父亲也不知是该失落还是欢喜。”
王福畴能上史册多亏了王勃这个儿子,没有王勃渡劫般的宦途,他只会出现在王通的子女那一栏中但那一栏几乎没人看。
而历史上却不同,但凡看过王勃简历的人,基本上都看到了王福畴。
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王福畴,路上经过南昌,正好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王勃就去凑个热闹。谁知晓阎公想让女婿扬名,出个题目,让大伙儿为此事写个序文。王勃一挥而就滕王阁序横空出世。
滕王阁序有多出名,王福畴和都督阎公也就跟着有多出名。
等贾昱走了之后,王勃说了最近朝中之事。
“先生走后,依旧是皇后监国,陛下偶尔也会上朝太子依旧观政”
“前阵子杨御史两次弹劾上官仪,第一次是酒后口出怨言,第二次是收受雅贿,陛下令上官仪免职归家,不过并未削爵。”
贾平安有些纳闷,“表兄虽说做事直来直去,嫉恶如仇,可也不至于会盯着上官仪不放吧。上官仪倒台了他竟然倒台了”
上官仪堪称是皇帝的忠犬,历史上若非李治丢他出来应付皇后,贾平安觉得这人至少还能有二十年富贵。
可他竟然就这么倒台了。
倒在了自家表兄的弹劾之下。
“造化弄人呐”
但贾平安觉得这不一定是坏事,至少上官仪一家子保住了,不会如历史上那般只剩下个儿媳带着上官婉儿进宫为婢。
都是命
贾平安觉得许多事儿真的都是命。
若是上官仪一切无恙,那么上官婉儿一生自然顺遂成长,成为长安才女,嫁给某位权贵高官的子孙,随后生几个孩子,经常出入宴会吟诗作赋。
这是一个普通贵妇人的一生。
而历史上上官婉儿却在宫中成功逆袭,竟然成为了叱咤风云的大佬。最后掺和太深,被一刀剁了。
这等境遇是福是祸很难说,如鱼饮水。
贾平安见王勃在发呆,就问道“子安是愿意用半生来轰轰烈烈,还是愿意一生安稳祥和”
王勃脱口而出,“自然是轰轰烈烈”
这还是那个装比少年
“我要修书”王勃的眼睛很亮,“既然我的性子无法出仕,那便去修书。我九岁时就能作指瑕,且积累几年难道只有为官才能轰轰烈烈”
这娃的智商真的能碾压所有人。
学霸都不足以形容这厮。
一般人九岁在干啥
大多还在被父母训斥,有的还在撒娇,整日纠结功课好多
王勃九岁就通读了颜师古的汉书注,并发现了许多问题,于是编写了指瑕。
去交趾探望父亲的路上随手就是一篇流芳千古的滕王阁序,注意,是立时就作出来的作品。
一般人写诗作赋需要酝酿,短的数日,长的一年半载不在话下。
立时而作的凤毛麟角,立时而作序文更是难上加难作出千古传唱的名篇这个难度无法想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传唱了多少年的名句。只是看一眼,仿佛看到了那幅美景。
王勃现在的表态就是哥就算是不出仕,改教书了,可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有斗志是好事。
贾平安颇为欣慰。
“好生读,到时候我为你相看一个宜家宜室的娘子。”
王勃脸一红,“先生,还早呢”
“早不早的另说。”
晚饭后贾平安去了杨家,和表兄谈了许久。
第二日,他必须要去报个到。
先去兵部。
门子不敢相信的揉眼睛,“国公”
咳咳
“不要大惊小怪的”
等吴奎见到贾平安时,几乎是热泪盈眶。
“国公,你可算是回来了。”
这般怀念我
贾平安有些自得。
吴奎诉苦,“自从国公走了之后,兵部办事时常被人怠慢,下官进了朝堂参与议事也被重臣们无视,国公,兵部苦啊”
贾平安淡淡的道“今日我便去看看”
他只是在兵部转悠了一圈,士气大振
“国公回来了,看看谁还敢欺负咱们”
等贾平安出现在朝堂上后,宰相们都微笑拱手。
而吴奎进朝堂时,宰相们只是看一眼。
“陛下,臣特来销假。”
贾平安看了皇帝一眼,发现李治平静的就像是一潭死水。
皇帝成人偶了
晚安,,
黄淑神色平静,“公主身体不好,生不了。”
久违的新城公主回京了,但这位公主低调,当初出游时就没人关注,此刻归来后依旧如此。
新城第二日就进了宫。
皇帝平静的脸上多了一抹笑容。
“新城回来了”
“皇帝身体如何”
“还好。”
兄妹二人相对而坐。
“这是我一路采买的特产。”
几张纸上都是礼物。
“去了不少地方。”
皇帝几乎把眼睛凑在纸上才看清了内容。
“是啊江山如画,这一次我才知晓原先是坐井观天。”
“是该多出去走走。”
兄妹二人久违之后,难免多说些,直至下午。
“用了晚饭再回去。”
于是新城就和帝后一家子吃了一顿饭。
“太子怎地不爱说话了”
新城觉得板着脸的太子有些好笑。
“是朕让他少说话。”
皇帝看了一眼太子。
吃完饭,新城提及一事,“皇帝,我此次出行,在关中遇到了一个孤儿,见之不忍,就带了回来。”
皇帝微笑道“也好,等以后寻个驸马,如此还有个帮衬。”
新城叹道“我此次在蜀地遇到了一个神医,神医说了我此生再难生养。”
皇帝错愕的道“竟然如此吗”
新城苦笑,“这个孩子我一看就欢喜,算是有缘吧。”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皇帝自然点头。
“回头取个名字”
“李鹤。”新城马上说了孩子的名字。
李治“”
晚上,皇帝一人坐在寝宫之中,下面站着沈丘。
“赵国公和公主一路出游,在蜀地还收拾了一批豪族”
“那事朕知晓。”
皇帝的声音平静,“阻碍学堂招生,只为一己之私。豪族终究是天下的祸害”
沈丘低头,“是。至于孩子”
皇帝淡淡的道“去吧。”
沈丘告退。
皇帝坐在那里,突然叹息,随后出了寝宫。
王忠良跟在后面,就听皇帝幽幽的道“一个高阳,一个新城。二人的驸马皆不妥。高阳跋扈,新城沉寂孩子罢了”
“李鹤,闲云野鹤,你这是想借着这个孩子的名字向朕表明心迹吗”
贾平安在初夏时节回到了长安城。
“都是礼物”
十余车礼物到了家中,兜兜率先欢呼。
“这一路给你们寻了不少好东西。”
贾平安对两个婆娘很是体贴。
当夜自然是鞠躬尽瘁,往来于两个卧室之间。
第二日,贾昱来汇报情况。
“家中这一年多来颇好,没人敢欺负”
贾昱看到父亲似笑非笑,就问道“阿耶觉得不妥吗”
王勃代替贾平安回答,“先生就希望能有人上门来欺负一番。”
然后痛殴对手贾昱打个寒颤,“兜兜学业好,二郎的学业也不错,只是性子依旧如故,三郎最让人头疼。”
老三有些阴阳怪气的,这个贾平安知晓。
“你的学业如何”
贾昱说道“孩儿的学业在算学中乃是上上。”
了不起
后世这等年龄的孩子学习还得家长求着,呵斥着,各种手段齐上。看看贾昱,十三岁的少年,学习的自觉性能秒杀后世无数孩子。
贾平安目光转动,盯住了王勃。
“你的功课如何”
贾昱幸灾乐祸的冲着王勃挤挤眼。
看来这两个在这一年多里交情不错啊
王勃淡淡的道“家父说不敢教我了。”
王福畴大概率是唏嘘不已吧。
“你父亲也不知是该失落还是欢喜。”
王福畴能上史册多亏了王勃这个儿子,没有王勃渡劫般的宦途,他只会出现在王通的子女那一栏中但那一栏几乎没人看。
而历史上却不同,但凡看过王勃简历的人,基本上都看到了王福畴。
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王福畴,路上经过南昌,正好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王勃就去凑个热闹。谁知晓阎公想让女婿扬名,出个题目,让大伙儿为此事写个序文。王勃一挥而就滕王阁序横空出世。
滕王阁序有多出名,王福畴和都督阎公也就跟着有多出名。
等贾昱走了之后,王勃说了最近朝中之事。
“先生走后,依旧是皇后监国,陛下偶尔也会上朝太子依旧观政”
“前阵子杨御史两次弹劾上官仪,第一次是酒后口出怨言,第二次是收受雅贿,陛下令上官仪免职归家,不过并未削爵。”
贾平安有些纳闷,“表兄虽说做事直来直去,嫉恶如仇,可也不至于会盯着上官仪不放吧。上官仪倒台了他竟然倒台了”
上官仪堪称是皇帝的忠犬,历史上若非李治丢他出来应付皇后,贾平安觉得这人至少还能有二十年富贵。
可他竟然就这么倒台了。
倒在了自家表兄的弹劾之下。
“造化弄人呐”
但贾平安觉得这不一定是坏事,至少上官仪一家子保住了,不会如历史上那般只剩下个儿媳带着上官婉儿进宫为婢。
都是命
贾平安觉得许多事儿真的都是命。
若是上官仪一切无恙,那么上官婉儿一生自然顺遂成长,成为长安才女,嫁给某位权贵高官的子孙,随后生几个孩子,经常出入宴会吟诗作赋。
这是一个普通贵妇人的一生。
而历史上上官婉儿却在宫中成功逆袭,竟然成为了叱咤风云的大佬。最后掺和太深,被一刀剁了。
这等境遇是福是祸很难说,如鱼饮水。
贾平安见王勃在发呆,就问道“子安是愿意用半生来轰轰烈烈,还是愿意一生安稳祥和”
王勃脱口而出,“自然是轰轰烈烈”
这还是那个装比少年
“我要修书”王勃的眼睛很亮,“既然我的性子无法出仕,那便去修书。我九岁时就能作指瑕,且积累几年难道只有为官才能轰轰烈烈”
这娃的智商真的能碾压所有人。
学霸都不足以形容这厮。
一般人九岁在干啥
大多还在被父母训斥,有的还在撒娇,整日纠结功课好多
王勃九岁就通读了颜师古的汉书注,并发现了许多问题,于是编写了指瑕。
去交趾探望父亲的路上随手就是一篇流芳千古的滕王阁序,注意,是立时就作出来的作品。
一般人写诗作赋需要酝酿,短的数日,长的一年半载不在话下。
立时而作的凤毛麟角,立时而作序文更是难上加难作出千古传唱的名篇这个难度无法想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传唱了多少年的名句。只是看一眼,仿佛看到了那幅美景。
王勃现在的表态就是哥就算是不出仕,改教书了,可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有斗志是好事。
贾平安颇为欣慰。
“好生读,到时候我为你相看一个宜家宜室的娘子。”
王勃脸一红,“先生,还早呢”
“早不早的另说。”
晚饭后贾平安去了杨家,和表兄谈了许久。
第二日,他必须要去报个到。
先去兵部。
门子不敢相信的揉眼睛,“国公”
咳咳
“不要大惊小怪的”
等吴奎见到贾平安时,几乎是热泪盈眶。
“国公,你可算是回来了。”
这般怀念我
贾平安有些自得。
吴奎诉苦,“自从国公走了之后,兵部办事时常被人怠慢,下官进了朝堂参与议事也被重臣们无视,国公,兵部苦啊”
贾平安淡淡的道“今日我便去看看”
他只是在兵部转悠了一圈,士气大振
“国公回来了,看看谁还敢欺负咱们”
等贾平安出现在朝堂上后,宰相们都微笑拱手。
而吴奎进朝堂时,宰相们只是看一眼。
“陛下,臣特来销假。”
贾平安看了皇帝一眼,发现李治平静的就像是一潭死水。
皇帝成人偶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