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要去六部观政。”
这个消息一阵风般的吹遍了皇城。
任雅相头痛的道“太子来了是好是坏若是他颐指气使,或是指手画脚,兵部如何应对”
吴奎却想到了另一个事儿,“当年高祖皇帝在位时,废太子和齐王结党,麾下不少重臣为之鼓吹效力。如今陛下的儿子皇后那里就有三个,以后谁知晓会发生些什么。”
任雅相微微颔首,“如此太子先出头领先一步,就少了许多麻烦。”
大清早李弘就来请示。
今日不上朝,李治依旧早起,见他来了就说道“今日去观政,准备先去何处”
李弘看着有些萎靡不振,“先去兵部。”
“狡黠”
李治笑了笑,“罢了,去吧。”
贾平安就在兵部,太子先去兵部,他那边就能照拂如此开一个好头,后续的事儿就相对容易了。
李弘出了大殿,被冷风吹了一下,不禁打个寒颤。
“殿下。”曹英雄和郝米等人在台阶下等候。
李弘走下台阶问道“那些官吏会如何看孤”
曹英雄觉得这不是问题,“殿下去六部巡查观政,谁敢得罪殿下若是敢,那必然是乱臣贼子,收拾了再说。”
郝米看了他一眼,“殿下不能随意处置人,否则名声不好。”
“名声太好会被臣子欺负。”
“谁说的”
“”
晨曦中,李弘走出了宫城。
这是第一步
从深宫之中走出来的第一步。
一路上那些官吏纷纷行礼。
“见过殿下。”
很麻烦。
李弘这才知晓皇帝和太子为何不能频繁出现在外朝。
到了兵部大门外,掌固赶紧迎了上来。
“见过殿下。”
李弘微笑道“无需那些繁文缛节,孤这便进去。”
外面不少人在关注着他,见他径直进去,而不是等待任雅相等人出来迎接,都心中一松。
“太子礼贤下士。”
这个太子至少不倨傲,这对于百官来说就是个好消息。
任雅相正在泡茶。
“太子六部观政,这主意谁出的”
任雅相牢骚满腹,“太子一来我兵部还如何做事都顾着去迎奉了”
贾平安愤怒的道“听闻是李义府出的主意。”
六部就是六个儿媳妇,皇帝和太子就是婆婆。谁愿意婆婆来自己的房间里盯着做事
如芒在背的感觉啊
吴奎骂道“李猫狗贼”
呵呵
“太子很麻烦。”吴奎真的觉得太子不该来,“他来了没法做事”
任雅相抬头看着门外,霍然起身。
不对
吴奎觉得不对,怎么脊背冷飕飕的。
他缓缓起身回头
太子就站在门外,曹英雄和郝米正在盯着他。
老夫错了
吴奎赶紧行礼,“见过殿下,臣臣信口胡言,有罪。”
李弘淡淡的道“孤来此不会干涉你等行事,做事就做事,多个人盯着并无不妥。”
“是。”
太子若是对吴奎的冒犯一笑而过,那不是宽宏大量,而是没有尊严。
李弘走了进来,对茶水视而不见。
“兵部往日如何,孤来了之后依旧如故,不可增减。”
“是。”
任雅相无比庆幸自己先前的话并未被太子听到。
李弘就坐在了侧面,这是一个观察的位置。
任雅相开始布置
“贾郡公”
这个不对。
他差点顺口说你怎么还没走。
“咳咳,辽东那边如今依旧有零星反叛,将士们急需辽东舆图,越详尽越好,此事贾郡公着手去办。”
贾平安一本正经的道“当初攻破平壤时,我就令人抢占了府库,随即寻到了辽东舆图,那些舆图如今就在职方司。
以此为基准,职方司已经有人在辽东着手此事了。其一验证高丽舆图的对错,其二按照大唐的制图法子重新勾画舆图。”
任雅相点头,“贾郡公举重若轻,老夫放心了。”
这便是兵部的运作
晚些议事结束,李弘起身跟着贾平安出去。
“兵部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再下去是七个郎中,每个郎中管着一摊子事,你要观政巡查,就得在每个郎中的身边观察”
很麻烦,关键是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了。
可怜的娃
贾平安觉得大外甥要苦熬一阵子了。
但外界却普遍不看好太子此行。
“就是做做样子。”
李义府很是笃定的道“先去兵部,随后弄不好就会来我吏部,让他们小心些,若是谁出了岔子”
把太子敷衍走
这个呼声很高。
帝后也颇为担心太子。
“从未有皇子下到六部去巡查观政陛下,臣妾担心五郎出了岔子,到时候百官嘲笑,这个太子的威信何在”
武媚越想越怕,“没了威信,五郎如何做太子”
“当年高祖还贷时,不说太子,皇子们都能领到差事。”李治觉得武媚的眼界终究差些意思女人啊头发长见识短,“历来帝王太子都要自矜,并非是喜欢如此,而是不如此威严就无法彰显。让太子去六部也是一个尝试终究操切了些。不过朕的身子难说,不操切也不成。”
他的病情延绵多年了,近几年发作的厉害。
“朕担心自己一旦不好了目不能视物,头痛欲裂,如此如何理政若是真到了那一步,朕就退位做太上皇,让太子继位”
这才是他极力推动太子接触朝政的最大动力。
“陛下,沈丘来了。”
李治抬眸,“让他进来。”
武媚握着他的手低声道“陛下的身子这阵子好了许多,定然能长命百岁。”
李治反握住她的手,微笑道“那个瘤子不知何时就会让朕一病不起,这也只是朕的未雨绸缪罢了。”
沈丘进来了。
“太子如何”李治问道。
沈丘恭谨的道“殿下今日去了兵部,任相和两位侍郎议事,随即去了各处郎中那里巡查”
这是应有之意。
李治颔首,“朕的儿子朕不希望他循规蹈矩,循规蹈矩的不是帝王循规蹈矩看似节制,可此刻越压抑自己,以后爆发的就越厉害。杨广就是如此,为皇子,为太子时中规中矩,可一旦登基继位,浑然换了一个人。”
这便是帝王眼光。
太子要搞事
这是李治的期盼。
但不能搞大事。
李弘在兵部待了三日。
新官上任三把火。
这话同样适用于刚出茅庐的太子。
无数人在盯着他,想看看他的第一把火怎么烧。
第四日,太子走出兵部按照计划,明日他将离开这里,选择下一个巡查观政的地方。
“兵部无事。”
兵部上下松了一口气,任雅相甚至老夫聊发少年狂,说是下衙后去平康坊喝酒。
国子监。
卢顺义惬意的道“太子初出茅庐必须要寻人祭旗,不如此不足以彰显皇权威严。可他却无功而返,贾平安在兵部是如何为他谋划的竟然成了笑话。”
王晟轻笑道“太子平庸,这对于我等而言是好事,值得额手相庆。晚些去平康坊老夫请客。”
“好说,这等好事不庆贺一番难以排遣,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皇帝不喜儒学,太子也跟着不喜儒学,太子的身边还有一个儒学的死对头、新学的传承者贾平安的存在。
皇帝忌惮世家门阀,太子必然如此。
卢顺义放低了声音,眸中多了些异彩,“家中长辈说过,大唐立国以来,皇室就在忌惮打压我等世家门阀。这等想法一以贯之,不会改变。我等世家要想脱困,最好的法子便是”
李敬都的眸中多了厉色,“李家沐猴而冠罢了。最好的法子便是帝王平庸,随后我等攫取权力。到了那时我等自然能操纵风云,就算是后续有帝王想破局,却发现深陷泥潭,无能为力。”
卢顺义颔首,“正是如此。太子此次出来观政,据老夫所看是陛下在冒险。陛下为何冒险”
“陛下的身体朝不保夕”
这个消息一阵风般的吹遍了皇城。
任雅相头痛的道“太子来了是好是坏若是他颐指气使,或是指手画脚,兵部如何应对”
吴奎却想到了另一个事儿,“当年高祖皇帝在位时,废太子和齐王结党,麾下不少重臣为之鼓吹效力。如今陛下的儿子皇后那里就有三个,以后谁知晓会发生些什么。”
任雅相微微颔首,“如此太子先出头领先一步,就少了许多麻烦。”
大清早李弘就来请示。
今日不上朝,李治依旧早起,见他来了就说道“今日去观政,准备先去何处”
李弘看着有些萎靡不振,“先去兵部。”
“狡黠”
李治笑了笑,“罢了,去吧。”
贾平安就在兵部,太子先去兵部,他那边就能照拂如此开一个好头,后续的事儿就相对容易了。
李弘出了大殿,被冷风吹了一下,不禁打个寒颤。
“殿下。”曹英雄和郝米等人在台阶下等候。
李弘走下台阶问道“那些官吏会如何看孤”
曹英雄觉得这不是问题,“殿下去六部巡查观政,谁敢得罪殿下若是敢,那必然是乱臣贼子,收拾了再说。”
郝米看了他一眼,“殿下不能随意处置人,否则名声不好。”
“名声太好会被臣子欺负。”
“谁说的”
“”
晨曦中,李弘走出了宫城。
这是第一步
从深宫之中走出来的第一步。
一路上那些官吏纷纷行礼。
“见过殿下。”
很麻烦。
李弘这才知晓皇帝和太子为何不能频繁出现在外朝。
到了兵部大门外,掌固赶紧迎了上来。
“见过殿下。”
李弘微笑道“无需那些繁文缛节,孤这便进去。”
外面不少人在关注着他,见他径直进去,而不是等待任雅相等人出来迎接,都心中一松。
“太子礼贤下士。”
这个太子至少不倨傲,这对于百官来说就是个好消息。
任雅相正在泡茶。
“太子六部观政,这主意谁出的”
任雅相牢骚满腹,“太子一来我兵部还如何做事都顾着去迎奉了”
贾平安愤怒的道“听闻是李义府出的主意。”
六部就是六个儿媳妇,皇帝和太子就是婆婆。谁愿意婆婆来自己的房间里盯着做事
如芒在背的感觉啊
吴奎骂道“李猫狗贼”
呵呵
“太子很麻烦。”吴奎真的觉得太子不该来,“他来了没法做事”
任雅相抬头看着门外,霍然起身。
不对
吴奎觉得不对,怎么脊背冷飕飕的。
他缓缓起身回头
太子就站在门外,曹英雄和郝米正在盯着他。
老夫错了
吴奎赶紧行礼,“见过殿下,臣臣信口胡言,有罪。”
李弘淡淡的道“孤来此不会干涉你等行事,做事就做事,多个人盯着并无不妥。”
“是。”
太子若是对吴奎的冒犯一笑而过,那不是宽宏大量,而是没有尊严。
李弘走了进来,对茶水视而不见。
“兵部往日如何,孤来了之后依旧如故,不可增减。”
“是。”
任雅相无比庆幸自己先前的话并未被太子听到。
李弘就坐在了侧面,这是一个观察的位置。
任雅相开始布置
“贾郡公”
这个不对。
他差点顺口说你怎么还没走。
“咳咳,辽东那边如今依旧有零星反叛,将士们急需辽东舆图,越详尽越好,此事贾郡公着手去办。”
贾平安一本正经的道“当初攻破平壤时,我就令人抢占了府库,随即寻到了辽东舆图,那些舆图如今就在职方司。
以此为基准,职方司已经有人在辽东着手此事了。其一验证高丽舆图的对错,其二按照大唐的制图法子重新勾画舆图。”
任雅相点头,“贾郡公举重若轻,老夫放心了。”
这便是兵部的运作
晚些议事结束,李弘起身跟着贾平安出去。
“兵部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再下去是七个郎中,每个郎中管着一摊子事,你要观政巡查,就得在每个郎中的身边观察”
很麻烦,关键是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了。
可怜的娃
贾平安觉得大外甥要苦熬一阵子了。
但外界却普遍不看好太子此行。
“就是做做样子。”
李义府很是笃定的道“先去兵部,随后弄不好就会来我吏部,让他们小心些,若是谁出了岔子”
把太子敷衍走
这个呼声很高。
帝后也颇为担心太子。
“从未有皇子下到六部去巡查观政陛下,臣妾担心五郎出了岔子,到时候百官嘲笑,这个太子的威信何在”
武媚越想越怕,“没了威信,五郎如何做太子”
“当年高祖还贷时,不说太子,皇子们都能领到差事。”李治觉得武媚的眼界终究差些意思女人啊头发长见识短,“历来帝王太子都要自矜,并非是喜欢如此,而是不如此威严就无法彰显。让太子去六部也是一个尝试终究操切了些。不过朕的身子难说,不操切也不成。”
他的病情延绵多年了,近几年发作的厉害。
“朕担心自己一旦不好了目不能视物,头痛欲裂,如此如何理政若是真到了那一步,朕就退位做太上皇,让太子继位”
这才是他极力推动太子接触朝政的最大动力。
“陛下,沈丘来了。”
李治抬眸,“让他进来。”
武媚握着他的手低声道“陛下的身子这阵子好了许多,定然能长命百岁。”
李治反握住她的手,微笑道“那个瘤子不知何时就会让朕一病不起,这也只是朕的未雨绸缪罢了。”
沈丘进来了。
“太子如何”李治问道。
沈丘恭谨的道“殿下今日去了兵部,任相和两位侍郎议事,随即去了各处郎中那里巡查”
这是应有之意。
李治颔首,“朕的儿子朕不希望他循规蹈矩,循规蹈矩的不是帝王循规蹈矩看似节制,可此刻越压抑自己,以后爆发的就越厉害。杨广就是如此,为皇子,为太子时中规中矩,可一旦登基继位,浑然换了一个人。”
这便是帝王眼光。
太子要搞事
这是李治的期盼。
但不能搞大事。
李弘在兵部待了三日。
新官上任三把火。
这话同样适用于刚出茅庐的太子。
无数人在盯着他,想看看他的第一把火怎么烧。
第四日,太子走出兵部按照计划,明日他将离开这里,选择下一个巡查观政的地方。
“兵部无事。”
兵部上下松了一口气,任雅相甚至老夫聊发少年狂,说是下衙后去平康坊喝酒。
国子监。
卢顺义惬意的道“太子初出茅庐必须要寻人祭旗,不如此不足以彰显皇权威严。可他却无功而返,贾平安在兵部是如何为他谋划的竟然成了笑话。”
王晟轻笑道“太子平庸,这对于我等而言是好事,值得额手相庆。晚些去平康坊老夫请客。”
“好说,这等好事不庆贺一番难以排遣,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皇帝不喜儒学,太子也跟着不喜儒学,太子的身边还有一个儒学的死对头、新学的传承者贾平安的存在。
皇帝忌惮世家门阀,太子必然如此。
卢顺义放低了声音,眸中多了些异彩,“家中长辈说过,大唐立国以来,皇室就在忌惮打压我等世家门阀。这等想法一以贯之,不会改变。我等世家要想脱困,最好的法子便是”
李敬都的眸中多了厉色,“李家沐猴而冠罢了。最好的法子便是帝王平庸,随后我等攫取权力。到了那时我等自然能操纵风云,就算是后续有帝王想破局,却发现深陷泥潭,无能为力。”
卢顺义颔首,“正是如此。太子此次出来观政,据老夫所看是陛下在冒险。陛下为何冒险”
“陛下的身体朝不保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