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一观”
    李方晨从怀中掏出十几张稿子,也不知这恶习是个什么情况,明明可以摆在桌面上,或是让下人拿过来,李方晨偏偏喜欢自己揣着,不到重要时候,绝不掏出来。
    孔颖达双手抬起,好似接圣旨一样,无比庄重。
    “殿下,容我回家细细品味可好”
    又是一份计划书,只不过上面的内容,实在让孔颖达难以合上嘴巴。
    可怕太可怕了他从未想过秦王殿下野心如此之大。
    大唐教育普及计划书
    完完全全的落实到每一州,每一县,让大唐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从小学习。
    最让孔颖达感觉到震惊得,是最上方的一个计划分支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不收人才钱财,由大唐负责先生们的饷钱,为让大唐孩子们识字懂法。
    之后通过学子个人意向,分门别类。儒、军、工、商,四种学路。
    这是要做什么简直逆天了好不
    纵观每朝每代可有如此胆大妄为不,是惊天泣鬼神的改革之法
    如果真按照这种法子,未来的大唐孔颖达简直都无法想象会变成什么样子。
    或许,这才是秦王殿下口中那个,万国之国
    孔颖达满心忐忑的离开了,他神志都处在恍惚的状态。
    仅仅抱着怀中那一份“未来计划”,他第一次觉得,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传承
    依稀记得,离开秦王府之前,秦王那一句“学识不分高低,百家不分长短,若以门缝见人,如何看得清全貌若是文儒当道,武将避让,三百年后,何人统军何人披甲”
    孔颖达忍不住握紧了拳头,儒家要包容百家,孔家更要为国为民。
    “殿下说的没错,天府之国,当如此也”
    李方晨很幸运,他又多了一位坚实的簇拥者,而且还是大唐知名的大儒。
    开民智,启民心的念头早就从他心中发芽,可是他为何之前未曾发动此计划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没有这么大的威望,压不下这大唐的世家子和儒家子。
    本来他打算等到自己三四十岁之后,积攒了一定的声望,再行此法。
    现在嘛,喝上一口鲜榨苹果汁,吃着府里厨子做的绿豆糕,怎一个美字了得
    秦王在长安引起的骚动才刚刚开始,第三期报纸,又是一篇惊世佳作。
    悯农二首李方晨没有丝毫犹豫,两首都写了上去。
    第一首讲的是荒灾年,百姓颗粒无收,挣扎求生的悲苦。
    第二首就是李方晨从小学会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
    两首诗再次引起轩然大波,各大门阀世家全部借此用来教导下一代,李世民更是手书成一副墨宝,送进了弘文馆中,让皇族子嗣共瞻。
    本以为第四天依旧会如此,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甚至早早后在了秦王所开设的报馆门口。
    “新一期,各位请咯”
    可当报纸入手的那一刻,脸色就变了。
    确实还是一首佳作,可惜的是这字字诛心,句句断情。
    卖炭翁,一语道尽千幸苦,在大唐这个以德至上的社会里,如此之事实在是骇人听闻。
    李方晨在诗的结尾,记了一句话,“贞观五年九月十六日,崔氏子有源府上管事所为,老翁已逝,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贞观盛世美名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余万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余万篇并收藏贞观盛世美名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