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母点
    宗慧广源等人坐船离开后,辽东的公文才到许都。
    老曹最近一直在为升丞相的事走动,忙的脚不沾地头皮发白。
    拜丞相可不是普通的升官那么简单,而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究其原因,光武帝中兴后便没再设过丞相。
    不但废了丞相,连三公的权力也移交给了尚书台,位极人臣的三公二百年前就已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所以说曹操拜丞相跟董卓自封太师一样,是脱离大汉体制的行为。
    很犯忌讳的
    虽然大汉最近几年下坡路走的已经滚到了坡底,但不代表他曹孟德可以为所欲为。
    当今天下,心向汉室的人依然不少,而且个个有地位有声望,潜势力极其庞大,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能拉来一群人助威,处理不好的话别说拜丞相,司空能不能继续当下去都是问题。
    君不见,董卓的冤魂还在长安城上空飘着呢。
    所以曹操走的很谨慎,试探,分化,拉拢,反复思量,争取拜丞相后能及时压下反对的声音,不让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朝廷出现大的动荡。
    还有,他是汉臣,也只是汉臣,又是自己给自己封官
    虽然曹家的实力已经不允许他继续低调,可怎么着也得顾忌一下面子不是。
    这事不能自己提出,得有人上奏。
    然后群臣附议,天子点头。
    最后他再站出来,说句微臣才德不足,难以胜任,请陛下收回成命的谦词。
    陛下不允,语气诚恳,痛彻心扉的说上几句“爱卿就别推辞了,大汉没你不行”之类的,他再半推半就,勉为其难的接受
    或许是他最近几年发了大财,家底厚实,又或许曹昂收辽东,败乌桓,征鲜卑,打了几场漂亮仗。
    总之,拜丞相的事出乎预料的顺利。
    建安四年九月初一,彭城郡守祢衡上书,说司空曹操重整朝纲,匡扶社稷,功勋卓著,请天子拜司空曹操为大汉丞相。
    不出所料,这份奏书传到许都,瞬间便引起轩然大波,天子刘协格外重视,召集群臣开了整整三天的朝会。
    商议决定,准祢衡所奏,派人请司空曹操入殿受封,曹操以德行不足为由拒绝。
    再请,再拒,再拒,再请
    三次之后刘协受不了了,带着群臣前往司空府,亲自邀请曹操出山。
    在大汉,皇帝任命三公以上的重臣用的不是封,而是拜。
    选吉日,登祭坛,赐印信,群臣见证,一系列仪式少一样都不行。
    不像后世的明清,不管位多高,权多重,一份调令搞定。
    敢不去,你试试
    九月初七,天子刘协率领群臣前往太庙,祭奠大汉历代先帝。
    之后前往早已搭建好的祭坛,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向曹操躬身叩拜,赐下相印,请他继续为大汉效力。
    曹操跪在地上,双手接过相印,赌咒发誓,一定为大汉尽忠。
    随后,刘协抓着曹操的手臂,将相印高举过头顶,向群臣宣布曹操为大汉新任丞相。
    仪式之重,恐怕只有四百年前高祖皇帝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军时能比。
    光武帝后,大汉第一位丞相就此诞生。
    人生三大喜,升官发财娶老婆,不管遇上哪一个都是要庆贺滴。
    傍晚太阳刚落山,司空,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之曹家逆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你我当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你我当初并收藏三国之曹家逆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