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好是冬天的季节, 冬天吃火锅是一种享受。
她先斩后奏, 先辞职了再跟周边的亲朋好友说。
俞向晏知道后失声了, 看着自己妹妹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一直知道自己妹妹有主意,但是这主意是不是太大了点
妹夫居然不反对
林川柏“二哥,我不反对,她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温如真羡慕的看了俞向安一眼,她也不能理解她的选择, 扔下金饭碗,跑去当不稳定的个体户, 但是他们两口子的感情是真的好。
俞向晏“好, 那你同意,家里知道吗”
林川柏“等开业了会写信回去说。”
俞向晏这不就是先斩后奏他自己也知道反对居多吧。
俞向晏有些发愁, 这要是让小妹婆家的人对她有意见可怎么办
俞向安“二哥,你帮我瞒着家里人。”
俞向晏
俞向安淡定“这么远, 你不说我不说,谁会知道等以后我做出成绩了,他们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了,你也不想刺激到家里人吧。”
俞向晏
他苦下了一张脸, 这要是以后被爸知道了,他肯定会被连着迁怒, 说他们两个“同流合污”, 是同伙。
他多冤啊。
到时候火力就集中在他身上了, 怪他瞒着不说。
俞向安当做没看见“二哥, 你也知道, 爷爷他们年纪大了,受不得刺激,我对自己还是有些信心的,等以后衣锦还乡了,他们就不会担心我了。”
俞向晏能怎么办,只能当她的“同伙”,帮她一起隐瞒了。
刘恒波也是不理解的那个人,不过他是知道俞向安骨子里有些离经叛道的,以前在书店里干活的时候,就能看得出来。
谈了口气之后也只能送上祝福,他在开业的时候带着不少人过去捧场。
赵力也来了,他十分想不通,十分不理解,但这是战友家的儿媳妇,他这身份也不好多管,只能说要是她碰壁了,还有川柏兜底。
她有这学历在,吃到苦头了想另找出路也容易。
等到了开业的这一天,赵力带着公安局的下属穿着便装来到这里的时候就吃了一惊。
两边摆了花篮,这一开张就是两家店,一边是火锅店,一边是卤味店。
他带着人进了火锅店,墙刷的雪白,灯光在上面挂着,看着亮堂,每张桌子隔了一段距离,一边的墙上挂着餐牌,上面罗列了很多锅底,牛骨汤底、清汤锅底、菌菇锅底、酸汤锅底、香辣锅底、西红柿牛肉锅底、麻辣锅底看的人直咽口水,另一边的墙上摆放了一个大玻璃柜子,柜子里分子放着材料,一边是肉类,一边是素菜,肉菜种类很多,五花肉片、羊肉、鸡杂、鸡块、鱼片、牛杂、肉丸、鱼丸、香菇肉丸
素菜那边这大冬天的种类也不少,最多的就是萝卜大白菜土豆,另外还有菠菜、小白菜、韭菜、香菜、蘑菇等等,赵力知道,这些菜式郊区那些人弄的大棚菜,反季节也能出现。
看着就很有食欲。
因为门口挂着开业八折的海报,吸引了不少人过来围观,他们一伙八人来到的时候,已经没这么大的空位了,俞向安就把他们领到了里面的包房。
“你这里生意不错啊。”
俞向安笑着“很多熟人来捧场。”
赵力哈哈笑“你看着上点什么吧,你推荐的,肯定好吃”
“那就来一个牛骨汤底和一个香辣汤底吧,赵叔叔你能吃辣,这个辣度我控制一下,其他的来个全套。”
他带来的八个全都是正当年的大男人,要是敞开了肚子吃,那可就是个无底洞。
“开业大酬宾,每人送一杯豆浆。”
隔壁的卤味店生意也很不多,卤味店是快餐的模式,主打卤味,其他的也有,有的人堂食,也有的人闻着味来,打包带回去给一家子添菜。
从早上开业到晚上打烊,店里人就没少过,俞向安两边都顾着。
火锅店这边耗时久,一顿下来,可以吃一两个小时,旁边的留下的通通都是好评。
他们这里的材料丰盛,基本都是通过正经的渠道进来的,钟建强是供货商之一。
来了一次之后,赵力连着三天都来,呼朋唤友的,时不时的让两个人过来这边晃悠一下,看着穿着制服的人在,就没有人敢在这边闹事。
他第一次来是给她捧场,后面来就是纯粹的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了。
这么多的锅底,他不每个尝一遍也太可惜了。
后面如果不是囊中羞涩,赵力还想再来。
王梅是住在附近的工人,路过的时候被卤味勾来了心神,加上是新开的店,她就好奇的过来看了看。
卤味免费试吃,用竹签子戳了品尝。
她戳了一块卤豆干。
真香
就着饭吃肯定好。
这一问,价也不贵。
素菜从两毛一斤到五毛一斤的都有,猪肉一块一斤,这里的卤猪肉一块五一斤,下水和边角料就会便宜一些,这比国营饭店便宜。
她想要买一些回去加个餐。
“我者想要买回家里去吃的,怎么弄”
“可以用油纸或者是干叶子包着带回去,要是你想要卤汁,就要自己带一个盘或者饭盒过来。”
“卤汁免费”
“对,卤汁免费”
王梅“那我回去拿个大碗过来”
这卤汁这么香,捞饭吃多美啊。
她加快脚步回去,再来的时候,她的身边就多了两个半大的孩子,一起过来买好吃的。
他们早就问到了这里跌香味了,卤味的香味很霸道,风一吹,路过的人就强势的被塞了满鼻子,让人口水直流。
拍了一会儿队,到她了,齐小惠问“大姐,你要来点什么”
王梅看着豆干“这豆干来一斤、花生半斤、猪蹄一只。”她说一个,两个孩子就咽一次口水,尤其是看到那肥嘟嘟的猪蹄的时候。
“好咧,加起来一块五,送三勺卤汁。”齐小惠利落的接过大碗,分别装了进去,最后那卤汁就放进了猪蹄那里。
“这些卤汁都是用了好材料熬出来的,不然也没有这么香,要是家里蒸了白米饭,这么浇上去,一口下去,美似神仙儿”
“咕咚”
有个孩子响亮的咽口水声音传来,王梅好气又好笑,自己接过那碗装着猪蹄的,其他的两个碗让孩子自己端着。
“上心点,要是半道上撒了小心你们的皮”
孩子嘻嘻的笑了“妈,不会,我自己摔了都不会让它撒了”
小孩子欢快的声音传来。
让其他围着的小孩子送上羡慕的眼神。
家住附近的小孩子自这里开店那就别提了。
幸福又痛苦。
幸福是这么近,闻着那么香,店里有便宜的素菜,家里大人又不是铁石心肠,但是吃一次解解馋就算了,想天天吃
那是做梦。
只有在孩子是在苦恼的时候,才会说舍下一些钱去买点。
很多人节省惯了,花一毛钱买卤味,然后要求送上多多的汁儿。
这种就会酌情给一点,只有花了五毛钱,才会送上一勺子,不然这送卤汁就要亏本了。
而且这里在学校区附近,有很多大学生,他们有补贴,偶尔来这边吃一顿不出。
有学生就有教职工,他们很多人都得到了补偿,在卤味店和火锅店里来回横跳。
这里比国营饭店实惠、态度好,味道也没的说,吃的满意又自在,就成了常客。
比如刘恒波,他和他孙子两个人的厨艺都是一般般,做的菜能吃,但不好吃,俞向安这里开店了,他们爷两个隔三差五的就来这里,时不时的还打包外带。
第一个月结束的时候,俞向安盘点了一下。
她请了四个人,每个人月薪三十块,成本一百二十。
进货肉类五百余斤,成本五百。
素菜一千六百多斤,成本三百五。
调料杂项支出一百,成本合计一千零七十,收入累计收入二千二百三十八,净利润一千一百多。
是她月薪的十多倍。
而且这还是开始。
林川柏和她一起盘点的,看到这利润,都惊了。
八二年的一千多块月收入是什么概念
相当多的工人一个月收入三四十。
临时工和一级工十多二十多。
假如在非繁华路段买个老破小,一千块也足够了。
不怪现在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入雨后春笋。
俞向安计划着,“接下来就可以弄起批发了,小摊车也可以,不过这个先推后。”
批发就是批发卤味给散户销售,她定一个价给他们,他们想自己卖多少,甚至自己定价都是自由的。
小摊车的利润很明显,店面地点在这里定的,但是小摊车它是流动的,去人流量多的地方,分分钟。
但是人手是一个问题。
她现在招收了四个人。
齐小惠,家住附近返城的知青,因为住不开,和丈夫一人带着一个孩子分别住在婆家娘家两边,找不到正式的工作,但为人勤勉爱干净,算数过关,动作利索,看着是个爽利人,现在负责卤味店,给人装盘打包收钱。
顾南风,同样是回城的知青,他是原配生的孩子,当初的工作给了后妈生的儿子,负责火锅店的收账、迎来送往。
魏福妮,回城知青,有儿有女,拖家带口,同样生活艰辛,火锅店和卤味店的服务员。
陆笑,才满十六岁的小伙子,跟着俞向安在厨房打杂。
现在的政策不允许私人招收超过六个人,很多人觉得超过了那就是资本家了。
所以俞向安暂时不打算再招收人手。
出头鸟不好当。
每天早上,一大早的就会有人等在卤味店的门口,手里拿着桶或者盘,都是大容量的。
他们是来批发的。
每次提前一两天过来登记,说明自己要的种类和数量,到了日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拿到货了之后,他们就会分散开,去别的地方兜售。
本钱低也能做这一行。
卖不出去,还能自己吃。
来批发的,大都是知青,也有把工作给孩子顶班了的大娘大爷。
不管是谁,只要是正经做生意的,都卖。
火锅现阶段还做不到,卤味就不一样的了,本身冬天就能保存较长时间,带去哪里很方便,等到批发的行当一做起来,当月的净利润就到了三千。
跟利润形成对比的,就是他们的辛苦劳累程度也翻倍了。
火锅主要就是材料的清洗、分装,其他的还好,锅底调料俞向安都是准备好的。
卤味也还好,她把最开始的卤汁做好了以后,就比较简单了,但是不停地看着火候,还有放入材料也是一件麻烦事。
陆笑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
俞向安又找了附近一个大娘来打杂,负责洗菜洗盘子,这下子才轻松了。
看到新人来,其他四个人都不是很开心。
俞向安一开始还不明白为什么,后来陆笑问
她先斩后奏, 先辞职了再跟周边的亲朋好友说。
俞向晏知道后失声了, 看着自己妹妹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一直知道自己妹妹有主意,但是这主意是不是太大了点
妹夫居然不反对
林川柏“二哥,我不反对,她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温如真羡慕的看了俞向安一眼,她也不能理解她的选择, 扔下金饭碗,跑去当不稳定的个体户, 但是他们两口子的感情是真的好。
俞向晏“好, 那你同意,家里知道吗”
林川柏“等开业了会写信回去说。”
俞向晏这不就是先斩后奏他自己也知道反对居多吧。
俞向晏有些发愁, 这要是让小妹婆家的人对她有意见可怎么办
俞向安“二哥,你帮我瞒着家里人。”
俞向晏
俞向安淡定“这么远, 你不说我不说,谁会知道等以后我做出成绩了,他们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了,你也不想刺激到家里人吧。”
俞向晏
他苦下了一张脸, 这要是以后被爸知道了,他肯定会被连着迁怒, 说他们两个“同流合污”, 是同伙。
他多冤啊。
到时候火力就集中在他身上了, 怪他瞒着不说。
俞向安当做没看见“二哥, 你也知道, 爷爷他们年纪大了,受不得刺激,我对自己还是有些信心的,等以后衣锦还乡了,他们就不会担心我了。”
俞向晏能怎么办,只能当她的“同伙”,帮她一起隐瞒了。
刘恒波也是不理解的那个人,不过他是知道俞向安骨子里有些离经叛道的,以前在书店里干活的时候,就能看得出来。
谈了口气之后也只能送上祝福,他在开业的时候带着不少人过去捧场。
赵力也来了,他十分想不通,十分不理解,但这是战友家的儿媳妇,他这身份也不好多管,只能说要是她碰壁了,还有川柏兜底。
她有这学历在,吃到苦头了想另找出路也容易。
等到了开业的这一天,赵力带着公安局的下属穿着便装来到这里的时候就吃了一惊。
两边摆了花篮,这一开张就是两家店,一边是火锅店,一边是卤味店。
他带着人进了火锅店,墙刷的雪白,灯光在上面挂着,看着亮堂,每张桌子隔了一段距离,一边的墙上挂着餐牌,上面罗列了很多锅底,牛骨汤底、清汤锅底、菌菇锅底、酸汤锅底、香辣锅底、西红柿牛肉锅底、麻辣锅底看的人直咽口水,另一边的墙上摆放了一个大玻璃柜子,柜子里分子放着材料,一边是肉类,一边是素菜,肉菜种类很多,五花肉片、羊肉、鸡杂、鸡块、鱼片、牛杂、肉丸、鱼丸、香菇肉丸
素菜那边这大冬天的种类也不少,最多的就是萝卜大白菜土豆,另外还有菠菜、小白菜、韭菜、香菜、蘑菇等等,赵力知道,这些菜式郊区那些人弄的大棚菜,反季节也能出现。
看着就很有食欲。
因为门口挂着开业八折的海报,吸引了不少人过来围观,他们一伙八人来到的时候,已经没这么大的空位了,俞向安就把他们领到了里面的包房。
“你这里生意不错啊。”
俞向安笑着“很多熟人来捧场。”
赵力哈哈笑“你看着上点什么吧,你推荐的,肯定好吃”
“那就来一个牛骨汤底和一个香辣汤底吧,赵叔叔你能吃辣,这个辣度我控制一下,其他的来个全套。”
他带来的八个全都是正当年的大男人,要是敞开了肚子吃,那可就是个无底洞。
“开业大酬宾,每人送一杯豆浆。”
隔壁的卤味店生意也很不多,卤味店是快餐的模式,主打卤味,其他的也有,有的人堂食,也有的人闻着味来,打包带回去给一家子添菜。
从早上开业到晚上打烊,店里人就没少过,俞向安两边都顾着。
火锅店这边耗时久,一顿下来,可以吃一两个小时,旁边的留下的通通都是好评。
他们这里的材料丰盛,基本都是通过正经的渠道进来的,钟建强是供货商之一。
来了一次之后,赵力连着三天都来,呼朋唤友的,时不时的让两个人过来这边晃悠一下,看着穿着制服的人在,就没有人敢在这边闹事。
他第一次来是给她捧场,后面来就是纯粹的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了。
这么多的锅底,他不每个尝一遍也太可惜了。
后面如果不是囊中羞涩,赵力还想再来。
王梅是住在附近的工人,路过的时候被卤味勾来了心神,加上是新开的店,她就好奇的过来看了看。
卤味免费试吃,用竹签子戳了品尝。
她戳了一块卤豆干。
真香
就着饭吃肯定好。
这一问,价也不贵。
素菜从两毛一斤到五毛一斤的都有,猪肉一块一斤,这里的卤猪肉一块五一斤,下水和边角料就会便宜一些,这比国营饭店便宜。
她想要买一些回去加个餐。
“我者想要买回家里去吃的,怎么弄”
“可以用油纸或者是干叶子包着带回去,要是你想要卤汁,就要自己带一个盘或者饭盒过来。”
“卤汁免费”
“对,卤汁免费”
王梅“那我回去拿个大碗过来”
这卤汁这么香,捞饭吃多美啊。
她加快脚步回去,再来的时候,她的身边就多了两个半大的孩子,一起过来买好吃的。
他们早就问到了这里跌香味了,卤味的香味很霸道,风一吹,路过的人就强势的被塞了满鼻子,让人口水直流。
拍了一会儿队,到她了,齐小惠问“大姐,你要来点什么”
王梅看着豆干“这豆干来一斤、花生半斤、猪蹄一只。”她说一个,两个孩子就咽一次口水,尤其是看到那肥嘟嘟的猪蹄的时候。
“好咧,加起来一块五,送三勺卤汁。”齐小惠利落的接过大碗,分别装了进去,最后那卤汁就放进了猪蹄那里。
“这些卤汁都是用了好材料熬出来的,不然也没有这么香,要是家里蒸了白米饭,这么浇上去,一口下去,美似神仙儿”
“咕咚”
有个孩子响亮的咽口水声音传来,王梅好气又好笑,自己接过那碗装着猪蹄的,其他的两个碗让孩子自己端着。
“上心点,要是半道上撒了小心你们的皮”
孩子嘻嘻的笑了“妈,不会,我自己摔了都不会让它撒了”
小孩子欢快的声音传来。
让其他围着的小孩子送上羡慕的眼神。
家住附近的小孩子自这里开店那就别提了。
幸福又痛苦。
幸福是这么近,闻着那么香,店里有便宜的素菜,家里大人又不是铁石心肠,但是吃一次解解馋就算了,想天天吃
那是做梦。
只有在孩子是在苦恼的时候,才会说舍下一些钱去买点。
很多人节省惯了,花一毛钱买卤味,然后要求送上多多的汁儿。
这种就会酌情给一点,只有花了五毛钱,才会送上一勺子,不然这送卤汁就要亏本了。
而且这里在学校区附近,有很多大学生,他们有补贴,偶尔来这边吃一顿不出。
有学生就有教职工,他们很多人都得到了补偿,在卤味店和火锅店里来回横跳。
这里比国营饭店实惠、态度好,味道也没的说,吃的满意又自在,就成了常客。
比如刘恒波,他和他孙子两个人的厨艺都是一般般,做的菜能吃,但不好吃,俞向安这里开店了,他们爷两个隔三差五的就来这里,时不时的还打包外带。
第一个月结束的时候,俞向安盘点了一下。
她请了四个人,每个人月薪三十块,成本一百二十。
进货肉类五百余斤,成本五百。
素菜一千六百多斤,成本三百五。
调料杂项支出一百,成本合计一千零七十,收入累计收入二千二百三十八,净利润一千一百多。
是她月薪的十多倍。
而且这还是开始。
林川柏和她一起盘点的,看到这利润,都惊了。
八二年的一千多块月收入是什么概念
相当多的工人一个月收入三四十。
临时工和一级工十多二十多。
假如在非繁华路段买个老破小,一千块也足够了。
不怪现在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入雨后春笋。
俞向安计划着,“接下来就可以弄起批发了,小摊车也可以,不过这个先推后。”
批发就是批发卤味给散户销售,她定一个价给他们,他们想自己卖多少,甚至自己定价都是自由的。
小摊车的利润很明显,店面地点在这里定的,但是小摊车它是流动的,去人流量多的地方,分分钟。
但是人手是一个问题。
她现在招收了四个人。
齐小惠,家住附近返城的知青,因为住不开,和丈夫一人带着一个孩子分别住在婆家娘家两边,找不到正式的工作,但为人勤勉爱干净,算数过关,动作利索,看着是个爽利人,现在负责卤味店,给人装盘打包收钱。
顾南风,同样是回城的知青,他是原配生的孩子,当初的工作给了后妈生的儿子,负责火锅店的收账、迎来送往。
魏福妮,回城知青,有儿有女,拖家带口,同样生活艰辛,火锅店和卤味店的服务员。
陆笑,才满十六岁的小伙子,跟着俞向安在厨房打杂。
现在的政策不允许私人招收超过六个人,很多人觉得超过了那就是资本家了。
所以俞向安暂时不打算再招收人手。
出头鸟不好当。
每天早上,一大早的就会有人等在卤味店的门口,手里拿着桶或者盘,都是大容量的。
他们是来批发的。
每次提前一两天过来登记,说明自己要的种类和数量,到了日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拿到货了之后,他们就会分散开,去别的地方兜售。
本钱低也能做这一行。
卖不出去,还能自己吃。
来批发的,大都是知青,也有把工作给孩子顶班了的大娘大爷。
不管是谁,只要是正经做生意的,都卖。
火锅现阶段还做不到,卤味就不一样的了,本身冬天就能保存较长时间,带去哪里很方便,等到批发的行当一做起来,当月的净利润就到了三千。
跟利润形成对比的,就是他们的辛苦劳累程度也翻倍了。
火锅主要就是材料的清洗、分装,其他的还好,锅底调料俞向安都是准备好的。
卤味也还好,她把最开始的卤汁做好了以后,就比较简单了,但是不停地看着火候,还有放入材料也是一件麻烦事。
陆笑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
俞向安又找了附近一个大娘来打杂,负责洗菜洗盘子,这下子才轻松了。
看到新人来,其他四个人都不是很开心。
俞向安一开始还不明白为什么,后来陆笑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