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好的消费力了。
    就算在这时候这时候这种东西用不上,但是好东西,尤其是二道贩子手上的好东西,什么时候都是不便宜的。
    两个人忙得团团转,两个人变装,有的时候单独,有的时候两个人一起,这一番忙碌下来,长起来的肉又减了回去。
    这忙碌告一段落,是俞向安放年假的时候。
    年夜饭自然是在林厚朴那边吃的,大家一起吃团圆饭才热闹。
    林杜仲提出让他们回来一起住,过年大家热热闹闹的。
    林川柏和俞向安同意了。
    就这么几天。
    除夕夜这顿饭是李玉姣和俞向安两个人合作一起做的。
    李玉姣为了过年,买了一个猪后臀,三四十斤肉,另外还有一副排骨,一个猪肚,半个猪头,冻了几条鲜鱼,两只鸡,不能说不丰盛。
    林川柏和俞向安过来,带了一副羊排,五六斤的牛肉,两斤蜂蜜,一坛人参酒。
    蜂蜜和人参酒是孝敬,其他的就是为了口腹之欲。
    过年嘛,那就是要吃各种好吃的。
    俞向安看着这些食材,磨刀霍霍。
    鱼拿一条做年年有余,两条片鱼片做鱼丸。
    羊排做椒盐羊排。
    牛肉做牛肉煲。
    至于猪肉,那做法就多了,猪肚煲汤,红烧肉一个,梅菜扣肉一个,糖醋排骨一个。
    李玉姣“”
    她是一个无情的打杂机器。
    掺不上手。
    从她开始做,家里这些小的一点都不想出去玩了,穿了新衣服也不想出去炫耀,眼巴巴的守在厨房门口往里面看,希望俞向安让他们帮着尝尝味道。
    香味飘散,尤其是一些重味道的肉菜香味飘到左邻右舍的时候,俞向安又听到了熟悉的孩子哭闹声。
    这时候就不得不庆幸他们的房子周围空荡人又少了。
    他们哭闹着要吃肉,这时候家长基本都能满足,毕竟是过年,但是他们吃到的肉,跟闻到的肉,差别有点大。
    李玉姣应付了好几个带着小孩来串门的人,都是经不住孩子哭闹,所以上门来看看的。
    他们一般都不敢上厂长家里来,怕遇到厂长,孩子更不用说,见到了绕着走,但是现在孩子被香味勾住了,在那撒泼打滚,闹的太厉害,只能主动登门。
    然后这些孩子发现,厂长不在家的时候他家里不是什么洪水猛兽窝。
    他们不用怕。
    林杜仲喜欢这些小孩过来串门,只不过以前他儿子那张脸板得厉害,没几个小孩有胆量的,现在为了那吃的,他们鼓起勇气过来了,他大方的给他们发零食,比如说炒豆子瓜子糖果之类的,这些就是备着给孩子的。
    人上了年纪以后就喜欢孩子在面前蹦蹦跳跳,彰显活力,尤其是过年,人气越旺,那可是好兆头,代表着来年这么旺。
    俞向安之前在机械厂里存在感不强,现在一下子出名了,大家都知道她做菜很厉害,她做的那年夜饭,把孩子魂都勾掉了,他们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才把他们安抚下来。
    除夕林厚朴也要忙工作,等到他回来,已经快要六点了。
    原本在这里逗留的小孩子一下子鸟飞鱼散。
    家里重新变的安静下来。
    洗澡后,就是年夜饭了。
    以往林厚朴都爱说点什么,但是今年没有了,面前这一桌子满满当当的佳肴,实在让人迫不及待,哪里还有心情说那么多有的没的。
    一顿风餐云卷,吃饱喝足以后,就进入到发压岁钱环节。
    林厚朴给两个孙子准备了厚厚的红包,每个10块钱,这10块钱是一笔巨款,所以俞向安毫不客气的没收了,小孩家家的,还不知道钱能干嘛呢,给了钱也没用。
    俞向安也给了林天东和张英红包,每个人包了两块。
    小孩子缺觉,没多久就困了,他们不用守夜,大人是要的。
    守到零点,就是噼里啪啦的一阵炮竹声。
    彰显着这一年的结束,新年的到来。
    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两个小家伙去跟着林天冬他们去拜年的时候,回来的时候兜里都满满当当,一边是红包,一边是各种吃的。
    他们就算不想出门了,在家里坐着,也有红包会自动送上门,因为林厚朴是厂长,别人会来他这里拜年。
    这一拜年,看到小孩子能不给个红包意思意思吗。
    不过给出去的也不少就是了。
    过了这个年,两个人消停了好一阵子,年前太疯狂了,有人起了疑心,他们要消失一段时间潜伏,等到下一次再出手。
    到了一九七六年,距离一九七七年就不远了,就算有误差,回复的年份也不会相差太远,所以俞向安收集了两套学习资料寄了回去。
    一套给俞向清,俞向清跟她一样写稿投稿,为了写稿子,一直没放下过书本,所以俞向安希望,要是顺利的话,她也能考上大学。
    还有一套就寄给了俞青山,放在他那里备用,以后有谁用得上,随时去找他。
    俞青山也没有起疑心,因为俞向安说这是备着给俞向居俞明杰他们上学用的,这是教材,不愁用不上。
    看着这么多书,俞向居和俞明杰炯炯有神。
    这么多书
    本来俞向居这段时间就心情不好,看着这些书,感觉到了姐姐对自己的“厚爱”,他感觉自己的肩膀要承受不住了。
    他不开心的缘由在家庭。
    对着赵巧娘,他没有说外婆发现的事,知道了她拿姐姐寄回来的东西给周家,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外婆说,他不要插手,还是个孩子,好好读书就够了。
    但是他没法控制自己不去想。
    她对他很好,他知道,但是她对他的好,有的时候是夹杂了其他东西的。
    他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个年家里过的似乎很平静,但是他知道,这是假象,现在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俞青山这个年没有做什么,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过年,不好闹得太难看,二是赵巧娘过年没有再动家里的东西拿去给别人。
    这点或许是因为她已经给过了吧。
    再次发现了家里的东西凭空少了一截,而且他放在家里的家用少了一小半,家里却没有增加什么粮食之后,俞青山一晚没有睡,第二天打发俞向居去和俞明杰住,和赵巧娘好好谈谈。
    他之前希望那时特例。
    但是现在第二次了,还发现她动了钱,在他不知道的时候,这是第几次
    赵巧娘惊慌失措。
    她没想到自己会被发现。
    她做的很隐蔽的,每次只拿一点点。
    从什么时候开始
    大概是从俞向安搬去秦城以后吧。
    对俞向居,她把他看做依靠,他吃这些东西,那是应该的,但是看着俞明杰三兄妹也能欢喜的享受这些,跟他们差不多大的外孙却不能,就跟女儿说的一样。
    太让人心疼了。
    一样都是孩子,他们可以喝奶粉、吃糖果、吃蛋糕,她外孙长这么大,第一次吃的蛋糕是她偷偷从牙缝里省下来给他的。
    一开始只是自己从牙缝里省,但是后来俞向安搬走了,家里的这些东西,都是她在管。
    她偷偷拿一点点,只拿一颗糖、一块饼干,不会有人发现的。
    她的胆子一点点大了起来,除了吃的,钱也是个好东西,还能给外孙做新衣服。
    每次看到女儿和外孙开心的笑脸,她也十分满足。
    本来就是一家人。
    丁敏秀当然开心。
    她相当于没有娘家的女人,没有娘家的女人很难,因为她没有后路。
    她的儿子是独苗苗,周家人很疼爱,但是她这个当妈的都没有多少话语权,婆婆和太婆婆两个人有意无意的挤压着她的位置。
    她又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
    她需要有人站在她这边,告诉他们,她也是需要有人撑腰的,这些吃的大部分都比较稀罕,在周家人面前给她增光不少。
    有了这些东西,儿子想要吃好吃的,对她也更亲近了。
    而且她心里还有种隐秘的高兴,就算俞家人跟她断了又怎么样,她不一样还是能享受到这些好东西。
    周家人不知道这些东西的来历吗
    知道。
    遇到了彼此当做陌生人,面上没有说,但是看到俞家人眼里都带着嘲讽的笑。
    你们看不惯我们又能怎么样
    这么久了,早就没有证据了,我们现在大孙子都这么大了,而且还能吃用到你们家的好东西。
    等到俞向安收到信,信上开头就是赵巧娘离开了他们家,去了周家,跟着丁敏秀过活的时候。
    俞向安
    发生了什么事儿
    她一目十行的看着信,很快知道了原委。
    她把家里吃的,还有俞青山给的家用,挪一部分去周家补贴丁敏秀了。
    她爸和她谈了,谈崩了,就分开了。
    怕俞向居被影响到,俞青山还把他送回了老家,让他去老家上学。
    至于说离婚,他么根本就没有领证。
    俞青山之前和秦丰兰也没有。
    不仅是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去领证的。
    至于分开的代价,也有。
    但是俞青山在信上说的不详细,她只知道结果。
    俞向安“”
    心情复杂。
    俞青山快要五十了。
    赵巧娘也四十多了。
    都不年轻了。
    分开了
    俞向安放下信,给俞向海寄了信过去。
    她想知道更详细的内容。
    林川柏知道这件事后“你这件事不用插手,你爸也没让你插手,你爸是个明白人。”
    俞向安想到送出造纸的手艺后她收了俞向清俞向晏还有大伯一年工资的一半。
    “对,他这样,应该也是不想我难做,不想我伤心。”
    知道自己寄回去的东西到了丁敏秀的嘴里,想想还真是有些膈应。
    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最难受的是俞向居。
    他算是赵巧娘一手带大的。
    林川柏安慰她,“小居也不算很小了,去别的环境,听不到闲言碎语,会慢慢想开的,他是个小孩子,从始至终,他就没有选择权。”
    虽然他们现在离得远,但是像这种情况,想也知道,又是一轮话题中心。
    还会联想到当初“二女争一夫”的戏码。
    俞青山把俞向居送走,是正确的。
    林川柏看她写了信,想转移她的注意力,“你还记得之前跟我们打交道的全叔吗,吃了我们不少肉的那个,我今天收到暗号了,他想要跟我们进货,农场里有长成的牛羊吗”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餐饮大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大河东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河东流并收藏七十年代餐饮大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