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霍灮说出那句“陛下让我来的”话时, 霍洹不需要过多思考就直接洞悉了真相。
果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但是霍洹也没有想到, 吃个午餐居然还要自己生火,因为主人家就了一个厨房哦不,就指了下去厨房的路。
仅剩的一只手按了按自己的抽痛的太阳穴,在霍灮离去以后, 霍洹一个人静静的在书房内坐了一下午。
第二天朝议的时候, 有人上书弹劾宗人令。
无论是宗人令收受贿赂还是与人合作卖官的事情, 人证物证具在不说,当庭弹劾宗人令的臣子还非常给力的挖出了背后跟宗人令合作的人, 正是自从不再避居郡主府后变得异常活跃的德阳郡主。
正当朝堂将要因为这封当庭宣读的折子而热闹起来的时候,靠坐在龙椅上的霍淩突然直起身子, 朝众臣挥了挥手。
“等一下, 你们先别吵。”
如今的霍淩龙椅越坐越稳当, 哪怕众臣猜不透他的想法也仍旧下意识的遵照了霍淩的吩咐, 仿若即将沸腾的水突然被人加了一瓢冷水, 还没有冒两个泡就回到了最初的状态。
高坐在龙椅上的霍淩将众臣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 根本不在乎这些人想法的他轻歪了下头,借着因为他而营造出来的宁静, 将刚刚发生的事情在脑海里转了两圈。
待得理顺了思路以后,霍淩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他本来只是想换掉宗人令而已, 没想到居然还能顺手收拾一下不够安分的德阳郡主, 该说一声不愧是他四哥吗
不愧是身残志坚的典范。
为自己不合时宜的想法虚了下眼神, 霍淩视线扫过一边居然难得的站在朝堂上的霍洹。目光从对方空荡荡的袖子一扫而过以后, 霍淩摸在下巴上的手转而抵在了喉边,他清了清嗓子,“爱卿啊,你敢为你所言所行负责吗”
弹劾宗人令的御史挺了挺胸,义正言辞的表示,“臣敢。”
大周的御史什么都敢弹劾,甚至为了千古留名而死谏。但是整个检察院有递折子权利的御史不过三十人,因为人力有限的缘故,所有有递折子权利的御史家后门都挂了一个竹篓,无论是想要伸冤的还是想跟人勾心斗角的都可以将相关的纸条投入竹篓,至于能够达成什么样的程度就要看拿到纸条的御史怎么想怎么做了。
本是为了节约人力而行的举措,然而却逐渐发展成为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当年的霍检一上台清理朝堂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检察院。不过检察院的各种权责虽然被拆了个七零八落,但是御史后门挂竹篓的传统,因为是当年开国皇帝的规定而得以留了下来,只不过有个硬性规定纸条上所写内容必须证据确凿,御史本人跟纸条上提及到的人没有任何一点关系。
霍洹收集好了所有的证据,通过自己的渠道投到了某个御史后门的竹篓里面,并且还让收到纸条的御史认为纸条是某个被宗人令迫害的苦主所写。
嫉恶如仇的御史看不惯宗人令一切向钱看的行事,同时也感到自己一战成名的机会到来了,于是在查了一遍发现纸条所言都是真实的以后,一封折子当庭弹劾到了霍淩面前。
证据确凿的御史无比自信,哪怕霍淩再问了他一遍“是否敢为自己所言负责”,御史的声音也仍旧铿锵有力,“臣敢为自己所言负责。”
舍得一身剐,宗人令被拉下来完全没问题。
看着哪一派都不靠而一直没升职机会的御史,再次得到肯定答案的霍淩轻弯了下眼睛。
他四哥还真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家伙,哪怕从他问话中感受到了威胁,也并不确定他是否要保宗人令,却仍旧敢抬头挺胸的给他“臣敢”的答案。
将沐浴在或明或暗视线中的御史从头到脚的打量了一遍,霍淩身子往后靠回到了龙椅上,“你叫什么名字”
时至今日,霍淩记住的大臣名字仍旧一手就数得过来,能够让他生出想要记住其名字的想法,今日这个出头的御史得到了难得的机遇,也即将迎来和李公明等人所差无几的灾嗯,待遇。
虽然对霍淩当了皇帝那么久却仍旧不记得多少人的本事感到痛心疾首,御史也没忘记回答霍淩的问题,“臣叫王诚。”
何谓诚
内诚于心,外诚于人。
晃了晃头,将脑海里突然出现的太傅王安成曾经给他上过的内容甩出去,因为王这个姓氏以及王诚这个名字莫名产生的熟悉感,霍淩虚了虚眼睛。
他突然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发生过的一件小事,为了让太傅王安成给他的课业及格,他好像答应要给太傅的儿子还是孙子谁来着的一个机会
说起来,是啥机会来着
想不起来的霍淩不免感到有些心虚,然而歪靠在龙椅上半个动作都没变的他却半点异样都没有,甚至还意味不明的朝下首的御史赞了一声,“是个好名字。”
说完这句话,霍淩若无其事的将手中的折子
果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但是霍洹也没有想到, 吃个午餐居然还要自己生火,因为主人家就了一个厨房哦不,就指了下去厨房的路。
仅剩的一只手按了按自己的抽痛的太阳穴,在霍灮离去以后, 霍洹一个人静静的在书房内坐了一下午。
第二天朝议的时候, 有人上书弹劾宗人令。
无论是宗人令收受贿赂还是与人合作卖官的事情, 人证物证具在不说,当庭弹劾宗人令的臣子还非常给力的挖出了背后跟宗人令合作的人, 正是自从不再避居郡主府后变得异常活跃的德阳郡主。
正当朝堂将要因为这封当庭宣读的折子而热闹起来的时候,靠坐在龙椅上的霍淩突然直起身子, 朝众臣挥了挥手。
“等一下, 你们先别吵。”
如今的霍淩龙椅越坐越稳当, 哪怕众臣猜不透他的想法也仍旧下意识的遵照了霍淩的吩咐, 仿若即将沸腾的水突然被人加了一瓢冷水, 还没有冒两个泡就回到了最初的状态。
高坐在龙椅上的霍淩将众臣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 根本不在乎这些人想法的他轻歪了下头,借着因为他而营造出来的宁静, 将刚刚发生的事情在脑海里转了两圈。
待得理顺了思路以后,霍淩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他本来只是想换掉宗人令而已, 没想到居然还能顺手收拾一下不够安分的德阳郡主, 该说一声不愧是他四哥吗
不愧是身残志坚的典范。
为自己不合时宜的想法虚了下眼神, 霍淩视线扫过一边居然难得的站在朝堂上的霍洹。目光从对方空荡荡的袖子一扫而过以后, 霍淩摸在下巴上的手转而抵在了喉边,他清了清嗓子,“爱卿啊,你敢为你所言所行负责吗”
弹劾宗人令的御史挺了挺胸,义正言辞的表示,“臣敢。”
大周的御史什么都敢弹劾,甚至为了千古留名而死谏。但是整个检察院有递折子权利的御史不过三十人,因为人力有限的缘故,所有有递折子权利的御史家后门都挂了一个竹篓,无论是想要伸冤的还是想跟人勾心斗角的都可以将相关的纸条投入竹篓,至于能够达成什么样的程度就要看拿到纸条的御史怎么想怎么做了。
本是为了节约人力而行的举措,然而却逐渐发展成为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当年的霍检一上台清理朝堂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检察院。不过检察院的各种权责虽然被拆了个七零八落,但是御史后门挂竹篓的传统,因为是当年开国皇帝的规定而得以留了下来,只不过有个硬性规定纸条上所写内容必须证据确凿,御史本人跟纸条上提及到的人没有任何一点关系。
霍洹收集好了所有的证据,通过自己的渠道投到了某个御史后门的竹篓里面,并且还让收到纸条的御史认为纸条是某个被宗人令迫害的苦主所写。
嫉恶如仇的御史看不惯宗人令一切向钱看的行事,同时也感到自己一战成名的机会到来了,于是在查了一遍发现纸条所言都是真实的以后,一封折子当庭弹劾到了霍淩面前。
证据确凿的御史无比自信,哪怕霍淩再问了他一遍“是否敢为自己所言负责”,御史的声音也仍旧铿锵有力,“臣敢为自己所言负责。”
舍得一身剐,宗人令被拉下来完全没问题。
看着哪一派都不靠而一直没升职机会的御史,再次得到肯定答案的霍淩轻弯了下眼睛。
他四哥还真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家伙,哪怕从他问话中感受到了威胁,也并不确定他是否要保宗人令,却仍旧敢抬头挺胸的给他“臣敢”的答案。
将沐浴在或明或暗视线中的御史从头到脚的打量了一遍,霍淩身子往后靠回到了龙椅上,“你叫什么名字”
时至今日,霍淩记住的大臣名字仍旧一手就数得过来,能够让他生出想要记住其名字的想法,今日这个出头的御史得到了难得的机遇,也即将迎来和李公明等人所差无几的灾嗯,待遇。
虽然对霍淩当了皇帝那么久却仍旧不记得多少人的本事感到痛心疾首,御史也没忘记回答霍淩的问题,“臣叫王诚。”
何谓诚
内诚于心,外诚于人。
晃了晃头,将脑海里突然出现的太傅王安成曾经给他上过的内容甩出去,因为王这个姓氏以及王诚这个名字莫名产生的熟悉感,霍淩虚了虚眼睛。
他突然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发生过的一件小事,为了让太傅王安成给他的课业及格,他好像答应要给太傅的儿子还是孙子谁来着的一个机会
说起来,是啥机会来着
想不起来的霍淩不免感到有些心虚,然而歪靠在龙椅上半个动作都没变的他却半点异样都没有,甚至还意味不明的朝下首的御史赞了一声,“是个好名字。”
说完这句话,霍淩若无其事的将手中的折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