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虚境大清国皇城上书房,一青年男子身披龙袍端坐于书桌前翻阅奏折,其眉目不时皱起,用红色朱砂笔在奏折上不断圈点。
    随着木门被吱呀推开,一位公公弓着腰走进来道“起禀皇上,清河县高斌传来八百里加急。”
    皇帝放下朱笔若有所思“念”算是吩咐。
    公公不敢耽误,拆开奏折清了清嗓念道“臣高斌,受刘统勋大人重托实力查审清河县阴兵借粮一案,事因起于该县上年遭遇百年未有之大难。城中饿毙官民达三万六千七百四十九口之多,县令李忠救民心切擅开仓粮放赈,从而致使官仓空虚库无粒粮。皇上新鹰大宝励精图治,以普查各地仓粮之额为乾隆元年之首要大事,李忠因此而惶惶不可终日,急于补充仓粮瞒天过海以逃避朝廷之严究,故此谬出下策,借阴兵借粮之名,行偷盗皇粮之实。”
    “臣以为,李忠开仓救民可以宽宥,借粮充仓不可轻患。然臣还以为,李忠此举是老朽糊涂所致,并非意在惩恶更无贻害地方。故,臣斗胆恳求皇上能对李忠从轻发落。”
    语落,公公见皇帝阴着脸一语不发,也低着头不敢发出声响。
    震惊乾隆元年的清河县阴兵借粮案,仿佛是让年轻的乾隆皇帝看到了他的政权所面临的危机。
    他绝不会放过这次大案告破的机会,决意要向全国展现他的政治才华以及励精图治的决心。
    想到这里,乾隆内心已做了决定,瞬间拍案而起“好个老朽糊涂所致朕看他高斌才是老朽糊涂了。”言语满是失望怒意
    “传旨,凡涉及清河县阴兵借粮一案之大小官员俱难寛纵,一律以妖言误国,偷盗国倘罪办,斩立决”
    消息回复的很快,斩令也在清河县内传开。清河县衙夹道跪满老幼不断叩首,皆痛哭流涕为李忠求情。
    高大人也被如雷哭声惊动,出来试图劝慰众人。
    见高大人露面民众顿时蜂涌上前,跪俯在高大人脚下,不少人还用麻袋瓦瓮木盆等容器装着粮食。
    一老叟不断高声作揖道“高大人救救李大人,救救李大人”一语出,众人附和。
    高大人动容,高声劝慰“各位都回去,你们就是背再多的粮食来也还不清李忠欠下朝廷的巨债。你们就是倘下再多的眼泪,也抵不了李忠的滔天大罪啊”声音里满是心酸。
    听闻此话,几名老者顿时摊开一面白布,其上用血写着李忠救人不救己,皇上问斩不问天。
    高大人一惊,忙吩咐衙役“快,快快缴了这血书。”
    见血书已缴才转向众人悲戚道“你们不是在救李忠,是在用血磨刀,磨斩下李忠首级的刀啊。”
    “救救李大人吧求高大人救救李大人吧”众人又杂乱的悲哭着不断哀求。
    高大人悲恼“你们,你们已经把刀磨快了你们都背着粮食给我回去”
    一老者哽咽着跪直身子“高大人,李大人还有救吗”
    高大人心痛,右手颤抖指天“李忠还能不能救得问天王老子啊”怒吼里满是不甘。
    看到这里,君子也慢慢退开。
    劫狱吗君子内心一直都在犹豫,李忠大义让他感到敬重。
    虽凭君子实力劫狱并无压力,但考虑李忠性格也定是那爱惜羽翼之人,仓皇劫下李忠也未必肯跟着他走。
    思虑再三君子决定先去狱中看看。
    打点好狱卒,君子一路沿地牢石阶而下,为方便看管,盗粮犯官共关一室。
    走到一半就听牢内有话声传来,君子忙止步倾听。
    一罪官惋惜道“李大人,皇上圣谕传下来了,开斩之日就在眼前,各位同仁都为李大人感到难过。”
    李忠惋惜道“我也为诸位感到难过。”
    罪官无力哀叹了一声。
    李忠低沉道“批斩的一共是二十八位吧”
    罪官“二十七位,冯大人入狱时气血上涌,已经先走一步了。”神情黯然惋惜。
    李忠顿了顿“听狱卒说,清河百姓刮空了自家存粮的瓦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蘸血为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来者自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来者自来并收藏蘸血为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