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共读 20181122 14:14:28
    曹雪芹凭什么能写出红楼梦3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闪耀世界的“千古奇书”。
    而曹雪芹,一生只写了这一本,留下两句残诗,就成就了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曹公年轻时候“放浪形骸”,与一班八旗子弟相交。
    因为叛逆被家里人关了“小黑屋”。
    被关“小黑屋”的曹公没有“吃饭睡觉打豆豆”,而是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他要写一本书
    于是,曹公“我手写我心”,开始创作自己第一部作品,就是后来的红楼梦。
    因为享乐迷恋戏曲而被关“小黑屋”的曹雪芹,注定不能成为一个规规矩矩而方正刻板的文人。
    周汝昌曾说
    曹雪芹是“嘴”上善谈幽默,“肚”里诗书满腹,同时“手”头也有绝活。
    他 “放浪形骸”,除了对八股文不感兴趣,就没有他不会的才艺。
    不但能写会唱,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还是一位“手工达人”,
    不拘泥于一方天地,助人为乐
    曹雪芹的“风流”更多的是在诗词歌赋、金石古物、饮食戏曲等被视为“小道”的杂学上面。
    一部红楼梦把他的博学多识展露无遗,而且他兴趣广泛不拘泥于一方小天地。
    王希廉说
    “红楼一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谜、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艺,则琴棋书画、医卜星象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蓄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件件具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
    江南人在春天的时候都有一样文雅的活动,就是“放纸鸢”,而在江南长大的曹雪芹也毫不意外地爱上了这项活动。
    回到北京城的他对纸鸢一直念念不忘,但很可惜北京城的风筝都不符合他的审美,南方的纸鸢又不适合在北方放飞。
    于是,不甘失去爱好的曹雪芹,就变身为了手工达人,开始自己设计制作风筝。
    他设计了一款名为“扎燕”的风筝。
    风筝的下半部“腿子”部分,有曹雪芹最爱的江南纸鸢样式,而上半部的两个“膀子”、“门子”则是北方“拍子”风筝的造型。
    点亮了风筝制作技能的曹雪芹,开始在风筝上玩各种花样。
    据说,有一次他制作的一个等身高的美女风筝。
    因为色彩鲜艳,制作精良,还被不知情的朋友过子龢当做真人,指着风筝惊问
    “这位女子是谁以前未曾见过,倒是面生。”
    得知只是一个风筝后,着实伤透了公子哥的爱慕之心。
    拥有了特殊技能的曹雪芹,和那个时代独家绝活只能“父传子,子传孙”不一样,他毕竟有着文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他把这项手艺传给了更多的人。
    有一年冬天,曹雪芹的朋友于景廉生活艰难,正好城里公子哥以十金求购风筝。
    曹雪芹就自制了风筝,让于景廉匿名拿去售卖,没有想到竟然卖出了很多银子。
    再后来,于景廉跟着曹雪芹学了一段时间的手艺后,竟然靠制作售卖风筝来谋生了。
    为了喜欢的纸鸢,他特意编纂了一本南鹞北鸢考工志,为南北各色风筝分门别类,绘制图谱,编定歌诀。
    曹雪芹编订的风筝歌诀,只是为了让那些残疾人能够听懂记住,借糊风筝的手艺谋生。
    但这些画诀,却也优美动听,以诗传情。
    比如比翼燕画诀里对“比翼燕”风筝的形容
    比翼双燕子 ,同命相依依。雄羽映青彩 ,雌衣耀紫晖。相期白首约 ,互证丹心誓。展眉喜兴发 ,顾眄神采奕。
    相敬诚如宾 ,真情非伪饰。偕隐岂邀名 ,淡泊实素志。
    正如他朋友董邦达所说
    “曹子雪芹悯废疾无告之穷民,不忍坐视转乎沟壑之中,谋之以技艺自养之道,厥功之伟,曷可计量也哉”
    这才是一个文人的胸襟与风度,即使身处逆境,也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养活自己,还慷慨授予他人手艺。
    话痨曹雪芹
    除了诗书满腹、动手能力强外,曹雪芹还是一个话唠之人。
    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形容他
    “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
    他的善谈,是会讲“故事”。因知识渊博,他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林黛玉重回红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枫露霜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枫露霜华并收藏林黛玉重回红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