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像一座小山似的,那幸福感,是没法用语言形容的。
    谁家的手脚都不慢,还是几家打伙往家收,这样更快些,得快点呢,赶在上冻之前,还得建大棚呢,各家各户要种啥养啥,都报上去了,他们边干着活,心里面已经盘算好了,需要多少塑料多少钱,还需要到哪借点,多种点啥,人手不够的话,要请谁来帮忙土地属于自己,收获属于自己,人们的脑袋比算盘子还精。
    这个时候,人们了解了李秋喜口中的那个“幼儿园”,体会到了这个机构的好处,小孩子忒缠人,没有个专人侍候根本不行,起早贪黑的跟着大人到地里头,实在不忍心,上了岁数的老人家,但凡没有瘫在炕上的,都出去劳动了,瘫在炕上的,身前还围着一堆带皮的包米,累了歇一下,歇过来剥几个,但是要让她看一个动物,那万万是不可能的。
    有六岁以下孩子的,基本都把孩子送到李秋喜的后院,由知青高小凤和周向英两人给集中起来看着。
    刚开始两人累了够呛,捉过这个跑了那个,慢慢地,她们摸透了孩子的性子,找到了规律,再加上李秋喜的提点,干顺了手,一天下来,不觉得有多累,反倒多了些兴趣。
    送孩子来幼儿园的人家,遇到搭讪的路人,大方的说“一年不就一袋子包米嘛,除了交军需的,我家收的不少,甭说一个娃,两个三个也够”
    这是秋收给的他们底气。

章节目录

重生之泼辣小福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野秋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野秋风并收藏重生之泼辣小福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