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七点半,吕冬准时赶到十里堡市场,来到了牛哥的摊铺。
    牛哥正指挥人往铺子的摊位上卸货,几大扇猪肉吊起来,猪蹄子堆在摊位上,猪尾巴顺上几根。
    他看到了吕冬,招呼“小老弟,等会。”
    “不急,你先忙。”吕冬找来个马扎,坐在摊位边歇息。
    这边卖的货杂,卸货的还拎了一大桶椭圆形的东西过来,吕冬扫了一眼,竟然是一桶白腰。
    想到牛哥有客户是烧烤街的,这倒也正常。
    送货的人走了,牛哥又在摊子上摆了个大猪头,猪头没有完全处理好,像耳蜗鼻孔等地方还有毛,一般人看过去,会有点瘆得慌。
    吕冬司空见惯,以前过年帮老娘处理下水,经常拿斧子劈猪头。
    后来很多店铺为了吸引顾客,都当街宰羊杀驴,那血淋淋的场面,总能吸引大批老饕驻足。
    “小老弟”牛哥招呼吕冬。
    有位大妈过来,指着猪头问道“老板,这个猪头切一半给我。”
    牛哥没动“要就全要,哪有切一半的。”
    大妈瞪着牛哥“有你这么做生意的吗”
    牛哥似乎知道起口舌争执只会落败,干脆啥也不说,招呼吕冬一起去电子秤那边。
    知了猴倒在塑料筐上沥水,牛哥跟吕冬聊了几句,指着旁边装山水牛的桶,问道“你那能逮到这东西吗”
    吕冬直接说道“山上和荒草地多,我那一片平原,到处耕地。”
    其实果林里面也有,但数量极少。
    牛哥不无遗憾“有几家点名要,这东西不好弄,价格比金蝉高。”
    吕冬是没地方去弄,就算能逮到,顶多就几只,他指了指猪头那边,问道“牛哥,猪下水咋卖”
    “要看买哪个部位了。”牛哥大致说了一下“买一整挂的话,大致五花一半的价。”
    他问道“你要买”
    吕冬随口说道“问问。我老村里,很多人擅长卤煮下水。”
    牛哥来了兴趣“很多人做这个生意”
    吕冬摇头“没有,就一家。”
    “为什么”牛哥兴趣消散,接着不解,又想明白“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抱着那些老土思想。”
    吕冬笑笑“老一辈的事,不好说。”
    放眼整个东部地区,太东的保守程度,都一等一的。
    知了猴沥干了水,牛哥简单的挑挑,扔掉几个明显变黑的,看了眼秤“5斤6两,今天涨价,给你算15块5。”
    吕冬过来时打听过价,牛哥给了吕冬87块钱。
    接着,牛哥进屋里,拿出一瓶水,扔给吕冬“路上喝。”
    吕冬低头一看,又升级了冰镇雪碧
    牛哥果然是个有意思的人。
    因为没有蚂蟥,吕冬不需要去西市场,蹬上自行车往回走,九点多就回到果园。
    胡春兰告诉吕冬,吕振林要他吃完午饭就去大队,下午一起去县里。
    吕冬见时间还早,拎着渔网水袋,又去了河上。
    随着水势见小,鱼也在变少,吕冬下了几网,除去小鱼之外,大都是鲶鱼或者嘎牙,
    接近中午,吕冬回到果园,几条鲶鱼放进水缸里,嘎牙和其他小鱼扔盆中,任由老娘去送人。
    中午吃过饭,吕冬骑上二八大杠去了大队,来得太早,办公室里就李文越一个人。
    “你来的够早。”吕冬拉开张椅子坐他桌子对面“客串会计上瘾”
    李文越放下笔“放假没事干,我倒想去工地上干活。”他亮了亮堪比竹竿子的细胳膊“我爸不让去,害怕挣得钱不够看病的。”
    吕冬知道他从小体弱多病“你安稳待着吧。”
    吕家村村委,除了吕振林,还有一个会计,一个妇女主任。
    其他职务都兼着,多个能算会写的李文越,其他人轻松不少。
    李文越犯愁“这也不是办法。”
    吕冬问道“咋了”
    李文越看看办公室门外面,稍稍压低声音“上午我听见三爷爷和我二伯说话。”他二伯是大队会计“统筹提留指标定了,每口人160块,要求两个月内收齐。”
    就像公粮一样,生活在农村,不可能不跟统筹提留打交道,具体数额和缴纳时间各地区有差异。
    吕冬双臂压在桌子上“320块,幸好最近我赚了点。”
    从正大挣来的1000块,还没有捂热,就要出去近三分之一。
    李文越会算“你家就两口人,我家还有爷爷奶奶,让我算算,五口人是800。接下来还有我上学的钱,我爸要难受了。”
    他爸在大学城工地上当大工“我爸要到中秋发工资,得提前要。冬子,提前要工资,是不是建筑站不给中秋福利了”
    作为集体企业,县镇建筑站业绩好的,哪怕工地上干活的人,逢年过节也有福利。
    吕冬回想一下,说道“好像有这个事。”他建议“你跟三爷爷说说,让他打个电话,建筑三公司毕竟五爷爷管事。”
    李文越觉得是个办法“让我爷爷跟三爷爷说,我份量轻。”
    吕冬给个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拼搏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白色十三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色十三号并收藏拼搏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