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陈正泰心里有了印象,他乐了,这不是李世民流传下来的最著名的一首“首春”。
    但凡知识水平稍稍高过一些义务教育的人都大抵对这诗有一些印象,因为这是李世民诗歌的巅峰之作。
    所以只模糊地看了第一句,后头的字虽潦草,陈正泰凭着些许的记忆,再凭借着几个认出来的字,便故作心花怒放的颔首点头“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初风飘带柳,晚雪间花眉好诗,好诗啊,恩师日理万机,居然还能有所感慨,诵读此诗,犹如春意浮现,真是如沐春风,如微微细雨浸入心田。”
    李世民听了,突然觉得这话真是再好听不过了,开口欲笑。
    一旁的李承乾却是酸溜溜道“不对,什么春逐鸟声开,还什么初风飘带柳,你念错了,上头分明写的是春逐鸟声放,还有春风飘带柳,你还说什么见了如沐春风,你连字都认错了。”
    陈正泰愣住了,仔细去看纸上的诗,果然,不是声开,而是声放,也不是春风,而是初风。不对呀,见鬼了,分明这一首首春是声开和初风的呀,难道自己记错了
    可眼前却又分明写着声放和春风
    李世民听罢,脸沉了下来,一双虎目直直得看着陈正泰。
    所有人都闭口不语,一时气氛凝重了起来。
    陈正泰心说这下糟了,哥们居然也有马前失蹄的一天,于是忙道“恩师恕罪,学生万死。”
    李承乾这时候才乐了,美滋滋的看着陈正泰他当然和陈正泰无冤无仇,说起来,陈正泰还送了自己吃食呢,只不过见父皇这般器重他,身为太子的李承乾心里难免有一些小小的不悦,反正是挑一挑陈正泰的错处,这也不是什么大罪,也好教父皇知道,这陈正泰也没什么了不起。
    李世民拉着脸,一副冷然的样子。
    “你这小子居然没认真看,瞎”
    可随即,他顿住了,不对他虎躯一震。
    声开初风。
    他这首诗,乃是即兴之作,虽然很满意,可实际上李世民却是知道,诗中有好几个字,是值得推敲的,譬如鸟声放,就不够押韵,又譬如下阕的春风,与上阙的春逐又有重合,这本就是诗词的大忌,可李世民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用什么词来取代。
    可他竟是发现,陈正泰无意说的这一句声开,竟是点睛之笔,不但合了韵脚,且这一个开字,真将那春意盎然的气氛给烘托了出来。至于后头的初风,也是恰到好处。
    朕本是想将这诗稿,到时请几个有才学的臣子来推敲一番,再将此诗定稿,原以为单凭这个草稿,就足以让陈正泰见识朕的厉害了。
    可哪里想到,这陈正泰只瞥了一眼朕的诗,便一下子切中了此诗中的关键所在,且还立即补漏拾遗,只是这两个字的删改,原本这中上之诗,顿时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李世民呼吸粗重。
    他对诗词很看重。
    毕竟刘邦作大风歌,曹操能吟观沧海,便是那隋炀帝,诗词的水平也是不简单。
    朕努力一些,费一些心,写几篇好诗,流传千古,这很合理吧
    靠着贞观之变登基的李世民,似乎总是希望自己事事都能做好,好让天下人知道,自己文武双全,好让后世人赞叹。
    本来这首诗,李世民是打算暗中召集一些鸿儒,给自己修改几句,而后公之于众。
    可如今
    李世民眼一张,在陈正泰的修改之下,此诗竟已再无破绽了。
    陈正泰此子真是深藏不漏啊。
    他能迅速指出问题,并且精准的修正,若只是这个,还不算本事,问题就在于,这一切只发生在刹那之间,此人的诗才恐怖如斯。
    当然若只是如此倒也罢了,那些有一些才学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就是沾沾自喜,四处卖弄。
    可是正泰呢,他却没有因此而卖弄自己的聪明,而是故意将诗念错,这是煞费苦心的想要给朕遮羞,也是想将此诗所得来的美名,全部送给朕嘛
    这是什么,这是大忠大孝啊。

章节目录

唐朝贵公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上山打老虎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上山打老虎额并收藏唐朝贵公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