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昶怔了下。
他方才险些伤害了云浠,以为她被自己吓到, 早已回了。
没想到她还在庄子里。
他睁开眼, 只见她撑伞立在雨中, 忧心地望着他。
她新换的一袭月白襦裙一如摇曳生姿的夜昙, 很好看, 以至于他竟有些不敢靠近。
程昶问“这么晚了,你怎么没回”
云浠收了伞,走过来“我担心三公子。”
程昶看着她, 温声道“我没什么, 你不要担心。”
然后他站起身, “走吧,我送你回府。”
云浠在他的神色中辨出浓重的疲意, 忙道“不必了, 三公子歇着就好,我去跟林掌事借匹马。”
程昶看她一眼,笑了,“我今日求的亲都白求了吗要让你自己借马回府”
他捡起她搁在角落的伞, 撑开来, “走吧。”
云浠跟在程昶身边,往庄子外走。
离得近了,她能感觉到他一身霜意。
他近日一直这样, 从扬州回到金陵后, 心中那些反复纠缠的恨意, 就像压不住了似的, 时时在他眼底浮现。
她想起他说自己不是这里的人。
这样难怪了。
原本不是这俗世中人,原本无仇无怨与人无争,却再三被人屠害,便是九天佛陀,也难防心中业火丛生吧。
可惜他初来时一身寂寥,原以为眼下有她陪着他了,他能有有所归依,却要因着这恨,又落得满心萧索。
到了马车边,程昶回过身来牵云浠的手。
比之先前的灼烫,他的手已凉了下来,指间甚至有些清寒,但依旧很有力。
他把她拉上马车,随即倚在车壁上闭目而坐。
一身沉沉的倦意在此刻尽显,与他周身尚未消退的寒意融在一起,乍一眼看上去,竟然有些乖戾。
车身很宽阔,角落香炉里焚着龙脑香。
他一贯很清醒冷静,这样的醒神之物,他以往是从来不用的。
程昶似在思虑着什么,一路上都一言不发,及至到了侯府,马车渐停,他才张开眼,笑着道“今日拦了你的玉簪,改日我命人新做一支好的给你。”
云浠反应了半晌,才想起来他指的是太傅府小公子要送她的那支,忙道“我上回去岭南前,三公子已送过我玉簪了,不必再送。”
程昶又笑了笑“簪子罢了,不嫌多。”
他目送云浠入了侯府,回到马车上,脸上的笑意便渐渐收了。
马车辘辘行驶起来,程昶唤道“宿台。”
坐在车前的宿台应了一声,掀帘入了室中“殿下有吩咐”
“你之前说,当年柴屏落狱时,他家中的几个兄弟一个接一个地死在他身边,他险些疯了”
“是。”宿台道,“不止柴大人的兄弟,还有柴大人的老父。”
“当时柴大人科举中了状元,颇受朝廷看重,柴大人乡里的长兄便利用他的名声行骗敛财,闹出了好几条人命。这事本与柴大人没有干系,可惜他木秀于林,遭同僚嫉妒,事情一闹开,朝中就有人煽风点火,说柴大人的长兄是受他指使,到后来民怨四起,朝廷只好把柴家一家男丁一并关入大理寺的大牢。”
“那会儿大理寺的牢中刚好有疫情,柴家的男丁一个接一个染了病,他们原本是一家人,无奈自私得很,相互指责,最后都有些疯魔,全怨怪在柴大人一人身上,说若不是他考取功名,一家人也不会这样。柴大人的二哥受不住病痛和酷刑,有一次还在囚服里藏了草绳,想把柴大人勒死立功,若不是被赶来的狱卒发现,柴大人想必已命丧黄泉。”
“其实柴大人的清白,大理寺的人都知道,这案子之所以不好办,全因为有了民冤。因此到了最后,这案子竟成了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愿管,大有任凭柴家人死在牢里的意思。也是柴大人运气好,那时恰逢陵王初学政事,大理寺那帮人见陵王不受宠,便将这案子扔给他。没想到陵王非但接了,且好办得漂亮,为柴大人平了反不说,还平息了民怨。”
“不过今上也是怪,见陵王有本事,非但没高兴,还把他调离了大理寺,此后半年不曾召见过他。”
“柴大人初出牢狱那会儿,还有些疯癫,毕竟一家父兄刚惨死在身边,最小的小弟才十五岁,他心志受创,倒也合乎寻常。直到后来,他重新入了仕,才渐渐恢复如常。不过”
“不过什么”
宿台犹豫了一下,说道“不过依属下眼下查得的线索来看,柴大人似乎并没有从重创里走出来。”
程昶淡淡道“本王也这么想。”
“殿下明鉴,柴大人初入仕时,确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后来他历经一劫,重新入仕,手上很快便沾了血。这些年他跟着陵王,帮陵王做下不少脏事,手上人命不计其数,颇有些以杀止伤的意思。就说当年方府被发落,在方府暴毙的两个衙差,就是柴大人帮方氏善的后。他受命于陵王,灭了不少人的口。”
程昶问“这事做得这么不干净,后来怎么没闹开”
“时局所致吧。那时候朝中大事一桩接着一桩,皇后身陨,太子病重,塞北战乱,忠勇侯出征,所以此事就被遮掩过去了。”
程昶“嗯”了一声。
半晌,他撩开车帘,朝外望去,悠悠问“柴屏的那几个兄弟,大概是个什么形貌,还查得到吗”
“查得到。”宿台道,“他们既是大理寺的囚犯,大理寺那边应该还存着他们每个人的画像。”
夜很深了,雨水刚歇,当空挂着一盏毛月亮。
程昶望着月,淡淡道“你去知会大理寺的人一声,让他们不必对柴屏用刑了,然后找刑部的人出面,帮本王办一桩事。”
“是,殿下尽管吩咐。”
天明时分,一辆马车在大理寺府衙门口行止。
守在门外的吏目迎上来,对着车上下来的人
他方才险些伤害了云浠,以为她被自己吓到, 早已回了。
没想到她还在庄子里。
他睁开眼, 只见她撑伞立在雨中, 忧心地望着他。
她新换的一袭月白襦裙一如摇曳生姿的夜昙, 很好看, 以至于他竟有些不敢靠近。
程昶问“这么晚了,你怎么没回”
云浠收了伞,走过来“我担心三公子。”
程昶看着她, 温声道“我没什么, 你不要担心。”
然后他站起身, “走吧,我送你回府。”
云浠在他的神色中辨出浓重的疲意, 忙道“不必了, 三公子歇着就好,我去跟林掌事借匹马。”
程昶看她一眼,笑了,“我今日求的亲都白求了吗要让你自己借马回府”
他捡起她搁在角落的伞, 撑开来, “走吧。”
云浠跟在程昶身边,往庄子外走。
离得近了,她能感觉到他一身霜意。
他近日一直这样, 从扬州回到金陵后, 心中那些反复纠缠的恨意, 就像压不住了似的, 时时在他眼底浮现。
她想起他说自己不是这里的人。
这样难怪了。
原本不是这俗世中人,原本无仇无怨与人无争,却再三被人屠害,便是九天佛陀,也难防心中业火丛生吧。
可惜他初来时一身寂寥,原以为眼下有她陪着他了,他能有有所归依,却要因着这恨,又落得满心萧索。
到了马车边,程昶回过身来牵云浠的手。
比之先前的灼烫,他的手已凉了下来,指间甚至有些清寒,但依旧很有力。
他把她拉上马车,随即倚在车壁上闭目而坐。
一身沉沉的倦意在此刻尽显,与他周身尚未消退的寒意融在一起,乍一眼看上去,竟然有些乖戾。
车身很宽阔,角落香炉里焚着龙脑香。
他一贯很清醒冷静,这样的醒神之物,他以往是从来不用的。
程昶似在思虑着什么,一路上都一言不发,及至到了侯府,马车渐停,他才张开眼,笑着道“今日拦了你的玉簪,改日我命人新做一支好的给你。”
云浠反应了半晌,才想起来他指的是太傅府小公子要送她的那支,忙道“我上回去岭南前,三公子已送过我玉簪了,不必再送。”
程昶又笑了笑“簪子罢了,不嫌多。”
他目送云浠入了侯府,回到马车上,脸上的笑意便渐渐收了。
马车辘辘行驶起来,程昶唤道“宿台。”
坐在车前的宿台应了一声,掀帘入了室中“殿下有吩咐”
“你之前说,当年柴屏落狱时,他家中的几个兄弟一个接一个地死在他身边,他险些疯了”
“是。”宿台道,“不止柴大人的兄弟,还有柴大人的老父。”
“当时柴大人科举中了状元,颇受朝廷看重,柴大人乡里的长兄便利用他的名声行骗敛财,闹出了好几条人命。这事本与柴大人没有干系,可惜他木秀于林,遭同僚嫉妒,事情一闹开,朝中就有人煽风点火,说柴大人的长兄是受他指使,到后来民怨四起,朝廷只好把柴家一家男丁一并关入大理寺的大牢。”
“那会儿大理寺的牢中刚好有疫情,柴家的男丁一个接一个染了病,他们原本是一家人,无奈自私得很,相互指责,最后都有些疯魔,全怨怪在柴大人一人身上,说若不是他考取功名,一家人也不会这样。柴大人的二哥受不住病痛和酷刑,有一次还在囚服里藏了草绳,想把柴大人勒死立功,若不是被赶来的狱卒发现,柴大人想必已命丧黄泉。”
“其实柴大人的清白,大理寺的人都知道,这案子之所以不好办,全因为有了民冤。因此到了最后,这案子竟成了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愿管,大有任凭柴家人死在牢里的意思。也是柴大人运气好,那时恰逢陵王初学政事,大理寺那帮人见陵王不受宠,便将这案子扔给他。没想到陵王非但接了,且好办得漂亮,为柴大人平了反不说,还平息了民怨。”
“不过今上也是怪,见陵王有本事,非但没高兴,还把他调离了大理寺,此后半年不曾召见过他。”
“柴大人初出牢狱那会儿,还有些疯癫,毕竟一家父兄刚惨死在身边,最小的小弟才十五岁,他心志受创,倒也合乎寻常。直到后来,他重新入了仕,才渐渐恢复如常。不过”
“不过什么”
宿台犹豫了一下,说道“不过依属下眼下查得的线索来看,柴大人似乎并没有从重创里走出来。”
程昶淡淡道“本王也这么想。”
“殿下明鉴,柴大人初入仕时,确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后来他历经一劫,重新入仕,手上很快便沾了血。这些年他跟着陵王,帮陵王做下不少脏事,手上人命不计其数,颇有些以杀止伤的意思。就说当年方府被发落,在方府暴毙的两个衙差,就是柴大人帮方氏善的后。他受命于陵王,灭了不少人的口。”
程昶问“这事做得这么不干净,后来怎么没闹开”
“时局所致吧。那时候朝中大事一桩接着一桩,皇后身陨,太子病重,塞北战乱,忠勇侯出征,所以此事就被遮掩过去了。”
程昶“嗯”了一声。
半晌,他撩开车帘,朝外望去,悠悠问“柴屏的那几个兄弟,大概是个什么形貌,还查得到吗”
“查得到。”宿台道,“他们既是大理寺的囚犯,大理寺那边应该还存着他们每个人的画像。”
夜很深了,雨水刚歇,当空挂着一盏毛月亮。
程昶望着月,淡淡道“你去知会大理寺的人一声,让他们不必对柴屏用刑了,然后找刑部的人出面,帮本王办一桩事。”
“是,殿下尽管吩咐。”
天明时分,一辆马车在大理寺府衙门口行止。
守在门外的吏目迎上来,对着车上下来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