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有两名,掌膳有两名,女史也只有四名。
    是以局内关系倒是不错,毕竟,官职的空位很多,大家都是各凭本事,没有必要因为争抢而闹出什么不愉快。
    加之司膳司两位司膳,路司膳年资略大,处事公正,杨司膳年纪较轻,在问题抉择上经常会退一步,两位司膳互不争锋,是以司膳司可以说是二十四司里最融洽的司之一了。
    一到今天这样举行宴会的日子,尚食局就格外忙碌,司药司饎两司还好,掌烹饪的司膳司和掌酒水的司酝司可就有得忙了。
    作为掌膳,谢盈袖平常是不需要亲自动手烹调的,可是这是大日子,自然需要有所表示。
    尚食局上到尚食下到司膳司女史,都需要有专门的进献,若是这道菜贵人吃的好,便是立刻升官也不是不可能。
    比如杨司膳,当初不过也只是正八品掌膳,就因为一道玫瑰水晶酥做得好,得了当时正在跟陛下闹别扭的贵妃娘娘的一个笑脸,当场便升为了司膳。
    听说,若不是太后娘娘也赞杨司膳心灵手巧,陛下便想直接把杨司膳给调到长饶宫的膳房呢。
    是以,每次到这种时候,谢盈袖总是做得不功不过,为的就是既不拔尖也不垫底,避免惹怒贵人,也避免得贵妃青眼被调去长饶宫。
    在有宠无子的宫妃宫里做活,总不是一件易事。
    听说贵妃娘娘喜怒无常,每个月宫里拖出去的宫人没有一百也有几十,毕竟宫里的人是杀不完的,谢盈袖虽不尽信传言,却也不想以身试试传言的真假。
    很快,日头就到了正中。
    谢盈袖去了膳房,几位女史宫女和太监向她问好,谢盈袖冷着脸点了点头,就站到了灶台前。
    面是早就揉好醒好的,谢盈袖闻了闻味道,又试了试手感,选中了一团面,开始制作糕点。
    大秦宫中有共识,不是什么最好做什么,而是什么最不出错做什么。
    毕竟,哪怕是神仙也不能得到每个人的夸赞,能做到没有一个人骂的程度,就算是顶顶好的了。
    但是,道理谁都明白,能做到的人却不多。
    后宫之中,那些小妃嫔的意见根本不用管,哪怕是吃着不合口感,她们也不会说什么。
    而皇后,虽然位子尊贵,却也是皇宫里的木人儿,什么东西进嘴里,都是一副样子。
    两位太后娘娘中,西宫太后虽然是陛下生母,但是陛下从小由已逝的先帝德妃养大,对生母并不如何亲近,是以在她的嘴里,只有别人如何如何好,是绝不肯说别人一句差的。
    而东宫太后是先帝的皇后,无子,她早就不管事了,只是当后宫的一尊镇山大佛,不过毕竟她是先帝明媒正娶的皇后,而且背靠晋安王氏,非一般二般的世家可比,皇帝对她也十分尊敬。
    而几位太妃,更是没有话语权,更兼之陛下并没有什么亲密的兄弟姐妹,太妃们在皇帝面前,不说夹着尾巴,也是小心翼翼,怕给在外的子女招祸。
    最令人头疼的,便是贵妃了。

章节目录

我养皇子的那些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嫩菜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嫩菜头并收藏我养皇子的那些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