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邢氏(17) (2/2)
帮助,开了挂的岫烟学的飞快。然后再由她交给同样开了挂的邢忠,也便于加深邢忠对西洋国家的了解。
接下来理所当然的,邢家书房里出现了不少写满了蝌蚪文的书籍。这些都是跟那些国家贸易的时候,顺便交换回来的。
邢忠又从中找了有趣实用的内容,慢慢的讲给皇帝听。
听了邢忠这些讲述的永康帝也才知道,原来欧罗巴有些国家皇位是可以传给女儿继承的。而且北边那个老毛子的国家,也出了一位武则天似的女皇帝。
然后又不禁心中暗道,看来不管哪国哪代后宫的女人都是不可小觑。皇祖父定下来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还是很有道理的。
皇帝这番想法,邢忠自然不知道。不过他因在御前对答得宜,又升了官。现在成了从五品的侍读学士。
若不是贾政的官职才升了半级,邢忠这位出入官场没多久的新人,可就跟他平级了。
这叫贾政暗自庆幸之余,不免心中有些压力。
王夫人是看着邢家那个破落户的主母,竟然跟自己同样的有了五品宜人诰封,心中难免有些不平之气。
想想她堂堂一个县伯府嫡出大小姐,却跟那没根没基的破落户里出来的女人一样的诰封,难免对贾政有些怨怪。还说是国公府的二老爷,竟然不如一个落魄人家出来的爷们会做官。
不过再想想她那在宫里有大造化的女儿,还有女儿将来生的皇子外孙。心中的郁气才稍稍平复了些。
然后又不得不打起精神,亲自打点出要给邢家送的贺礼。
她这么赏脸亲自操办给邢家的贺礼,一个是因为之前贾政升官和元春封贵人时邢家也特意送来了厚礼。
再一个是因为她得了元春传出来的话,说她若是想要在后宫安稳,前朝就少不了要有助力。像是林家、邢家、王家、史家这些在朝中得用的人家,还是拉拢为上。
因此即便心中有多么不喜,她也对三不五时就来府里小住的岫烟和湘云和颜悦色了不少。至少明面上的照顾一点都不少,虽然这些照拂也不过就是她当着人吩咐王熙凤几句,叫务必好好照看这两个姑娘。
虽然王夫人只说了句话,但至少叫府里的下人都知道了她这个当家太太对那两姑娘的态度。再加上老太太也明确表示出对那两人的喜爱,所以这俩姑娘在荣国府的日子也算过的不错。
岫烟在荣国府的日子过的好,邢母那边也就不再为她操心。现在她正忙着帮甄夫人给干闺女英莲准备嫁妆呢。
原来英莲现在虽然成了正经的官家小姐,但是她小时候被拐的事情在姑苏那一带可是有不少人知晓。这样一来,肯定就会影响将来英莲的婚嫁之事。
于是两家人商议了一回,就对外说英莲三岁那年看元宵灯会走失,却是被邢家捡了回去。
自那以后英莲就由邢家收养,后来两家偶然相认,英莲才回了父母身边。甄大人家为了感激邢家恩德,两家人才认了干亲。也因此两家人才格外亲厚。
总之就是把她幼时被拐子拐走的事情,给圆了过去。加之甄士隐夫妇给她相看亲事的时候,又不看门第家业。只找那家风清正、人口简单又懂事明理的人家。
想看了一圈,后来还是甄士隐给英莲定下他在翰林院比较亲近的一位刘翰林家的嫡次子。
这门亲事还是刘夫人先相中了英莲。
刘夫人尤其喜爱英莲温柔纯善,又见她模样难得的出众,便想把她配给自家小儿子。于是她一察觉甄家给女儿相看亲事,便叫自家老爷主动去跟甄士隐求亲。
另外刘夫人还有一番没说出口的心思。她是看甄家夫妻只有英莲一个独女,想着将来甄家那些家业定然都会留给英莲这个女儿,那不就等于是给了自己儿子吗。即便甄家不把家业给英莲,她也会同意叫儿子的次子姓甄,那样甄家把家业留给亲孙子也是一样的。
刘夫人这番想头倒是没有人知道,她跟自家老爷说也是怜悯甄家无后,怕甄家夫妻老无所依,才同意把一个孙子给甄家。
刘翰林因取中甄士隐为人,本就视他为挚友。自家夫人这番建议即不影响自家传宗接代,又能解决挚友后顾之忧。他听了当然也是赞同的,还夸了夫人贤惠善良。
接下来理所当然的,邢家书房里出现了不少写满了蝌蚪文的书籍。这些都是跟那些国家贸易的时候,顺便交换回来的。
邢忠又从中找了有趣实用的内容,慢慢的讲给皇帝听。
听了邢忠这些讲述的永康帝也才知道,原来欧罗巴有些国家皇位是可以传给女儿继承的。而且北边那个老毛子的国家,也出了一位武则天似的女皇帝。
然后又不禁心中暗道,看来不管哪国哪代后宫的女人都是不可小觑。皇祖父定下来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还是很有道理的。
皇帝这番想法,邢忠自然不知道。不过他因在御前对答得宜,又升了官。现在成了从五品的侍读学士。
若不是贾政的官职才升了半级,邢忠这位出入官场没多久的新人,可就跟他平级了。
这叫贾政暗自庆幸之余,不免心中有些压力。
王夫人是看着邢家那个破落户的主母,竟然跟自己同样的有了五品宜人诰封,心中难免有些不平之气。
想想她堂堂一个县伯府嫡出大小姐,却跟那没根没基的破落户里出来的女人一样的诰封,难免对贾政有些怨怪。还说是国公府的二老爷,竟然不如一个落魄人家出来的爷们会做官。
不过再想想她那在宫里有大造化的女儿,还有女儿将来生的皇子外孙。心中的郁气才稍稍平复了些。
然后又不得不打起精神,亲自打点出要给邢家送的贺礼。
她这么赏脸亲自操办给邢家的贺礼,一个是因为之前贾政升官和元春封贵人时邢家也特意送来了厚礼。
再一个是因为她得了元春传出来的话,说她若是想要在后宫安稳,前朝就少不了要有助力。像是林家、邢家、王家、史家这些在朝中得用的人家,还是拉拢为上。
因此即便心中有多么不喜,她也对三不五时就来府里小住的岫烟和湘云和颜悦色了不少。至少明面上的照顾一点都不少,虽然这些照拂也不过就是她当着人吩咐王熙凤几句,叫务必好好照看这两个姑娘。
虽然王夫人只说了句话,但至少叫府里的下人都知道了她这个当家太太对那两姑娘的态度。再加上老太太也明确表示出对那两人的喜爱,所以这俩姑娘在荣国府的日子也算过的不错。
岫烟在荣国府的日子过的好,邢母那边也就不再为她操心。现在她正忙着帮甄夫人给干闺女英莲准备嫁妆呢。
原来英莲现在虽然成了正经的官家小姐,但是她小时候被拐的事情在姑苏那一带可是有不少人知晓。这样一来,肯定就会影响将来英莲的婚嫁之事。
于是两家人商议了一回,就对外说英莲三岁那年看元宵灯会走失,却是被邢家捡了回去。
自那以后英莲就由邢家收养,后来两家偶然相认,英莲才回了父母身边。甄大人家为了感激邢家恩德,两家人才认了干亲。也因此两家人才格外亲厚。
总之就是把她幼时被拐子拐走的事情,给圆了过去。加之甄士隐夫妇给她相看亲事的时候,又不看门第家业。只找那家风清正、人口简单又懂事明理的人家。
想看了一圈,后来还是甄士隐给英莲定下他在翰林院比较亲近的一位刘翰林家的嫡次子。
这门亲事还是刘夫人先相中了英莲。
刘夫人尤其喜爱英莲温柔纯善,又见她模样难得的出众,便想把她配给自家小儿子。于是她一察觉甄家给女儿相看亲事,便叫自家老爷主动去跟甄士隐求亲。
另外刘夫人还有一番没说出口的心思。她是看甄家夫妻只有英莲一个独女,想着将来甄家那些家业定然都会留给英莲这个女儿,那不就等于是给了自己儿子吗。即便甄家不把家业给英莲,她也会同意叫儿子的次子姓甄,那样甄家把家业留给亲孙子也是一样的。
刘夫人这番想头倒是没有人知道,她跟自家老爷说也是怜悯甄家无后,怕甄家夫妻老无所依,才同意把一个孙子给甄家。
刘翰林因取中甄士隐为人,本就视他为挚友。自家夫人这番建议即不影响自家传宗接代,又能解决挚友后顾之忧。他听了当然也是赞同的,还夸了夫人贤惠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