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钰中秋节回了首都, 一直到国庆假期快结束才回来。回来后听说好吃锅中秋节卖了不少月饼,想到林佩便开车到家属院。
他是外来的人, 得先登记, 然后岗位亭安排人去郑家询问,确认没问题才能进去。
郑家刚吃过午饭, 就看到岗位亭有人来问,听到徐钰的名字, 郑旭东眉头皱了皱眉说“我去看看。”
走到家属房大门,郑旭东一眼看见外面停着的绿色吉普, 一身西装戴着墨镜的青年靠在车旁, 手里捏着根香烟吞云吐雾, 姿态十分骚包。
而在吉普车周围, 站着十来个大人小孩,小孩围着车转着, 很想上去摸一摸。大人们则议论纷纷, 看见郑旭东出来,有人打听问“郑营长, 你家还有这样的亲戚啊”
这样是什么样却没人说。
郑旭东淡淡应了声,走过去说“你怎么来了”
“来送节啊。”徐钰转身打开车门, 像模像样从里面拿出两个袋子,走到郑旭东身边说,“走吧,你家在哪”
郑旭东沉默片刻,带着他进去。
徐钰打扮招摇, 一路上引起无数关注,谁都要上来问一句“郑营长,这是你家亲戚啊”
偏徐钰心里不知道自己打扮多出,笑眯眯说“你们邻居都挺热心。”
等进了院子,更是引起一阵围观,徐钰都进屋了,左右邻居还站在郑家外面往里偷瞄。
赵梅压低声音问“郑营长家还有这样的亲戚那男的看着就不像正经人。”
陈红莲自觉比赵梅见识广,说“你知道啥,现在外面大老板都这么穿,那一套西装你知道多少钱不”
有人消息更灵通“听说他是开车来的,还是首都的车牌。”
“我滴个乖乖,郑家还认识首都人”
林佩听见外面的议论声,让李三妹关门,又对徐钰说“你怎么来了”
“这不是过节嘛,上门来看看。”徐钰没提他回首都的事,问道,“你孩子是不是要生了,我逛百货商店的时候看见俩玩具,你们拆开看看。”
“还有两三个月呢。”林佩边说边拆开礼物。
一共两样东西,一个是木头做的拨浪鼓,红彤彤的很喜庆;另一个包装则要大很多,盒子上印着四驱车的图案,林佩一看便推给徐钰说“不行这太贵重了。”
在八十年代,迷你四驱车可不是什么贫民玩具,这样包装精美的,少说也要普通人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工资。
“这是我给侄子侄女的心意,等他们出生,他们说不要你再还给我。”徐钰把东西放在茶几上,十分无赖地说。
林佩听着都气笑了,一般孩子八九个月才能喊爸妈,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要到一两岁后。更何况孩子懂什么啊,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觉得好玩,便没好气说“我看你是有钱烧的。”
“我可不烧钱,我是守法公民。”徐钰一本正经说。
“我说你有钱没处花。”林佩翻了个白眼。
徐钰噎住,虽然和林佩重逢后,两人也打过几次交道,但林佩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以至于他时常觉得不适应,摸了摸鼻子说“我最大的烦恼的确是挣了钱没地方花。”
林佩闻言也噎住了,不光徐钰不适应她的变化,她有时候也不太适应徐钰的性。原著中徐钰经历家庭变故后,一天比一天深沉,形象是偏沉稳的。前几次见面还好,徐钰表现得比较正经,今天却露了原形,让林佩觉得他人设崩了。
插科打诨后,徐钰说起月饼“我还记得你第一次吃流心月饼的时候,你问了我好久月饼怎么做的,为什么会有蛋黄流出来,我跟你解释了很久,到最后也没解释清楚。”
这些是徐钰和原身的记忆,林佩并不记得,只是微笑听着。
“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你自己都会做流心月饼了,肯定很好吃吧,我还没吃过。”后半句说得有点酸溜溜的,这么多人能吃到林佩做的月饼,偏偏他回来晚了没吃到。
这就是信息传达误差了,刘鹊告诉何升,林佩让保姆做了月饼在家属房卖,但何升告诉徐钰的时候,却说林佩做了月饼在家属房卖。
在徐钰听来就是,林佩命苦,怀孕大着肚子还得做月饼贴补家里。紧跟着想到好吃锅每个月分红不少,夫妻俩能有什么大的开销,还得辛辛苦苦做月饼贴补生活徐钰越想越觉得心酸,越想越觉得不安,所以没提前说一声,火急火燎往驻军基地来。
等进了郑家,徐钰上下左右一打量,好像也不是特别困苦。再一问李三姐的身份,心想郑旭东还算有良心,只是话说得还是有些酸溜溜的。
郑旭东听后则想,我都没吃过我媳妇做的月饼,你还想吃
林佩说“你要吃还不简单,把钱放茶几上,要多少李姐都能给你做。”
李三妹闻言连忙摆手说“想吃我立马给你做,徐同志是林老师的兄弟,我哪个好收你的钱”
虽然闹不明白一个姓徐一个姓林怎么能是兄妹,但李三妹想郑旭东夫妇都这么说那应当是的。
徐钰听出来“你们之前卖月饼,是李姐做的”
“林老师告诉我的方子。”李三妹解释说,“我现在给徐同志做月饼”
徐钰哦了一声说“不用不用,我随口说说,今年是不凑巧,明年我肯定要上门吃李姐做的月饼。”
李三妹笑呵呵的“那敢情好。”
郑旭东“”合着他明年还要中秋节来
郑家就这么大点地方,参观也没什么好参观的,留宿晚上都没地方住,吃过晚饭徐钰就走了。
他一走,陈红莲便找过来,跟林佩打听这是什么亲戚“听说他还是开车来的,车牌是首都那边的,他是不是首都
他是外来的人, 得先登记, 然后岗位亭安排人去郑家询问,确认没问题才能进去。
郑家刚吃过午饭, 就看到岗位亭有人来问,听到徐钰的名字, 郑旭东眉头皱了皱眉说“我去看看。”
走到家属房大门,郑旭东一眼看见外面停着的绿色吉普, 一身西装戴着墨镜的青年靠在车旁, 手里捏着根香烟吞云吐雾, 姿态十分骚包。
而在吉普车周围, 站着十来个大人小孩,小孩围着车转着, 很想上去摸一摸。大人们则议论纷纷, 看见郑旭东出来,有人打听问“郑营长, 你家还有这样的亲戚啊”
这样是什么样却没人说。
郑旭东淡淡应了声,走过去说“你怎么来了”
“来送节啊。”徐钰转身打开车门, 像模像样从里面拿出两个袋子,走到郑旭东身边说,“走吧,你家在哪”
郑旭东沉默片刻,带着他进去。
徐钰打扮招摇, 一路上引起无数关注,谁都要上来问一句“郑营长,这是你家亲戚啊”
偏徐钰心里不知道自己打扮多出,笑眯眯说“你们邻居都挺热心。”
等进了院子,更是引起一阵围观,徐钰都进屋了,左右邻居还站在郑家外面往里偷瞄。
赵梅压低声音问“郑营长家还有这样的亲戚那男的看着就不像正经人。”
陈红莲自觉比赵梅见识广,说“你知道啥,现在外面大老板都这么穿,那一套西装你知道多少钱不”
有人消息更灵通“听说他是开车来的,还是首都的车牌。”
“我滴个乖乖,郑家还认识首都人”
林佩听见外面的议论声,让李三妹关门,又对徐钰说“你怎么来了”
“这不是过节嘛,上门来看看。”徐钰没提他回首都的事,问道,“你孩子是不是要生了,我逛百货商店的时候看见俩玩具,你们拆开看看。”
“还有两三个月呢。”林佩边说边拆开礼物。
一共两样东西,一个是木头做的拨浪鼓,红彤彤的很喜庆;另一个包装则要大很多,盒子上印着四驱车的图案,林佩一看便推给徐钰说“不行这太贵重了。”
在八十年代,迷你四驱车可不是什么贫民玩具,这样包装精美的,少说也要普通人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工资。
“这是我给侄子侄女的心意,等他们出生,他们说不要你再还给我。”徐钰把东西放在茶几上,十分无赖地说。
林佩听着都气笑了,一般孩子八九个月才能喊爸妈,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要到一两岁后。更何况孩子懂什么啊,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觉得好玩,便没好气说“我看你是有钱烧的。”
“我可不烧钱,我是守法公民。”徐钰一本正经说。
“我说你有钱没处花。”林佩翻了个白眼。
徐钰噎住,虽然和林佩重逢后,两人也打过几次交道,但林佩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以至于他时常觉得不适应,摸了摸鼻子说“我最大的烦恼的确是挣了钱没地方花。”
林佩闻言也噎住了,不光徐钰不适应她的变化,她有时候也不太适应徐钰的性。原著中徐钰经历家庭变故后,一天比一天深沉,形象是偏沉稳的。前几次见面还好,徐钰表现得比较正经,今天却露了原形,让林佩觉得他人设崩了。
插科打诨后,徐钰说起月饼“我还记得你第一次吃流心月饼的时候,你问了我好久月饼怎么做的,为什么会有蛋黄流出来,我跟你解释了很久,到最后也没解释清楚。”
这些是徐钰和原身的记忆,林佩并不记得,只是微笑听着。
“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你自己都会做流心月饼了,肯定很好吃吧,我还没吃过。”后半句说得有点酸溜溜的,这么多人能吃到林佩做的月饼,偏偏他回来晚了没吃到。
这就是信息传达误差了,刘鹊告诉何升,林佩让保姆做了月饼在家属房卖,但何升告诉徐钰的时候,却说林佩做了月饼在家属房卖。
在徐钰听来就是,林佩命苦,怀孕大着肚子还得做月饼贴补家里。紧跟着想到好吃锅每个月分红不少,夫妻俩能有什么大的开销,还得辛辛苦苦做月饼贴补生活徐钰越想越觉得心酸,越想越觉得不安,所以没提前说一声,火急火燎往驻军基地来。
等进了郑家,徐钰上下左右一打量,好像也不是特别困苦。再一问李三姐的身份,心想郑旭东还算有良心,只是话说得还是有些酸溜溜的。
郑旭东听后则想,我都没吃过我媳妇做的月饼,你还想吃
林佩说“你要吃还不简单,把钱放茶几上,要多少李姐都能给你做。”
李三妹闻言连忙摆手说“想吃我立马给你做,徐同志是林老师的兄弟,我哪个好收你的钱”
虽然闹不明白一个姓徐一个姓林怎么能是兄妹,但李三妹想郑旭东夫妇都这么说那应当是的。
徐钰听出来“你们之前卖月饼,是李姐做的”
“林老师告诉我的方子。”李三妹解释说,“我现在给徐同志做月饼”
徐钰哦了一声说“不用不用,我随口说说,今年是不凑巧,明年我肯定要上门吃李姐做的月饼。”
李三妹笑呵呵的“那敢情好。”
郑旭东“”合着他明年还要中秋节来
郑家就这么大点地方,参观也没什么好参观的,留宿晚上都没地方住,吃过晚饭徐钰就走了。
他一走,陈红莲便找过来,跟林佩打听这是什么亲戚“听说他还是开车来的,车牌是首都那边的,他是不是首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