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四十四章 (1/2)
燃灯道人意外地看着杨戬“你怎来了我这里莫非子牙那边战事又有什么变数”
杨戬进来时问了引路的道僮,知道燃灯道人自黄河阵后便不曾离开过圆觉洞,有他在此,洞府自非宵小之辈能溜进来搞鬼的。但话说回来,这三盏灯的所在,若没有什么极意外的事发生,原是哪一处也不会有失。
“弟子冒昧,此来是想借老师的琉璃灯一观。”
燃灯道人不禁微怔,琉璃灯本非阵上斗法之用,且即使要用,玉虚宫自有一盏,阐教弟子怎会到灵鹫山来借口中答道“琉璃灯现今不在我手中,乃被一人借去,尚未还来。”
杨戬立时想到那位“大仙师”,忙问道“可是截教真人借去”
燃灯道人摇头“不是。发生何事”
这就出了杨戬意料之外了,当下无法,将之前的事说了一遍。末了,道“敢问以老师观之,可会是别的什么术法”
燃灯道人听罢,皱了皱眉头“倒的确似是此物作祟也罢,你随我去看看便知。”
见他说着站起了身,杨戬有些过意不去“怎好劳动老师奔波但请指点所在,弟子前去一问便是。”
燃灯道人叹了口气“玉虚宫的琉璃灯便在传道大殿之上,如是丢失,来往之人岂会不觉玄都宫那一盏更是就置于老子圣人坐榻之侧。若当真是这东西作乱,八成便是贫道这一盏,不亲自去看看,我也放心不下。”
他既这样说,杨戬就不再推辞。二人出了圆觉洞,驾起遁术向西行去。灵鹫山本就在昆仑之西,此刻更往西行,却是杨戬从未去过的地方了。约行半日之久,方才落下遁术,尚未举目,先觉呼吸一清,浓郁的灵气扑面而来,连元神都有安适之感。这样纯厚的灵气他只在昆仑山玉虚宫所在才感受过,与此相比,眼前的巍峨崇山、清幽碧水虽也是世间罕见的景致,已全不足以引他注意。
燃灯道人见他惊讶,便道“此地唤作灵山,你可听说过西方道门”
杨戬这才恍然“是,曾听师父谈及。天下修行门派不计其数,四极之广,多有境界独到者。西方灵山一脉外修金刚、内结舍利,功法神妙处不在我三清道门之下。”
燃灯道人点点头,正要继续说下去,却见山门前的道僮已经迎了上来。
两个童子认得他,行过礼,张口说了几句话,用的却非中土语言。杨戬只听燃灯道人用同样的语言回答了几句,便有一人快步离去,另一人则留下来,引了他们徐徐向山上行去。
燃灯道人这才继续道“西方修行者以灵山道门为尊,开创宗门的两位教主,长者道号接引,次者道号准提。接引道兄功法独特,法身不动而神游四海,七千年前在菩提树下入定,至今还未醒来,教中事务皆是准提道兄主持。”
话正说着,就闻山上一人笑道“燃灯道友许久未来,今日怎得闲情”说的正是中土语言。
杨戬抬头望去,就见石阶之上站了一人,双挽道髻,黄面微须,形容枯瘦若病,然一双眼睛却是莹润蕴藉,湛湛有神。立在那里,袍袖临风,若动若静,仔细看去,就觉他气息于虚实明灭之间浩若烟海,修为竟还在燃灯道人之上
引路童子早已行礼让到了一边,燃灯道人快步趋上“道兄怎得如此客气,竟亲自相迎。”
那道人与他颇是熟稔,含笑见礼,乃看向杨戬“这位小友不曾见过,想是远客。”
燃灯道人抬手道“这位是中土阐教门下清源妙道真君。”
杨戬已经猜出这人身份,行礼道“末学弟子,冒昧来访,有扰教主。”
准提道人很是和气,还礼微笑道“久仰三清盛名,小友年纪轻轻竟得修为如此,中土之地果然人才辈出。”
略作寒暄,燃灯道人便道“道兄恕我无礼,贫道此来,乃是有一事动问。”
准提道人微有讶色,便侧身道“如此,请入内说话。”
二人随着准提道人入大殿落座,燃灯道人立刻问道“道兄向者从我处借去的琉璃灯可还在”
准提道人不解“自是在的。”
燃灯道人又道“道兄近日可曾见过”
“这却不曾。”准提道人被他问得不明所以,索性解释道,“我灵山弟子道法初成,都会入人世生活百载,勘悟红尘生死聚散。凡决心向道者,回归山门之后,都会将此番红尘见闻及感受体悟记录下来,收入藏经塔。近来师兄有破关之兆,贫道乃择几十名弟子将历年记录重新做一整理。因此事于他们也是机缘,贫道便借了道友的明识之宝,助他们洞观红尘。藏经塔自当日闭门,已有三十年无人进出过了。”
燃灯道人长叹一声“道兄还是开门看一下吧。”
准提道人已料到那灯必是牵扯上了什么事端,他也爽快,索性道“两位请随我同行。”
灵山开宗也已逾万年之久,殿宇巍峨不让三清道门,形制也大异于中土。准提道人引着他们穿过数重院落,在一座高塔前停下脚步。他抬手覆在门上,此处本设有间隔法术,使内外音声互不相扰。知法术完好无损,他微微用力,推开了沉重的大门。
随着两扇木门洞开,三人眼前顿时被一片白光充斥,有物自塔内大放光芒,耀得殿室内外一片通明,竟是对面不得视物。
修道
杨戬进来时问了引路的道僮,知道燃灯道人自黄河阵后便不曾离开过圆觉洞,有他在此,洞府自非宵小之辈能溜进来搞鬼的。但话说回来,这三盏灯的所在,若没有什么极意外的事发生,原是哪一处也不会有失。
“弟子冒昧,此来是想借老师的琉璃灯一观。”
燃灯道人不禁微怔,琉璃灯本非阵上斗法之用,且即使要用,玉虚宫自有一盏,阐教弟子怎会到灵鹫山来借口中答道“琉璃灯现今不在我手中,乃被一人借去,尚未还来。”
杨戬立时想到那位“大仙师”,忙问道“可是截教真人借去”
燃灯道人摇头“不是。发生何事”
这就出了杨戬意料之外了,当下无法,将之前的事说了一遍。末了,道“敢问以老师观之,可会是别的什么术法”
燃灯道人听罢,皱了皱眉头“倒的确似是此物作祟也罢,你随我去看看便知。”
见他说着站起了身,杨戬有些过意不去“怎好劳动老师奔波但请指点所在,弟子前去一问便是。”
燃灯道人叹了口气“玉虚宫的琉璃灯便在传道大殿之上,如是丢失,来往之人岂会不觉玄都宫那一盏更是就置于老子圣人坐榻之侧。若当真是这东西作乱,八成便是贫道这一盏,不亲自去看看,我也放心不下。”
他既这样说,杨戬就不再推辞。二人出了圆觉洞,驾起遁术向西行去。灵鹫山本就在昆仑之西,此刻更往西行,却是杨戬从未去过的地方了。约行半日之久,方才落下遁术,尚未举目,先觉呼吸一清,浓郁的灵气扑面而来,连元神都有安适之感。这样纯厚的灵气他只在昆仑山玉虚宫所在才感受过,与此相比,眼前的巍峨崇山、清幽碧水虽也是世间罕见的景致,已全不足以引他注意。
燃灯道人见他惊讶,便道“此地唤作灵山,你可听说过西方道门”
杨戬这才恍然“是,曾听师父谈及。天下修行门派不计其数,四极之广,多有境界独到者。西方灵山一脉外修金刚、内结舍利,功法神妙处不在我三清道门之下。”
燃灯道人点点头,正要继续说下去,却见山门前的道僮已经迎了上来。
两个童子认得他,行过礼,张口说了几句话,用的却非中土语言。杨戬只听燃灯道人用同样的语言回答了几句,便有一人快步离去,另一人则留下来,引了他们徐徐向山上行去。
燃灯道人这才继续道“西方修行者以灵山道门为尊,开创宗门的两位教主,长者道号接引,次者道号准提。接引道兄功法独特,法身不动而神游四海,七千年前在菩提树下入定,至今还未醒来,教中事务皆是准提道兄主持。”
话正说着,就闻山上一人笑道“燃灯道友许久未来,今日怎得闲情”说的正是中土语言。
杨戬抬头望去,就见石阶之上站了一人,双挽道髻,黄面微须,形容枯瘦若病,然一双眼睛却是莹润蕴藉,湛湛有神。立在那里,袍袖临风,若动若静,仔细看去,就觉他气息于虚实明灭之间浩若烟海,修为竟还在燃灯道人之上
引路童子早已行礼让到了一边,燃灯道人快步趋上“道兄怎得如此客气,竟亲自相迎。”
那道人与他颇是熟稔,含笑见礼,乃看向杨戬“这位小友不曾见过,想是远客。”
燃灯道人抬手道“这位是中土阐教门下清源妙道真君。”
杨戬已经猜出这人身份,行礼道“末学弟子,冒昧来访,有扰教主。”
准提道人很是和气,还礼微笑道“久仰三清盛名,小友年纪轻轻竟得修为如此,中土之地果然人才辈出。”
略作寒暄,燃灯道人便道“道兄恕我无礼,贫道此来,乃是有一事动问。”
准提道人微有讶色,便侧身道“如此,请入内说话。”
二人随着准提道人入大殿落座,燃灯道人立刻问道“道兄向者从我处借去的琉璃灯可还在”
准提道人不解“自是在的。”
燃灯道人又道“道兄近日可曾见过”
“这却不曾。”准提道人被他问得不明所以,索性解释道,“我灵山弟子道法初成,都会入人世生活百载,勘悟红尘生死聚散。凡决心向道者,回归山门之后,都会将此番红尘见闻及感受体悟记录下来,收入藏经塔。近来师兄有破关之兆,贫道乃择几十名弟子将历年记录重新做一整理。因此事于他们也是机缘,贫道便借了道友的明识之宝,助他们洞观红尘。藏经塔自当日闭门,已有三十年无人进出过了。”
燃灯道人长叹一声“道兄还是开门看一下吧。”
准提道人已料到那灯必是牵扯上了什么事端,他也爽快,索性道“两位请随我同行。”
灵山开宗也已逾万年之久,殿宇巍峨不让三清道门,形制也大异于中土。准提道人引着他们穿过数重院落,在一座高塔前停下脚步。他抬手覆在门上,此处本设有间隔法术,使内外音声互不相扰。知法术完好无损,他微微用力,推开了沉重的大门。
随着两扇木门洞开,三人眼前顿时被一片白光充斥,有物自塔内大放光芒,耀得殿室内外一片通明,竟是对面不得视物。
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