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二十七章 (1/2)
杨戬在将醒未醒之时,身边熟悉的气息让他恍惚以为自己身在玉泉山,心中十分安稳。及意识渐明,之前战事中的种种方才纷至沓来。急睁开眼,坐起身时却不禁怔了怔,目光所及竟是他在姜子牙相府的房间。
玉鼎真人见他醒来,问道“可有受伤”
杨戬还有些混乱,呆呆地摇了摇头,片刻惊道“师父我怎么在这里我们怎么出的阵你受伤了吗其他人呢”
玉鼎真人不急不忙地道“师尊已至。”
杨戬顿住,他知道师父的习惯,既然玉鼎真人只说了这么一句话,那就表示这一句话已经回答了他所有的问题。上清元始天尊竟然亲自来了杨戬无法克制内心的震惊,这场原本只是凡人改朝换代的战争,却接连将高居仙山的修道者们牵引进来,现在竟然连三清之尊都被迫步入凡尘,这这到底要铺展出什么样的终局
他无需再问师叔伯与几个师兄弟现下如何,圣人之威临下,无论之前是什么样的危局,自然都会如灰尘一样飘散,还会有何危险只是三霄仙子倾身祭阵,阵破之时纵然元始天尊无意诛戮,怕是也无善存之理了
僵持到最后的时候,他已经无法维持感知,然不知为何,此刻想象起来,却仿佛能清晰看到元始天尊缓缓步入阵中的情景,他没有做什么,所有拦阻他的东西就好像太阳下的积雪一样,飞快地在他面前消融了。没有威压,没有锋芒,那种自然而然,就好像他只是从苍穹之上随意向大地看了一眼,万物俯首。纯然博大,这就是圣人的力量杨戬忍不住轻轻战栗了一下,心底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丝敬畏。
玉鼎真人看着他“能感应到圣人的境界,你的玄功开始进入第三重了。”
杨戬怔住,心中一时不知是何感受。他玄功六转大成之后,不知为何便停滞在了这里,始终无法进窥最后三转。来西岐之前,他曾闭十年小关以静心,却分明觉得心神凝定,没有丝毫杂念扰乱。终于不得已去请教师父,却被玉鼎真人打发到了西岐来。
凡人的世界他并不陌生,从出生到拜入道门,他曾在这里生活过十五年。尤其是从七岁到十五岁的八年里,父兄亡逝,母困囹圄,他带着妹妹辗转求存,可谓历尽艰辛。即使之后又度过了更加漫长的三百年岁月,那短短的十五年人世生活也深深记在他心里,无时或忘。玉鼎真人在他最危难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并非巧合,他当年劈山救母用的盘古开天斧正是取自昆仑山腹,神器之失,元始天尊自有所觉。彼时正值玉鼎真人远游归来,随侍在侧,元始天尊便命弟子算前后因果。杨戬年纪虽小,见闻却是得自母亲,瑶姬公主自幼依兄嫂而居,凌霄、瑶池二圣一王九州一主四海,见闻之广可谓当世无人能及。杨戬心智极明,知道救母之事只有一次动手的机会,绝不容失败,所以普天下多少利器全不看一眼,不惜心力将这开天第一神兵取到手中。玉鼎真人胸罗万象,却当真没见过开天神斧,杨戬与其心神融合,显示于卦象也是明暗交错,竟然算之不出,迷惑之余追寻而去,这才有了之后的西海之遇。
若非元始天尊出面给了天庭一个台阶,当初闹得那般惊天动地的事,也不是轻易就能了结的。杨戬心里对师父始终感激,不仅为母亲得道门之助终于平安脱困,也同样为他收留了事后无处可去的自己。母亲悲苦多年,能归天庭旧居安养是好事,有王母照看,也不会受人冷待。但妹妹小小女孩可以娇养母亲膝下,杨戬却绝不能容忍自己与杀害父兄的仇人日日相对。他不想母亲在兄长与儿子之间为难,也不愿妹妹再跟着自己流离颠簸,这份恨意就只能死死压到心底,他一个字都没有提过。不能报仇,不用救母,妹妹也不需他来照顾,如果不是玉鼎真人带他回了玉泉山,他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里,做些什么。
天化、哪吒他们来到西岐都很快活,毕竟以他们的年纪,山居清修的日子还是寂寞得很。但同样的年纪,杨戬几乎是以一种历尽沧桑的疲惫心情跟着玉鼎真人去了玉泉山。三百年枯居寂坐,心如止水,便是玉鼎真人当初也没有他这样的修为进境。他安心于这样的宁静生活,丝毫不以为枯燥,连偶尔去探望母亲、妹妹也是来去匆匆。
此番再入尘世,他其实不是很情愿。但他知道玉鼎真人平日里虽然对他的修行半句不问,却是万事了然于心,言不轻发,出必有因。他入门三百年,对师父日益钦服敬重,但有所命,向来是先照着做,原因慢慢再想。
而师父的确是对的,在三百年后的今天,这个喧闹的尘世对他而言还是那么熟悉。人依然是那个样子,人心也依然是那个样子,他可以没有丝毫生疏地融入这个世界里,就像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些日子他恍惚有种错觉,好像时光曾经停
玉鼎真人见他醒来,问道“可有受伤”
杨戬还有些混乱,呆呆地摇了摇头,片刻惊道“师父我怎么在这里我们怎么出的阵你受伤了吗其他人呢”
玉鼎真人不急不忙地道“师尊已至。”
杨戬顿住,他知道师父的习惯,既然玉鼎真人只说了这么一句话,那就表示这一句话已经回答了他所有的问题。上清元始天尊竟然亲自来了杨戬无法克制内心的震惊,这场原本只是凡人改朝换代的战争,却接连将高居仙山的修道者们牵引进来,现在竟然连三清之尊都被迫步入凡尘,这这到底要铺展出什么样的终局
他无需再问师叔伯与几个师兄弟现下如何,圣人之威临下,无论之前是什么样的危局,自然都会如灰尘一样飘散,还会有何危险只是三霄仙子倾身祭阵,阵破之时纵然元始天尊无意诛戮,怕是也无善存之理了
僵持到最后的时候,他已经无法维持感知,然不知为何,此刻想象起来,却仿佛能清晰看到元始天尊缓缓步入阵中的情景,他没有做什么,所有拦阻他的东西就好像太阳下的积雪一样,飞快地在他面前消融了。没有威压,没有锋芒,那种自然而然,就好像他只是从苍穹之上随意向大地看了一眼,万物俯首。纯然博大,这就是圣人的力量杨戬忍不住轻轻战栗了一下,心底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丝敬畏。
玉鼎真人看着他“能感应到圣人的境界,你的玄功开始进入第三重了。”
杨戬怔住,心中一时不知是何感受。他玄功六转大成之后,不知为何便停滞在了这里,始终无法进窥最后三转。来西岐之前,他曾闭十年小关以静心,却分明觉得心神凝定,没有丝毫杂念扰乱。终于不得已去请教师父,却被玉鼎真人打发到了西岐来。
凡人的世界他并不陌生,从出生到拜入道门,他曾在这里生活过十五年。尤其是从七岁到十五岁的八年里,父兄亡逝,母困囹圄,他带着妹妹辗转求存,可谓历尽艰辛。即使之后又度过了更加漫长的三百年岁月,那短短的十五年人世生活也深深记在他心里,无时或忘。玉鼎真人在他最危难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并非巧合,他当年劈山救母用的盘古开天斧正是取自昆仑山腹,神器之失,元始天尊自有所觉。彼时正值玉鼎真人远游归来,随侍在侧,元始天尊便命弟子算前后因果。杨戬年纪虽小,见闻却是得自母亲,瑶姬公主自幼依兄嫂而居,凌霄、瑶池二圣一王九州一主四海,见闻之广可谓当世无人能及。杨戬心智极明,知道救母之事只有一次动手的机会,绝不容失败,所以普天下多少利器全不看一眼,不惜心力将这开天第一神兵取到手中。玉鼎真人胸罗万象,却当真没见过开天神斧,杨戬与其心神融合,显示于卦象也是明暗交错,竟然算之不出,迷惑之余追寻而去,这才有了之后的西海之遇。
若非元始天尊出面给了天庭一个台阶,当初闹得那般惊天动地的事,也不是轻易就能了结的。杨戬心里对师父始终感激,不仅为母亲得道门之助终于平安脱困,也同样为他收留了事后无处可去的自己。母亲悲苦多年,能归天庭旧居安养是好事,有王母照看,也不会受人冷待。但妹妹小小女孩可以娇养母亲膝下,杨戬却绝不能容忍自己与杀害父兄的仇人日日相对。他不想母亲在兄长与儿子之间为难,也不愿妹妹再跟着自己流离颠簸,这份恨意就只能死死压到心底,他一个字都没有提过。不能报仇,不用救母,妹妹也不需他来照顾,如果不是玉鼎真人带他回了玉泉山,他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里,做些什么。
天化、哪吒他们来到西岐都很快活,毕竟以他们的年纪,山居清修的日子还是寂寞得很。但同样的年纪,杨戬几乎是以一种历尽沧桑的疲惫心情跟着玉鼎真人去了玉泉山。三百年枯居寂坐,心如止水,便是玉鼎真人当初也没有他这样的修为进境。他安心于这样的宁静生活,丝毫不以为枯燥,连偶尔去探望母亲、妹妹也是来去匆匆。
此番再入尘世,他其实不是很情愿。但他知道玉鼎真人平日里虽然对他的修行半句不问,却是万事了然于心,言不轻发,出必有因。他入门三百年,对师父日益钦服敬重,但有所命,向来是先照着做,原因慢慢再想。
而师父的确是对的,在三百年后的今天,这个喧闹的尘世对他而言还是那么熟悉。人依然是那个样子,人心也依然是那个样子,他可以没有丝毫生疏地融入这个世界里,就像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些日子他恍惚有种错觉,好像时光曾经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