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一方牛皮纸信封从号房窗户塞了进来。
陆渊文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拿出试卷。
考题类型和府试并无区别,还是帖经、墨义、杂学三部分,只是难度高出许多。
尤其是墨义部分,很多题目出自晦涩难懂的易,也就是周易,不是能轻松对付的。
做到这里时,陆渊文耳边时不时传来一两声哀怨的叹息。
与县试时相比,陆渊文做题时更多出几分谨慎,少了些行云流水。
当人全身心投入答卷时,时光往往过得飞快。
等做完墨义部分抬头,陆渊文方觉日头已经偏西。
尽管时间已经不充裕,但肚内传来的强烈饥饿感还是迫使他停下笔,吃些馒头。
陆渊文一面将馒头塞进嘴里,一面看着接下来杂学部分的题目。
律法部分的题和刘先生介绍过的似乎不大一样。
按他所言,律法部分应当只考记忆性内容,熟读一部大宣律即可应付。
可自己看见的考题,却是在考律法的应用,正应了之前有些大臣想在科举中考察律法应用的传言。
题目大概意思是,窃贼行窃某甲,某甲发现后,与其互殴。斗殴中窃贼一臂折断。窃贼回家后,其家人纠集宗族,日日前往某甲处闹事求偿。若对簿公堂,官府当如何断案
案子的是非曲直一眼就能看出来窃贼及其家人理亏,某甲理直。
应判某甲胜讼,惩戒窃贼及其家人、族人。
但陆渊文又觉得问题似乎没那么简单。
大宣律除了具体条文,还有一系列纲领性的规定,比如亲亲相隐,官员应秉承息诉止争的原则断案。
要命的就是息诉止争这四个字。
很多时候,断案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牺牲是非曲直,判案时首鼠两端,也就是俗称的和稀泥。
就比如试卷上的这道题,放在现实中,大多数审案官员都会要求某甲赔偿一些医药费用,好让窃贼亲属宗族不继续闹事。
尽管某甲在这件事中,没有任何过错。
这很让人胸闷,但也是现实。
和稀泥者往往被称为练达精明,秉公断案者却被视作不谙世事。
陆渊文有些踌躇。
按照息诉止争的原则组织答案,分数应该不会低,但这不符合他的内心想法。
但要是秉公断案风险又很大,搞不好会被考官当成不明世事的愣头青,判一个低分。
他突然想到那日赶路时,碰见的命案现场。
泼皮滋事,县令为了息事宁人,命无辜的事主赔偿。
事主蒙冤,心中不忿,再度与泼皮发生口角时,竟至杀人
若当初县令没有和稀泥,又怎会又后面的命案
泼皮烂命一条,死不足惜,只是可怜了事主和他一家老小
和稀泥的做法,看似圆滑,却是埋下了更深层,更致命的矛盾。
理直者反遭惩罚,心怀怨恨;理屈无赖者尝到甜头,日后更加横行无忌。
天长日久,怎能不爆发祸端风俗怎么可能不日益浇薄
不能按和稀泥的思路组织答案。
但同时,也要兼顾到息诉止争的原则若出题者就是想考核息诉止争这一纲领,这样也可以避免被评低分。
想着想着,一篇答案已经在脑海中形成。
某甲理直,理应胜讼;窃贼无耻,其亲属无赖,应
陆渊文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拿出试卷。
考题类型和府试并无区别,还是帖经、墨义、杂学三部分,只是难度高出许多。
尤其是墨义部分,很多题目出自晦涩难懂的易,也就是周易,不是能轻松对付的。
做到这里时,陆渊文耳边时不时传来一两声哀怨的叹息。
与县试时相比,陆渊文做题时更多出几分谨慎,少了些行云流水。
当人全身心投入答卷时,时光往往过得飞快。
等做完墨义部分抬头,陆渊文方觉日头已经偏西。
尽管时间已经不充裕,但肚内传来的强烈饥饿感还是迫使他停下笔,吃些馒头。
陆渊文一面将馒头塞进嘴里,一面看着接下来杂学部分的题目。
律法部分的题和刘先生介绍过的似乎不大一样。
按他所言,律法部分应当只考记忆性内容,熟读一部大宣律即可应付。
可自己看见的考题,却是在考律法的应用,正应了之前有些大臣想在科举中考察律法应用的传言。
题目大概意思是,窃贼行窃某甲,某甲发现后,与其互殴。斗殴中窃贼一臂折断。窃贼回家后,其家人纠集宗族,日日前往某甲处闹事求偿。若对簿公堂,官府当如何断案
案子的是非曲直一眼就能看出来窃贼及其家人理亏,某甲理直。
应判某甲胜讼,惩戒窃贼及其家人、族人。
但陆渊文又觉得问题似乎没那么简单。
大宣律除了具体条文,还有一系列纲领性的规定,比如亲亲相隐,官员应秉承息诉止争的原则断案。
要命的就是息诉止争这四个字。
很多时候,断案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牺牲是非曲直,判案时首鼠两端,也就是俗称的和稀泥。
就比如试卷上的这道题,放在现实中,大多数审案官员都会要求某甲赔偿一些医药费用,好让窃贼亲属宗族不继续闹事。
尽管某甲在这件事中,没有任何过错。
这很让人胸闷,但也是现实。
和稀泥者往往被称为练达精明,秉公断案者却被视作不谙世事。
陆渊文有些踌躇。
按照息诉止争的原则组织答案,分数应该不会低,但这不符合他的内心想法。
但要是秉公断案风险又很大,搞不好会被考官当成不明世事的愣头青,判一个低分。
他突然想到那日赶路时,碰见的命案现场。
泼皮滋事,县令为了息事宁人,命无辜的事主赔偿。
事主蒙冤,心中不忿,再度与泼皮发生口角时,竟至杀人
若当初县令没有和稀泥,又怎会又后面的命案
泼皮烂命一条,死不足惜,只是可怜了事主和他一家老小
和稀泥的做法,看似圆滑,却是埋下了更深层,更致命的矛盾。
理直者反遭惩罚,心怀怨恨;理屈无赖者尝到甜头,日后更加横行无忌。
天长日久,怎能不爆发祸端风俗怎么可能不日益浇薄
不能按和稀泥的思路组织答案。
但同时,也要兼顾到息诉止争的原则若出题者就是想考核息诉止争这一纲领,这样也可以避免被评低分。
想着想着,一篇答案已经在脑海中形成。
某甲理直,理应胜讼;窃贼无耻,其亲属无赖,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