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卫青毫无关系,皇姐的怨气,是冲着母后和他来的。
    与其静待事情发展不如先下手为强,刘彻早上特意跑到长乐宫亲自和王太后诉说此事,却悄然隐去卫青不提,把王太后注意力全部引到了平阳公主身上,接下来吵也好,闹也好,横竖先把卫青摘了出去。
    解决完这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刘彻心下稍安,放松下来之后就开始磨着牙琢磨怎么处罚某个给他惹事的家伙。漂亮的小宫女端来清凉的瓜果摆在面前的几案上,刘彻顺手拿起一个果子咬了两口,就见一个内侍捧着几卷竹简走了进来,说是卫青呈给陛下的。
    刘彻挑挑眉,卫青给他上书难道是出了什么不能当面说的大事吗不过打开竹简扫了一眼,刘彻便知道眼前的文章不是卫青写的,卫青的字是他逼着练出来的,字如人秀逸淳和,而手中竹简上的字苍劲急涩,非年轻人可有。
    “卫青几时来的还说了什么吗”
    “回陛下,卫大夫一早就到了,除了叮嘱我们把这几卷书简交给陛下,只说了这是一位名叫主父偃的先生的策论,请陛下御览。”
    刘彻听完就有些不大高兴,他一向厌恶他舅舅武安侯田蚡借着向他举贤的名号而肆意在朝堂安插自己党羽的行为,他的心思卫青自然是知道的,如今怎么明知故犯呢
    不过虽然不大高兴,面前的竹简刘彻还是继续看了下去。主父偃所言策论一共九事,第一件事是劝谏不要征伐匈奴,刘彻粗略扫了几眼就翻了过去,而从第二件事开始,刘彻放下了手里正在吃的果子。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主父偃洋洋洒洒数百字,在策论之中痛陈当今诸侯国势力过于庞大对于国家的危害。当年高祖皇帝刘邦为了巩固刘氏江山,大肆封赏刘姓宗室子弟为王,这些王侯所辖封国面积广大,独立在外,统治一方,高祖和吕后在世之时尚且无事,等到后来文帝继位,各诸侯王势力随着时间推移也更加稳固,便有那胆大的觊觎长安的帝位,谋反叛乱。好在文帝也是个颇有手段的主,几场小叛乱都没在他手里翻出什么大的浪花。
    然而到了景帝时期,由吴王刘濞牵头其他六王响应,一场七王大叛乱轰轰烈烈地折腾了好一顿,虽然最后景帝胜利平息了叛乱,然而国内混战同袍相杀,又有多少百姓和汉家士卒无辜惨死于战火之中
    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不仅是为了巩固皇家的权力,也是为了国家的安稳。这是祖父、父皇都曾为之努力过的,历经两代的未竟之业。
    如今坐上汉家天子之位的刘彻,又何尝没有忧虑过这个问题又何尝不想在自己手中把这个问题做个终结
    只不过如此关系巨大的国之重任,非要遇到一个合适的时机,遇到一个合适的人不可。二十年前,父皇接受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颁布削藩令,意图削减赵王、楚王、胶西王、吴王的势力,直接导致了七王叛乱。七王当时叛乱的口号是“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父皇从多个角度考虑,干脆利落地先把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之后眼见七王还不肯退兵,才发兵剿灭叛乱。
    虽然父皇腰斩晁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有晁错这个前车之鉴在此,如今还有几个臣子胆敢掺和削藩自登基以来,自己数次在全国范围内招贤纳士,看过的策论无数,却无一人的策论涉及过这个方面,好啊,今天总算让朕撞见一个不怕死的来了
    刘彻兴奋地拍案而起,“春陀,去把这个叫主父偃的给朕找来”
    站在旁边的春陀被刘彻一嗓子吓了一大跳,不过他反应多机灵啊,马上往外跑,“是是,奴婢马上去。”
    “等等,”春陀还没跑出门,又被刘彻叫住了,刘彻的表情变了几遍,似乎很是纠结,“这个,是谁送来的着”
    面对刘彻明显犯傻的问题,春陀也不敢笑,老实回答“回陛下,是卫大夫送来的。”
    “哦。”刘彻哦了一声,沉默了一会,重新坐下了,“你先不要惊动其他人,悄悄给朕查查主父偃的底细,还有他和卫青的关系,回来告诉朕。”
    “诺。”春陀好奇地眨眨眼,领命而去。

章节目录

长安北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芦花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芦花白并收藏长安北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