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缓缓止了笑,想起今天召王凉之进宫的主要原因,“今日召你进宫一来是为了叙叙旧,二来是有件事想拜托你。”
来了来了,皇后果然另有图谋了。王凉之反倒不心慌了,“不知是何事让娘娘发愁”
皇后半倚在靠垫上,悠悠道“这宫中的规矩,你也瞧见了吧”
王凉之面上点一点头,心里又陷入一片懵逼。这一路上她的心都在悬着,哪有空看什么规不规矩。不过她不知道,原主肯定是知道的,所以不知道也得装作知道。
又听见皇后说“本宫把你当自家人看就不拐弯抹角了。这宫中规矩是越发不像话,本宫有心教治却有心无力,想问你要几个丫鬟替本宫分担分担。”
王凉之恍然大悟,原来是问她要人来了。皇后这是看上千叶了她连忙道“多谢娘娘赏识,只是府上丫鬟参差不齐,待臣女精挑几个丫鬟再给娘娘送来。”
皇后笑了,随手一指殿下的千叶,笑说“这个小丫头就挺不错的,立得住规矩。”
常人第一次进宫多少有些怕,这个小丫头却稳稳当当,规矩行云流水,不见一点畏怯,是一个可用之才。
果然是看上千叶了。这后宫剧后宫小说她没少看过,充分了解后宫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更何况把千叶交到死对头手里,不知道要受多少罪吃多少苦头。她这个做小姐的,不能把千叶往火坑里推。反正迟早要跟皇后杠上的,这个犊子她护定了。
王凉之不假言辞道“恕臣女不能割爱,千叶自小就跟在臣女身边伺候。”
皇后一愣,莞尔笑了起来,“好,那本宫就不强人所难了。不过,挑丫鬟的事就让许嬷嬷去做吧。”话音刚落,不给王凉之回绝的机会,她又道“本宫累了,你先告退吧。”
王凉之动了动唇,但皇后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也只能起身告退。
待王凉之一行人离去,坤宁宫又恢复到了宁静。皇后闭目养神,少间才道“许嬷嬷,明日你去王府挑几个丫鬟回来。动作麻利点,免得落了陛下口舌,说本宫不上心打理后宫。”
“是,娘娘。”许嬷嬷低声应诺。
皇后像是想起什么了,又说道“去尚服局挑几匹绸缎给王凉之送去,给她多制几身衣裳,这一身白看着晦气。”
“是,娘娘。”许嬷嬷再次应诺,又张了张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皇后睇她一眼,“有什么话尽管说。”
“娘娘,您这是何意”皇后娘娘真把王凉之当成自己人了虽说她当嬷嬷几十年了,可轮到规矩还真不如王凉之身边的丫头,也难怪圣上会恼羞成怒。那样出挑的规矩,这宫里恐怕无人能及。
宫中的规矩是该治一治,圣上那边才能有个交代。问王凉之要人乃无奈之举,可是要谁又是一个大问题,既能解决问题又不留后患。娘娘一开口要了王凉之的贴身丫鬟,那可是实打实是王凉之的人,在这宫里就是王凉之的眼线。
虽是这宫里到处是眼线,但娘娘要来的人明面上就是娘娘的人,少不了要费心看着,娘娘又给王凉之赏赐绸缎。是把王凉之当成自己人了那表小姐该怎么办
皇后也不多说什么,淡道“王凉之是陛下亲指的太子妃。”
许嬷嬷怔了怔,看来娘娘是认了王凉之这个儿媳了。她懂了,娘娘是用心良苦为王凉之铺路。把王凉之的人放进宫里,成为王凉之在宫里的眼线,方便王凉之日后统管后宫。只可惜呀,王凉之不懂娘娘的苦心。
“柔妃娘娘”说到一半,许嬷嬷又止了后话。
今日,王凉之是彻底把柔妃娘娘给得罪了。若王凉之的人进宫,恐怕少不了柔妃娘娘蹉跎。难怪娘娘把挑人重任指给她了,要是不明事理的丫头进宫,做事毛手毛脚的,被柔妃娘娘一个帽子扣下来怕是大罪,皆时娘娘、王府都会受到牵连。
皇后笑了,开怀得轻笑起来,“容她横一阵子。”
她好久没有这么痛快过了,自从进宫后就一直憋着一口气,以前是淑妃现在是柔妃。柔妃是掀不起什么水花的,她只需要耐心忍耐一段时间。
柔妃是不敢要孩子的,淑妃就是她的前车之鉴。想当年,淑妃也是艳绝后宫,陛下日日在她宫里歇着,更比她先诞下皇子,陛下的第一个皇子大皇子。然而诞下皇子之后,淑妃的容貌身姿见衰,陛下就再也不去她宫中了。
诞下大皇子又如何独宠后宫又如何这男人呀,是最势力的东西。一旦失去了资本,在他们眼里连茅厕里的石头都不如。淑妃出身高门大户都是这个下场,更何况小门小户的柔妃了。什么身子骨弱全是假话,柔妃只是赌不起去要一个孩子而已。
她看得明白,所以心中不急。可惜呀她的亲侄女,杜家嫡小姐却看不明白这个道理,畏畏怯怯让她作呕。比起她,她更喜欢王凉之,身上一股狠劲,拎得清白又不怕事。
她问王凉之要贴身丫鬟,就想探一探王凉之的态度,结果倒让她喜出望外了。甭管利不利益,先护犊子再说,倒是一个真性情人。想来也是,不清不楚把自己人交在她手里,还不知道会遭什么罪。比起那些利益,更不愿自己人去冒这个风险。
这么想来跟王凉之同一条战线,好像很不错,至少今后会很有趣,柔妃的好日子也要到头了。
来了来了,皇后果然另有图谋了。王凉之反倒不心慌了,“不知是何事让娘娘发愁”
皇后半倚在靠垫上,悠悠道“这宫中的规矩,你也瞧见了吧”
王凉之面上点一点头,心里又陷入一片懵逼。这一路上她的心都在悬着,哪有空看什么规不规矩。不过她不知道,原主肯定是知道的,所以不知道也得装作知道。
又听见皇后说“本宫把你当自家人看就不拐弯抹角了。这宫中规矩是越发不像话,本宫有心教治却有心无力,想问你要几个丫鬟替本宫分担分担。”
王凉之恍然大悟,原来是问她要人来了。皇后这是看上千叶了她连忙道“多谢娘娘赏识,只是府上丫鬟参差不齐,待臣女精挑几个丫鬟再给娘娘送来。”
皇后笑了,随手一指殿下的千叶,笑说“这个小丫头就挺不错的,立得住规矩。”
常人第一次进宫多少有些怕,这个小丫头却稳稳当当,规矩行云流水,不见一点畏怯,是一个可用之才。
果然是看上千叶了。这后宫剧后宫小说她没少看过,充分了解后宫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更何况把千叶交到死对头手里,不知道要受多少罪吃多少苦头。她这个做小姐的,不能把千叶往火坑里推。反正迟早要跟皇后杠上的,这个犊子她护定了。
王凉之不假言辞道“恕臣女不能割爱,千叶自小就跟在臣女身边伺候。”
皇后一愣,莞尔笑了起来,“好,那本宫就不强人所难了。不过,挑丫鬟的事就让许嬷嬷去做吧。”话音刚落,不给王凉之回绝的机会,她又道“本宫累了,你先告退吧。”
王凉之动了动唇,但皇后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也只能起身告退。
待王凉之一行人离去,坤宁宫又恢复到了宁静。皇后闭目养神,少间才道“许嬷嬷,明日你去王府挑几个丫鬟回来。动作麻利点,免得落了陛下口舌,说本宫不上心打理后宫。”
“是,娘娘。”许嬷嬷低声应诺。
皇后像是想起什么了,又说道“去尚服局挑几匹绸缎给王凉之送去,给她多制几身衣裳,这一身白看着晦气。”
“是,娘娘。”许嬷嬷再次应诺,又张了张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皇后睇她一眼,“有什么话尽管说。”
“娘娘,您这是何意”皇后娘娘真把王凉之当成自己人了虽说她当嬷嬷几十年了,可轮到规矩还真不如王凉之身边的丫头,也难怪圣上会恼羞成怒。那样出挑的规矩,这宫里恐怕无人能及。
宫中的规矩是该治一治,圣上那边才能有个交代。问王凉之要人乃无奈之举,可是要谁又是一个大问题,既能解决问题又不留后患。娘娘一开口要了王凉之的贴身丫鬟,那可是实打实是王凉之的人,在这宫里就是王凉之的眼线。
虽是这宫里到处是眼线,但娘娘要来的人明面上就是娘娘的人,少不了要费心看着,娘娘又给王凉之赏赐绸缎。是把王凉之当成自己人了那表小姐该怎么办
皇后也不多说什么,淡道“王凉之是陛下亲指的太子妃。”
许嬷嬷怔了怔,看来娘娘是认了王凉之这个儿媳了。她懂了,娘娘是用心良苦为王凉之铺路。把王凉之的人放进宫里,成为王凉之在宫里的眼线,方便王凉之日后统管后宫。只可惜呀,王凉之不懂娘娘的苦心。
“柔妃娘娘”说到一半,许嬷嬷又止了后话。
今日,王凉之是彻底把柔妃娘娘给得罪了。若王凉之的人进宫,恐怕少不了柔妃娘娘蹉跎。难怪娘娘把挑人重任指给她了,要是不明事理的丫头进宫,做事毛手毛脚的,被柔妃娘娘一个帽子扣下来怕是大罪,皆时娘娘、王府都会受到牵连。
皇后笑了,开怀得轻笑起来,“容她横一阵子。”
她好久没有这么痛快过了,自从进宫后就一直憋着一口气,以前是淑妃现在是柔妃。柔妃是掀不起什么水花的,她只需要耐心忍耐一段时间。
柔妃是不敢要孩子的,淑妃就是她的前车之鉴。想当年,淑妃也是艳绝后宫,陛下日日在她宫里歇着,更比她先诞下皇子,陛下的第一个皇子大皇子。然而诞下皇子之后,淑妃的容貌身姿见衰,陛下就再也不去她宫中了。
诞下大皇子又如何独宠后宫又如何这男人呀,是最势力的东西。一旦失去了资本,在他们眼里连茅厕里的石头都不如。淑妃出身高门大户都是这个下场,更何况小门小户的柔妃了。什么身子骨弱全是假话,柔妃只是赌不起去要一个孩子而已。
她看得明白,所以心中不急。可惜呀她的亲侄女,杜家嫡小姐却看不明白这个道理,畏畏怯怯让她作呕。比起她,她更喜欢王凉之,身上一股狠劲,拎得清白又不怕事。
她问王凉之要贴身丫鬟,就想探一探王凉之的态度,结果倒让她喜出望外了。甭管利不利益,先护犊子再说,倒是一个真性情人。想来也是,不清不楚把自己人交在她手里,还不知道会遭什么罪。比起那些利益,更不愿自己人去冒这个风险。
这么想来跟王凉之同一条战线,好像很不错,至少今后会很有趣,柔妃的好日子也要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