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岁寒和贝甜理所当然的站着,陶灼简直是茫然的看着他们。
这二人组又在搞什么
张朵见陶灼没反应,忙“啊”的笑了一声,过去要拉贝甜的手。
贝甜皱皱脸,假装没看见她,揣着手继续东张西望。
张朵只好改为摸了摸她的头发,喊陶灼“小陶老师,带宝贝去教室吧”
“是贝甜。”贝甜立马纠正她。
“好的。”张朵配合地弯下腰,笑着跟贝甜平视,“贝甜。”
贝甜把脸扭开。
“不好意思,她性格比较自我。”厉岁寒饶有兴趣地看了会儿,朝张朵轻声解释。
“现在的小朋友都比较有自己的个性。”张朵笑着表示很正常。
“让宝贝贝甜先去上课吧,”童童老师提醒道,“朵朵老师,你们班是不是也快上课了”
这话是说给陶灼听的,试课的孩子都来半天了,人家家长也在,他这个老师竟然跟截木头似的戳在那儿,也不知道互动,这种问题在平常从不会出现,真是大大的不妥当。
陶灼看厉岁寒这架势,似乎也是要来真的,明白今天是无论如何也得带贝甜这一节课,只好调整表情假装营业,对贝甜笑笑,说“来吧,贝甜,我们在这间教室画画。”
厉岁寒把贝甜攥着他的手朝前松开,示意她过去。
贝甜过去冲陶灼点点头,配合的说“你好。”
陶灼在心里狂吼你可真是个戏精啊我不好
教室里八张桌子拼成一大张,其他小孩子们已经各自面对面的坐下了,正嘻嘻哈哈的说话。
陶灼把贝甜安排在离自己最近的位置,跟大家介绍了贝甜小朋友,看看时间,他给贝甜抽了条小围裙,让小班长帮贝甜把腰带系成蝴蝶结,自己重新走出教室。
上课前肯定得跟来试课的家长沟通,厉岁寒果然也没走,他正站在正厅前廊里,在看两边墙上镶裱装框的一幅幅画,左边墙上是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右边则全是画室里老师的作品。
“这张是你的。”厉岁寒不用看陶灼,直接冲某张素描抬了抬下巴。
那是一张琴女的石膏头像写生,是陶灼来应聘时现场画的,当时老板给他摆放的角度刁钻,也没有打光,石膏后面就是落地窗,琴女秀美的脸庞大片隐没于阴影里,只余一线侧颊透着柔和的光。
“画到什么程度随你,光线也可以自己变一变。”老板是这么说的。
陶灼就画了张完整的素描给她,黑色的背景与背光的面孔层次分明,那一线透光的脸庞处理得特别漂亮,谁看了都挪不开眼。
之后他在画室还画了不少画,老板喜欢这张,一直没摘下来。
“是的。”陶灼看了一眼,礼貌的点头,“右下角有我的名字。”
厉岁寒笑了,转脸看着陶灼“不看名字我也认得出你。”
他指指不远处另一张没署名的水粉画“比如这张。”
陶灼心情复杂的瞥他。
有关“创作”,全世界都默认着一句话搞创作的多是疯子。
这句话比较书面,被举例的创作者们又都是各个领域开山怪级别的大佬,是真正的艺术家,就让这话听起来成为了一种调侃的褒奖。
其实更多时候,尤其在现在,大批大批的艺术生淡化了“艺术”的门槛,互联网张牙舞爪铺天盖地,全民都能玩创作的“艺术廉价”时代,大家看到的更多是这群人矫情、敏感、无病呻吟。
不论是搞音乐的还是画画的,写作的还是拍视频的,不论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单纯的爱好者,好像都比别人更容易情绪化。
他们能因为一句质疑与指责天翻地覆,争吵、解释、网络自杀;也能因为一句看起来很随口的赞美,连着狂发十八条心情愉悦的微博。
这个问题他还曾跟厉岁寒讨论过,起因是一个拍了烂片的导演被观众骂了三条街,跳脚怒斥“看不懂就滚回家看动画片”。
陶灼觉得不管再怎么标榜小众艺术,再怎么表达自我,除非你刻成盘自己在家欣赏,否则只要上线了,这部电影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商品”。观众花钱买了你的商品觉得亏了,骂骂也正常,何必表现得这么o呢不是上赶着继续招骂就算是营销,这姿态也太难看了点儿。
当时厉岁寒正好接了一个商业短片,听了这话就笑笑,朝陶灼招手,说“来。”
他给陶灼看未完工的短片,陶灼说挺好的,如果是我会想看完这个广告。
“能在里面看到我么”厉岁寒问。
陶灼没听明白“你”
“一个喜欢创作的创作者,即使是挂钩了商业,也会尽力在片子里表达出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厉岁
这二人组又在搞什么
张朵见陶灼没反应,忙“啊”的笑了一声,过去要拉贝甜的手。
贝甜皱皱脸,假装没看见她,揣着手继续东张西望。
张朵只好改为摸了摸她的头发,喊陶灼“小陶老师,带宝贝去教室吧”
“是贝甜。”贝甜立马纠正她。
“好的。”张朵配合地弯下腰,笑着跟贝甜平视,“贝甜。”
贝甜把脸扭开。
“不好意思,她性格比较自我。”厉岁寒饶有兴趣地看了会儿,朝张朵轻声解释。
“现在的小朋友都比较有自己的个性。”张朵笑着表示很正常。
“让宝贝贝甜先去上课吧,”童童老师提醒道,“朵朵老师,你们班是不是也快上课了”
这话是说给陶灼听的,试课的孩子都来半天了,人家家长也在,他这个老师竟然跟截木头似的戳在那儿,也不知道互动,这种问题在平常从不会出现,真是大大的不妥当。
陶灼看厉岁寒这架势,似乎也是要来真的,明白今天是无论如何也得带贝甜这一节课,只好调整表情假装营业,对贝甜笑笑,说“来吧,贝甜,我们在这间教室画画。”
厉岁寒把贝甜攥着他的手朝前松开,示意她过去。
贝甜过去冲陶灼点点头,配合的说“你好。”
陶灼在心里狂吼你可真是个戏精啊我不好
教室里八张桌子拼成一大张,其他小孩子们已经各自面对面的坐下了,正嘻嘻哈哈的说话。
陶灼把贝甜安排在离自己最近的位置,跟大家介绍了贝甜小朋友,看看时间,他给贝甜抽了条小围裙,让小班长帮贝甜把腰带系成蝴蝶结,自己重新走出教室。
上课前肯定得跟来试课的家长沟通,厉岁寒果然也没走,他正站在正厅前廊里,在看两边墙上镶裱装框的一幅幅画,左边墙上是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右边则全是画室里老师的作品。
“这张是你的。”厉岁寒不用看陶灼,直接冲某张素描抬了抬下巴。
那是一张琴女的石膏头像写生,是陶灼来应聘时现场画的,当时老板给他摆放的角度刁钻,也没有打光,石膏后面就是落地窗,琴女秀美的脸庞大片隐没于阴影里,只余一线侧颊透着柔和的光。
“画到什么程度随你,光线也可以自己变一变。”老板是这么说的。
陶灼就画了张完整的素描给她,黑色的背景与背光的面孔层次分明,那一线透光的脸庞处理得特别漂亮,谁看了都挪不开眼。
之后他在画室还画了不少画,老板喜欢这张,一直没摘下来。
“是的。”陶灼看了一眼,礼貌的点头,“右下角有我的名字。”
厉岁寒笑了,转脸看着陶灼“不看名字我也认得出你。”
他指指不远处另一张没署名的水粉画“比如这张。”
陶灼心情复杂的瞥他。
有关“创作”,全世界都默认着一句话搞创作的多是疯子。
这句话比较书面,被举例的创作者们又都是各个领域开山怪级别的大佬,是真正的艺术家,就让这话听起来成为了一种调侃的褒奖。
其实更多时候,尤其在现在,大批大批的艺术生淡化了“艺术”的门槛,互联网张牙舞爪铺天盖地,全民都能玩创作的“艺术廉价”时代,大家看到的更多是这群人矫情、敏感、无病呻吟。
不论是搞音乐的还是画画的,写作的还是拍视频的,不论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单纯的爱好者,好像都比别人更容易情绪化。
他们能因为一句质疑与指责天翻地覆,争吵、解释、网络自杀;也能因为一句看起来很随口的赞美,连着狂发十八条心情愉悦的微博。
这个问题他还曾跟厉岁寒讨论过,起因是一个拍了烂片的导演被观众骂了三条街,跳脚怒斥“看不懂就滚回家看动画片”。
陶灼觉得不管再怎么标榜小众艺术,再怎么表达自我,除非你刻成盘自己在家欣赏,否则只要上线了,这部电影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商品”。观众花钱买了你的商品觉得亏了,骂骂也正常,何必表现得这么o呢不是上赶着继续招骂就算是营销,这姿态也太难看了点儿。
当时厉岁寒正好接了一个商业短片,听了这话就笑笑,朝陶灼招手,说“来。”
他给陶灼看未完工的短片,陶灼说挺好的,如果是我会想看完这个广告。
“能在里面看到我么”厉岁寒问。
陶灼没听明白“你”
“一个喜欢创作的创作者,即使是挂钩了商业,也会尽力在片子里表达出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厉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