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中有几分玩味“我自然知道你是谁,但恐怕,你自己倒不知道你是谁了”
一连数日日叩宫不得入,李铖心情异常恶劣,不知大内之中情形到底如何
今日自己在宫门求入时竟连牌子都被收去,李铖心中虽然愤怒,但更多的却是发自心底彻骨的恐惧
他耷拉着头,即便骑在高头大马上也显得身影萎缩,几名亲随和侍卫跟在他身后,全无平日耀武扬威,都战战兢兢的不敢说话
终于到了府门口,从人们纷纷下马,李铖却依然坐在马上面色呆滞
一位亲随小心翼翼的去请他,李铖却毫无反应,亲随不禁伸出手去扶他,李铖却两眼翻白,口角泛白沫一头栽下去,幸得周围人搀扶及时才没摔在地上
几名侍卫飞快的将已经不省人事的李铖抱到房中,福王府中一时大乱,忙着请大夫的,奔走报信的,连带福王妃和几位侍妾,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幼子围在他床前哭哭啼啼
管家带着大夫来看了,道是急火攻心,开了方子又下了几针,他才缓过口气。几位侍妾围在他身边,又是揉心口又是喂药,他脸色才恢复一些
正当此时,听得外面一阵忙乱,脚步杂乱不堪,李铖一把推开药碗,扒在床边急切的问“怎么了怎么了”
不一会儿一位小厮急忙跑进来,道是外面来了群兵士将院子团团围住
李铖一听这话,脸色一变,竟是直直的躺倒在床上,任周围人如何呼唤急救,都毫无反应
一番折腾,李铖终于醒转了过来,他不耐烦的将身边人统统赶走,哆哆嗦嗦的从枕下取出一纸折好的诗文,趴在床上低声念着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
此乃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诗,当日元子攸为权臣尔朱氏所囚禁后遭杀害,郁郁中留下此诗。李铖一遍遍的看着,心有戚戚,终于涕泪横流
夜晚时分,终于等到了宫中的信儿。羽林军吴将军带一队人马径直闯入王府,当众宣读御旨,历数福王种种罪过
李铖由两名家人搀扶着跪在厅中,不知是病弱还是恐惧,浑身瑟缩不止。及至圣旨读完,他刚吐出一句“儿臣”便又昏迷过去
吴将军急忙蹲下身去,拍打了他面颊,李铖这才醒过来,惊恐不已口齿不清的重复道“你们要杀我,姑姑要杀我,皇后要杀我,我是无辜的,我要见父皇,父皇,你救救孩儿啊”
吴将军蹙起眉,回头喝一声“你们全都下去”下属们立刻携着福王家属散去,临走时不忘将门闭紧
吴将军回过头看着拼命挣扎着缩在床边的李铖道“王爷,您痛快点,药我都带来了,您这么嚷嚷,我也不好交代”
李铖却似什么也没听到,只瞪大眼睛一个劲的反复念叨着刚才的话
吴将军耐着心道“王爷,您怎么就不明白呢,若是您肯痛快认罪,您的家小都能保全。您若是抗旨不尊,那就是谋反罪了呀”
吴将军皱着眉去扶他,却被李铖惊恐的闪开,发出刺耳的叫声“你们,你们要杀我,我是皇子你们是大逆不道”
吴将军一把扼住他喉咙,李铖的后半句喊叫变成令人毛骨悚然的哀嚎
吴将军趁势将怀中的鸩毒倒入他口中,李铖拼命想挣扎去哪里挣扎的开
吴将军一把提起他,掼在床上,又掏出一纸认罪诏书,抓起他的手在后面按上手印,昂然阔步而出
李铖在床上抽搐几下,再没了动静,只剩下一双眼不甘的瞪着,暗红色的血从他口鼻中涌出,沾污了那纸诗句
宫墙内一片素白,仪王李钧一身素袍,正紧张的在龙椅上危襟正坐,几位顾命大臣正第一次向他参拜,杨元桢以礼部尚书之职跪在地上啰啰嗦嗦的絮叨着治丧和登基大典的议程,面上犹有戚色
灵台在他身后不远处坐着,沉默的听着那如念经般的唠叨,不觉有点走神。她想起亏得昨夜许皇七子李钟一世当个平安郡王为筹,才换的皇上终于点头在遗诏上盖上玉玺,免去了一场尴尬
灵台默然的看着李钧坐在龙椅上的背影,有些怅然的想,原来竟是这孩子有当璧之命啊
灵台微微侧头,便看到皇后坐在自己身旁一脸悲泣的颜色,不禁心中冷笑。她已接到密保,皇后已经对李钧的养母齐惠妃下手。灵台看着皇后暗想你终究不愿和她平起平坐,只是你也未免下手太快了点虽然这般想着,她也并无任何阻拦之意
杨元桢话音刚落,殿上突然恢复寂静,李钧一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回头无助的看看,灵台递给他一个温和鼓励的眼神。李钧略定神,想起之前的嘱咐,一本正经的拿出大人腔调道“众位爱卿辛苦了,朕年幼无知,全赖诸位操持”
几位老臣立时叩首连连,口中连呼谢恩
参拜终于结束,看着几位大臣离了大殿,李钧终于松了口气,乖乖的牵着灵台的手,一起踏出殿外
殿外连日阴云已散,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
站在高高的台阶上,眼前是连绵的宫殿和站的笔挺的英武侍卫,再远处高高宫墙外便是繁华的长安市井,更远处看不见的地方,是锦绣江山万里
灵台深吸口气,弯下腰指点着前方对李钧道“钧儿,你且看,这天下都是你的了,你当勤政爱民,做个名垂青史的好皇帝,才不辜负你父皇对你的期待”
李钧看着她肃穆的神情,重重的点了点头
一连数日日叩宫不得入,李铖心情异常恶劣,不知大内之中情形到底如何
今日自己在宫门求入时竟连牌子都被收去,李铖心中虽然愤怒,但更多的却是发自心底彻骨的恐惧
他耷拉着头,即便骑在高头大马上也显得身影萎缩,几名亲随和侍卫跟在他身后,全无平日耀武扬威,都战战兢兢的不敢说话
终于到了府门口,从人们纷纷下马,李铖却依然坐在马上面色呆滞
一位亲随小心翼翼的去请他,李铖却毫无反应,亲随不禁伸出手去扶他,李铖却两眼翻白,口角泛白沫一头栽下去,幸得周围人搀扶及时才没摔在地上
几名侍卫飞快的将已经不省人事的李铖抱到房中,福王府中一时大乱,忙着请大夫的,奔走报信的,连带福王妃和几位侍妾,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幼子围在他床前哭哭啼啼
管家带着大夫来看了,道是急火攻心,开了方子又下了几针,他才缓过口气。几位侍妾围在他身边,又是揉心口又是喂药,他脸色才恢复一些
正当此时,听得外面一阵忙乱,脚步杂乱不堪,李铖一把推开药碗,扒在床边急切的问“怎么了怎么了”
不一会儿一位小厮急忙跑进来,道是外面来了群兵士将院子团团围住
李铖一听这话,脸色一变,竟是直直的躺倒在床上,任周围人如何呼唤急救,都毫无反应
一番折腾,李铖终于醒转了过来,他不耐烦的将身边人统统赶走,哆哆嗦嗦的从枕下取出一纸折好的诗文,趴在床上低声念着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
此乃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诗,当日元子攸为权臣尔朱氏所囚禁后遭杀害,郁郁中留下此诗。李铖一遍遍的看着,心有戚戚,终于涕泪横流
夜晚时分,终于等到了宫中的信儿。羽林军吴将军带一队人马径直闯入王府,当众宣读御旨,历数福王种种罪过
李铖由两名家人搀扶着跪在厅中,不知是病弱还是恐惧,浑身瑟缩不止。及至圣旨读完,他刚吐出一句“儿臣”便又昏迷过去
吴将军急忙蹲下身去,拍打了他面颊,李铖这才醒过来,惊恐不已口齿不清的重复道“你们要杀我,姑姑要杀我,皇后要杀我,我是无辜的,我要见父皇,父皇,你救救孩儿啊”
吴将军蹙起眉,回头喝一声“你们全都下去”下属们立刻携着福王家属散去,临走时不忘将门闭紧
吴将军回过头看着拼命挣扎着缩在床边的李铖道“王爷,您痛快点,药我都带来了,您这么嚷嚷,我也不好交代”
李铖却似什么也没听到,只瞪大眼睛一个劲的反复念叨着刚才的话
吴将军耐着心道“王爷,您怎么就不明白呢,若是您肯痛快认罪,您的家小都能保全。您若是抗旨不尊,那就是谋反罪了呀”
吴将军皱着眉去扶他,却被李铖惊恐的闪开,发出刺耳的叫声“你们,你们要杀我,我是皇子你们是大逆不道”
吴将军一把扼住他喉咙,李铖的后半句喊叫变成令人毛骨悚然的哀嚎
吴将军趁势将怀中的鸩毒倒入他口中,李铖拼命想挣扎去哪里挣扎的开
吴将军一把提起他,掼在床上,又掏出一纸认罪诏书,抓起他的手在后面按上手印,昂然阔步而出
李铖在床上抽搐几下,再没了动静,只剩下一双眼不甘的瞪着,暗红色的血从他口鼻中涌出,沾污了那纸诗句
宫墙内一片素白,仪王李钧一身素袍,正紧张的在龙椅上危襟正坐,几位顾命大臣正第一次向他参拜,杨元桢以礼部尚书之职跪在地上啰啰嗦嗦的絮叨着治丧和登基大典的议程,面上犹有戚色
灵台在他身后不远处坐着,沉默的听着那如念经般的唠叨,不觉有点走神。她想起亏得昨夜许皇七子李钟一世当个平安郡王为筹,才换的皇上终于点头在遗诏上盖上玉玺,免去了一场尴尬
灵台默然的看着李钧坐在龙椅上的背影,有些怅然的想,原来竟是这孩子有当璧之命啊
灵台微微侧头,便看到皇后坐在自己身旁一脸悲泣的颜色,不禁心中冷笑。她已接到密保,皇后已经对李钧的养母齐惠妃下手。灵台看着皇后暗想你终究不愿和她平起平坐,只是你也未免下手太快了点虽然这般想着,她也并无任何阻拦之意
杨元桢话音刚落,殿上突然恢复寂静,李钧一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回头无助的看看,灵台递给他一个温和鼓励的眼神。李钧略定神,想起之前的嘱咐,一本正经的拿出大人腔调道“众位爱卿辛苦了,朕年幼无知,全赖诸位操持”
几位老臣立时叩首连连,口中连呼谢恩
参拜终于结束,看着几位大臣离了大殿,李钧终于松了口气,乖乖的牵着灵台的手,一起踏出殿外
殿外连日阴云已散,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
站在高高的台阶上,眼前是连绵的宫殿和站的笔挺的英武侍卫,再远处高高宫墙外便是繁华的长安市井,更远处看不见的地方,是锦绣江山万里
灵台深吸口气,弯下腰指点着前方对李钧道“钧儿,你且看,这天下都是你的了,你当勤政爱民,做个名垂青史的好皇帝,才不辜负你父皇对你的期待”
李钧看着她肃穆的神情,重重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