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初六的傍晚时分, 保康和他额涅到达五台山。
五台山,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随着大清国的变化, 也有了自己的变化。
保康想起他临行和黄履庄几个人的碰面,面对熟悉又有点儿陌生的五台山, 满心期待有了“电灯、电话”的大清国, 会有的大变化。
当然,保康现在要准备好面对他师祖。
师祖, 肉眼可见地变老了。
保康鼻腔一酸。
保康在山下看到大喇嘛已经退居幕后, 朝廷已经派来新的大喇嘛的时候,更是心酸不已。
“师祖”
保康一句师祖喊出来, 抱着师祖眼泪花花。
师祖轻轻怕拍小徒孙的背, 又是欢喜又是不乐意“怎么还是小光头师祖不是让你还俗娶妻再回来”
保康鼻子抽抽, 声音哽咽“就是要还俗,也要在五台山做还俗礼。”
师祖这才答应他上山。
保康擦擦眼泪,跟在师祖的身边,扶着他上山。
到了山上,保康面对师祖, 只觉得自己什么话也不想说,只想和师祖在一起。
师祖就嫌弃他“你汗阿玛和你额涅, 之前都由着你折腾,还俗不还俗也不确定,你还那么小就剃度”
“从小在庙里长大的孩子, 有去做了居士, 有直接还俗, 这都是喜事儿, 人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保康要好好想一想, 明白吗红尘俗世,有责任、有压力、可也有人间烟火,明白不”
保康窝在他师祖的身边,任凭他师祖怎么嫌弃他,就是不想动弹。
“明白”脑袋在师祖的胳膊上蹭蹭,就是不提还俗的事儿。师祖就笑“你呀,师祖知道你心大,可师祖还是担心你,知道不”
“知道”
“你说说,大海上那么危险,你还去了从来没人去过的北冰洋等将来你这性子,可怎么办人心都要有一个牵挂,我们保康也要有。”师祖生气于小徒孙的“胆大包天”。
保康眉眼耷拉,眼睫毛无精打采地下垂“师祖,保康知错了。”
声音可怜巴巴的,小模样也是可怜巴巴的,可这招对师祖没用。
师祖“要还俗,娶妻生子,知道不”
“知道”
“每个僧人,每个红尘中人,都要有这么一个过程,出世入世,入世出世,保康也一样。师祖告诉保康的,心学和还俗的故事,保康还记得吗”
保康还是老实回答“记得”
“有一次,王阳明来到杭州虎跑寺,看见寺庙中有一位僧人在打坐,继而听说和尚整日闭目静坐,既不睁眼,也不说话,已经持续三年”
保康绘声绘色地描述一遍那个小故事。
话说王阳明绕着和尚走几圈,最后在和尚面前站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不知是禅机还是什么触动了和尚,和尚竟然睁眼“啊呀”一声。王阳明盯着他“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继续追问“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
一片寂静,静得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王阳明说“既然不能不想念家人,说明你虽然终日不说话,但内心却在说话,虽然终日不看外界,但内心却向往外界。”
禅师听罢,默默地流下眼泪。他庄重地向王守仁行一礼,第二天,便还俗回家探望母亲。
经过这次事情,王阳明意识到人有着种种的欲望,那都是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强行用“天理”来压制不会有任何效果,强行拿清规戒律约束也没有效果,该怎么样就要怎么样。
师祖微微笑“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道心、人心、孰高孰低全在一念之间尔。”
保康微微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道不远人、远人非道。人道合一,并非在人心之外又生一个道心,道、天、人、心、物,从未有分开过。师祖,保康都知道。”
保康都知道,所有不知道的,在见到师祖的那一瞬间,都知道了。保康抱着师祖,好像当年那个走路都走不稳的小娃娃,满心依赖,满心赖皮。
师祖就笑。
“人生路漫漫,我们保康啊,最勇敢。”
“师祖勇敢的保康还想去西部。”
“好。我们保康娶一个,愿意陪着保康、师祖一起去西部的姑娘。”
“保康还想额涅也去看看。”
“行。保康的额涅也一起去。”
老少两个对视一眼,一起笑。保康抱着师祖,泪意上涌,眼睛半合半睁开,又是一片清明顽皮。
无论保康来五台山之前想了什么,无论保康想要做什么,在保康看到师祖的那一瞬间,什么都不重要。
师祖老了,师祖担心他未来这么老的时候,孤单一人,立意要他娶妻生子,保康答应。
师祖的人生经历太多,师祖担心他未来因为放弃皇位后悔,或者过得不舒心却受制于佛门弟子身份无可奈何,立意要他先还俗,保康答应。
师祖是他的师祖,师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即使他汗阿玛和他额涅都相信,保康将来无论做不做皇帝,都不会受委屈,但师祖不答应。
保康呆在五台山,和师祖呆在一起,和退休的大喇嘛,师兄弟们一起,嬉笑玩耍,感觉,自己果然还是一个小宝宝,感觉特舒心,特安心。
偶尔陪着大喇嘛、师兄弟们喝酒,喝得那个兴奋。
喝的时候高唱“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浓滟滟”,满身的盛世太平,富贵繁华。
喝醉的时候高唱“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满身的斗志昂扬、意气飞扬。
偶尔陪着师祖下山,一身袈裟似火,腰上的酒葫芦奶葫芦金刚杵一起晃悠,晃悠的五台山的小姑娘们一颗心小鹿乱撞。
保康就笑,对这些小妹妹一样的小姑娘笑得亲切友好。
听着师祖每每笑着回答热心大爷大妈们的提亲“他的亲事要他自己做主,要成亲,要成亲,成亲后还回来五台山。”更是笑。
偶尔陪着他额涅下山采集写作素材,也是一张笑脸朵朵桃花开,引得整个五台山都充满“春天求偶”的气息。
听到他额涅半是生气半是宠溺地和当地妇人们说起他的一些事儿,说什么“你看你们,比我还小好几岁岁,这都儿孙满堂,我这还有的等那”他就站在一边乖巧地笑。
他额涅之前说“还俗不还俗都随保康”果然都是骗他的
五台山,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随着大清国的变化, 也有了自己的变化。
保康想起他临行和黄履庄几个人的碰面,面对熟悉又有点儿陌生的五台山, 满心期待有了“电灯、电话”的大清国, 会有的大变化。
当然,保康现在要准备好面对他师祖。
师祖, 肉眼可见地变老了。
保康鼻腔一酸。
保康在山下看到大喇嘛已经退居幕后, 朝廷已经派来新的大喇嘛的时候,更是心酸不已。
“师祖”
保康一句师祖喊出来, 抱着师祖眼泪花花。
师祖轻轻怕拍小徒孙的背, 又是欢喜又是不乐意“怎么还是小光头师祖不是让你还俗娶妻再回来”
保康鼻子抽抽, 声音哽咽“就是要还俗,也要在五台山做还俗礼。”
师祖这才答应他上山。
保康擦擦眼泪,跟在师祖的身边,扶着他上山。
到了山上,保康面对师祖, 只觉得自己什么话也不想说,只想和师祖在一起。
师祖就嫌弃他“你汗阿玛和你额涅, 之前都由着你折腾,还俗不还俗也不确定,你还那么小就剃度”
“从小在庙里长大的孩子, 有去做了居士, 有直接还俗, 这都是喜事儿, 人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保康要好好想一想, 明白吗红尘俗世,有责任、有压力、可也有人间烟火,明白不”
保康窝在他师祖的身边,任凭他师祖怎么嫌弃他,就是不想动弹。
“明白”脑袋在师祖的胳膊上蹭蹭,就是不提还俗的事儿。师祖就笑“你呀,师祖知道你心大,可师祖还是担心你,知道不”
“知道”
“你说说,大海上那么危险,你还去了从来没人去过的北冰洋等将来你这性子,可怎么办人心都要有一个牵挂,我们保康也要有。”师祖生气于小徒孙的“胆大包天”。
保康眉眼耷拉,眼睫毛无精打采地下垂“师祖,保康知错了。”
声音可怜巴巴的,小模样也是可怜巴巴的,可这招对师祖没用。
师祖“要还俗,娶妻生子,知道不”
“知道”
“每个僧人,每个红尘中人,都要有这么一个过程,出世入世,入世出世,保康也一样。师祖告诉保康的,心学和还俗的故事,保康还记得吗”
保康还是老实回答“记得”
“有一次,王阳明来到杭州虎跑寺,看见寺庙中有一位僧人在打坐,继而听说和尚整日闭目静坐,既不睁眼,也不说话,已经持续三年”
保康绘声绘色地描述一遍那个小故事。
话说王阳明绕着和尚走几圈,最后在和尚面前站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不知是禅机还是什么触动了和尚,和尚竟然睁眼“啊呀”一声。王阳明盯着他“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继续追问“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
一片寂静,静得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王阳明说“既然不能不想念家人,说明你虽然终日不说话,但内心却在说话,虽然终日不看外界,但内心却向往外界。”
禅师听罢,默默地流下眼泪。他庄重地向王守仁行一礼,第二天,便还俗回家探望母亲。
经过这次事情,王阳明意识到人有着种种的欲望,那都是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强行用“天理”来压制不会有任何效果,强行拿清规戒律约束也没有效果,该怎么样就要怎么样。
师祖微微笑“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道心、人心、孰高孰低全在一念之间尔。”
保康微微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道不远人、远人非道。人道合一,并非在人心之外又生一个道心,道、天、人、心、物,从未有分开过。师祖,保康都知道。”
保康都知道,所有不知道的,在见到师祖的那一瞬间,都知道了。保康抱着师祖,好像当年那个走路都走不稳的小娃娃,满心依赖,满心赖皮。
师祖就笑。
“人生路漫漫,我们保康啊,最勇敢。”
“师祖勇敢的保康还想去西部。”
“好。我们保康娶一个,愿意陪着保康、师祖一起去西部的姑娘。”
“保康还想额涅也去看看。”
“行。保康的额涅也一起去。”
老少两个对视一眼,一起笑。保康抱着师祖,泪意上涌,眼睛半合半睁开,又是一片清明顽皮。
无论保康来五台山之前想了什么,无论保康想要做什么,在保康看到师祖的那一瞬间,什么都不重要。
师祖老了,师祖担心他未来这么老的时候,孤单一人,立意要他娶妻生子,保康答应。
师祖的人生经历太多,师祖担心他未来因为放弃皇位后悔,或者过得不舒心却受制于佛门弟子身份无可奈何,立意要他先还俗,保康答应。
师祖是他的师祖,师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即使他汗阿玛和他额涅都相信,保康将来无论做不做皇帝,都不会受委屈,但师祖不答应。
保康呆在五台山,和师祖呆在一起,和退休的大喇嘛,师兄弟们一起,嬉笑玩耍,感觉,自己果然还是一个小宝宝,感觉特舒心,特安心。
偶尔陪着大喇嘛、师兄弟们喝酒,喝得那个兴奋。
喝的时候高唱“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浓滟滟”,满身的盛世太平,富贵繁华。
喝醉的时候高唱“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满身的斗志昂扬、意气飞扬。
偶尔陪着师祖下山,一身袈裟似火,腰上的酒葫芦奶葫芦金刚杵一起晃悠,晃悠的五台山的小姑娘们一颗心小鹿乱撞。
保康就笑,对这些小妹妹一样的小姑娘笑得亲切友好。
听着师祖每每笑着回答热心大爷大妈们的提亲“他的亲事要他自己做主,要成亲,要成亲,成亲后还回来五台山。”更是笑。
偶尔陪着他额涅下山采集写作素材,也是一张笑脸朵朵桃花开,引得整个五台山都充满“春天求偶”的气息。
听到他额涅半是生气半是宠溺地和当地妇人们说起他的一些事儿,说什么“你看你们,比我还小好几岁岁,这都儿孙满堂,我这还有的等那”他就站在一边乖巧地笑。
他额涅之前说“还俗不还俗都随保康”果然都是骗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