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大师知道吗南方不光有温柔和富贵,还有很多贫穷,快乐大师没见过的贫穷。”
    快乐大师大非洲他都去过,什么样的贫穷他都见过。
    “快乐大师不能变出来粮食,粮食要农民伯伯种出来。”
    “可是他们,快乐大师的农民伯伯们,没有地。”
    “书上说,大清很大,地大物博,为何种地的农民伯伯没有地”
    “因为地都在富商豪绅、满洲贵族的手里。农户们,没有地,卖儿卖女做奴仆。”
    “快乐大师去了南方,能帮助南方的农民伯伯”
    “不能。但是,可以帮助很多人,农户需要土地,渔民需要下海。”
    “”
    保康转头看向师祖。
    师祖轻轻摇头。
    “阿弥陀佛。施主的执念太深。”
    准格尔的人都已回去,三藩残余也已经转到地下活动,唯有天地会的人,因为陈近南的执着,还留在五台县。
    “天下大道,当一人奉天下,而不是天下奉一人。保康也要谨记。”
    “师祖,保康记得了。师祖,保康不明白。”保康是真的不明白,这是他理解的那个意思
    师祖看向陈近南,陈近南面露苦涩“大师所言,陈某谨记。”
    “快乐大师,你师祖是说,做皇帝的人,不可叫天下的人不要自私自利,自己却去自私自利,还以为自己的自私是为公。
    做皇帝是上天给他的恩典、做得不好上天要另派一个人来做,皇帝不能把天下看作是自己或自己一家所私有,必定要“奉”天下百姓之命才对。”
    快乐大师瞪大眼睛,好不惊讶。
    快乐大师目光炯炯地盯着师祖和陈近南,惊讶于他们会有这般“先进”的思想。
    师祖误以为小徒孙还是不懂,接着说道“大清承天命,但天命不是固定的。就和当初的大明承天命逐鹿中原,现在成为前朝一样。”
    “心中有老百姓才是皇帝,得民心者才得天下。保康要记得。”
    “师祖,保康记得。”保康扑到师祖的怀里笑得格外灿烂,“师祖,我们去南方啊”
    师祖一眼看破他的打算,报以微笑。
    保康“”
    转头,垂眉耷眼地面向陈近南,千言万语汇聚于双眼。
    陈近南面对这么一双干净的眼睛,突然一阵羞愧。
    “快乐大师要听故事吗”
    “要。”
    师祖也没阻止,三个人找一个莜面馆坐下来,听了一个长长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少年书生,他的父亲一朝中举满心施展抱负,可是朝廷昏暗无奈回乡躬耕,哪想到,天下突然大乱,城破之际他的父亲没有逃走自缢身亡。而他才十五六岁,领着一家人出逃。
    有一个很有英雄气概且满心怀念旧朝的人占据沿海,图谋恢复前朝江山,延揽天下士子,他就去了。
    这位英雄与他谈论时事后,高兴地说“当今卧龙先生也。”
    他被重用,并以宾礼相待。他不善言谈,时刻记得这份知遇之恩,努力做事。
    后来,这位大英雄被自己的继承人气死,临终托付大事给他,他就以卧龙先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要求自己。
    大势所趋,时运所逼。他们退守一个小岛。他以“足民食”为建设地方,亲往各地,教军屯田,教民煮糖晒盐,教匠烧砖,规划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培养人才
    可是,排挤猜忌也随之而来
    师祖听得感叹。
    “小岛地理位置特殊,土地刚开垦时就一年三熟,不仅够戍守之兵,当地人也都可以丰衣足食。农闲时候进行军事操练,人人都有勇知方,先公而后私历史记得书生功劳。”
    保康听得特不理解。
    “陈英雄,书生是将他对前朝的忠心和对英雄的忠心,都付诸于这位继承人了吗即使他气死了自己的父亲”
    陈近南苦笑连连“大师,书生不求青史留名。”
    “快乐大师应该是吧”
    保康“”
    保康真的不能理解这种“忠心”。
    “阿弥陀佛。”师祖看一眼小徒孙脸上的纠结,抬手打一个佛号“施主何必自扰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人都说他为了阿斗不值得。
    但若不是为了报恩,诸葛亮恐怕一生高卧草庐之中,这公私之间,又如何分辨”

章节目录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痒痒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痒痒鼠并收藏清穿之皇家小和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