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四年清明,西京城外,一个中年书生带着一家人到外面扫墓。
这墓主人是戈靖,戈靖在靖正六年,感染恶疾去世了。在临死前,戈靖见西京城乃是天下少有大城,子孙待在这里,足不出户上就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
而且西京城虽然没有城墙,但是有天险为屏障,若是天下有事,这里也可以安然无恙,于是就没有让儿子扶棺回丰城。
他儿子戈明瑞,补了一个知县的差事,后来得了恶疾,在靖正十四年去世了。
如今上坟的便是戈明瑞的儿子戈文英,戈文英十五岁进了学,二十岁中举,不过一直会试难过,一直到三十岁,也没有中进士,于是就歇了仕途之心。
戈文英先前有一个妻子,可惜福薄,在戈文英中举的第二年就病逝了。后来戈文英续娶了张秀才的女儿,这个女子到是为戈文英生了一个孩子,小名福官儿。
从戈靖开始,戈家历代慎独敬诚,这戈文英自幼受到其熏陶,是城中有名的道德先生了。
扫坟完毕,戈文英率领家眷回到家中,让仆人王忠将大门紧锁,交代管家,这几日都不见客。
王忠说是,询问戈文英“若是孔大叔他们来了,也不见吗”
“若是惟危兄等人前来,让他们从后院进来就是了。”
戈文英在城中倒是有几个朋友,一个孔至,住在文庙巷,擅长书写。
一个程四可,喜好古文,最为厌恶时文,为人崖岸自高,城中士绅多不喜,唯和戈文英等人能谈上话。
一个张光,是一个大善人,喜欢谈阴德,常常家桥铺路,是城中有名的大善人。
一个丁汪,学问醇厚,精通经史,虽然和戈文英一样春闱不顺,但还是屡次应试。
到了下午时分,这四位好友没有前来,反而仆人拿着一个拜帖,对着戈文英说“大爷,外面有个丰城来的远客想要拜见你老。”
戈文英看了一下拜帖,只见上面写着;
丹阳派愚侄广森,顿首叩禀鸿胪派叔大人膝前万安。
敬禀者吾家祖居丰城,自陈逮今,二十余世矣。前西京公宦游陇西,遂而寄籍西京。邑姻有仕于中州者,知西京公至叔大人,已传三世。植业西京,前光后裕,此皆我祖宗培遗之深厚也。
愚侄忝居本族大宗,目今族谱,逾五世未修,合族公议,续修家牒。
特以叔大人一支远寄中土,先世爵谥、讳字、行次,无由稽登,特遣一力诣禀。如叔大人果能南来,同拜祖墓,共理家乘,合族举为深幸。倘不能亲来,祈将西京公以下四世爵秩、名讳、行次,详为缮写,即付去力南携,以便编次。并将近日桂兰乳讳,各命学名开示,庶异日不致互异。木本之谊,情切
戈文英一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当初到了丰城,曾经分了两支,一支做了陈朝的丹阳知县,这一支叫做丹阳支。一支做了鸿胪寺少卿,便是鸿胪派,戈文英便是鸿胪一脉。
戈文英作为理学先生,向来最为注重的便是家族,今日要修族谱,他自然心中一动。
但是念到自己儿子尚小,而自己妻子有不懂事,心中着实为难。
戈文英询问了来人,得知这人叫做全尽忠,询问了一下丰城那边的情况,听到丹阳一脉人丁旺盛,而自己这个侄儿是同进士出身,而且三个兄弟都已经拔贡,心中好生欢喜。
于是就有心南下,去见见自己这些族人。
这时候福官到了客厅,笑嘻嘻看着全尽忠,看到福官儿,全尽忠不由夸奖说“这就是大叔吧,一看就是一个读书人。”
“你暂且在这里住一下,等我打点好,我就和你一起南下去丰城。”
全尽忠说是,然后抱着福官,在院子里面走,福官对着全尽忠说“你带我去门边看看。”
全尽忠点点头,抱着福官到了门口,这时候王忠走了过来,拦住了全尽忠说“我家小少爷不能出门。”
戈文英向来重名教,这一家之中不但内外有份,而且就算福官这个小孩子,也要恪守礼制,不得外出游玩,免得坏了心性。
全尽忠在丰城见过不少大户人家有这个规矩,看到福官一脸期待的眼神,对着王忠说“不出门,就在门口望望,这位大叔乃是一个男子汉,又不是什么千金小姐,看看外面总是可以的。”
王忠对着全尽忠说“看倒是可以,但是千万别出门,这西京城人多事杂,不少拍花子,老爷就这么一个儿子,可千万不能出事。”
“你老要是不放心,那么就陪着我在一旁看着就是了。”
这墓主人是戈靖,戈靖在靖正六年,感染恶疾去世了。在临死前,戈靖见西京城乃是天下少有大城,子孙待在这里,足不出户上就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
而且西京城虽然没有城墙,但是有天险为屏障,若是天下有事,这里也可以安然无恙,于是就没有让儿子扶棺回丰城。
他儿子戈明瑞,补了一个知县的差事,后来得了恶疾,在靖正十四年去世了。
如今上坟的便是戈明瑞的儿子戈文英,戈文英十五岁进了学,二十岁中举,不过一直会试难过,一直到三十岁,也没有中进士,于是就歇了仕途之心。
戈文英先前有一个妻子,可惜福薄,在戈文英中举的第二年就病逝了。后来戈文英续娶了张秀才的女儿,这个女子到是为戈文英生了一个孩子,小名福官儿。
从戈靖开始,戈家历代慎独敬诚,这戈文英自幼受到其熏陶,是城中有名的道德先生了。
扫坟完毕,戈文英率领家眷回到家中,让仆人王忠将大门紧锁,交代管家,这几日都不见客。
王忠说是,询问戈文英“若是孔大叔他们来了,也不见吗”
“若是惟危兄等人前来,让他们从后院进来就是了。”
戈文英在城中倒是有几个朋友,一个孔至,住在文庙巷,擅长书写。
一个程四可,喜好古文,最为厌恶时文,为人崖岸自高,城中士绅多不喜,唯和戈文英等人能谈上话。
一个张光,是一个大善人,喜欢谈阴德,常常家桥铺路,是城中有名的大善人。
一个丁汪,学问醇厚,精通经史,虽然和戈文英一样春闱不顺,但还是屡次应试。
到了下午时分,这四位好友没有前来,反而仆人拿着一个拜帖,对着戈文英说“大爷,外面有个丰城来的远客想要拜见你老。”
戈文英看了一下拜帖,只见上面写着;
丹阳派愚侄广森,顿首叩禀鸿胪派叔大人膝前万安。
敬禀者吾家祖居丰城,自陈逮今,二十余世矣。前西京公宦游陇西,遂而寄籍西京。邑姻有仕于中州者,知西京公至叔大人,已传三世。植业西京,前光后裕,此皆我祖宗培遗之深厚也。
愚侄忝居本族大宗,目今族谱,逾五世未修,合族公议,续修家牒。
特以叔大人一支远寄中土,先世爵谥、讳字、行次,无由稽登,特遣一力诣禀。如叔大人果能南来,同拜祖墓,共理家乘,合族举为深幸。倘不能亲来,祈将西京公以下四世爵秩、名讳、行次,详为缮写,即付去力南携,以便编次。并将近日桂兰乳讳,各命学名开示,庶异日不致互异。木本之谊,情切
戈文英一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当初到了丰城,曾经分了两支,一支做了陈朝的丹阳知县,这一支叫做丹阳支。一支做了鸿胪寺少卿,便是鸿胪派,戈文英便是鸿胪一脉。
戈文英作为理学先生,向来最为注重的便是家族,今日要修族谱,他自然心中一动。
但是念到自己儿子尚小,而自己妻子有不懂事,心中着实为难。
戈文英询问了来人,得知这人叫做全尽忠,询问了一下丰城那边的情况,听到丹阳一脉人丁旺盛,而自己这个侄儿是同进士出身,而且三个兄弟都已经拔贡,心中好生欢喜。
于是就有心南下,去见见自己这些族人。
这时候福官到了客厅,笑嘻嘻看着全尽忠,看到福官儿,全尽忠不由夸奖说“这就是大叔吧,一看就是一个读书人。”
“你暂且在这里住一下,等我打点好,我就和你一起南下去丰城。”
全尽忠说是,然后抱着福官,在院子里面走,福官对着全尽忠说“你带我去门边看看。”
全尽忠点点头,抱着福官到了门口,这时候王忠走了过来,拦住了全尽忠说“我家小少爷不能出门。”
戈文英向来重名教,这一家之中不但内外有份,而且就算福官这个小孩子,也要恪守礼制,不得外出游玩,免得坏了心性。
全尽忠在丰城见过不少大户人家有这个规矩,看到福官一脸期待的眼神,对着王忠说“不出门,就在门口望望,这位大叔乃是一个男子汉,又不是什么千金小姐,看看外面总是可以的。”
王忠对着全尽忠说“看倒是可以,但是千万别出门,这西京城人多事杂,不少拍花子,老爷就这么一个儿子,可千万不能出事。”
“你老要是不放心,那么就陪着我在一旁看着就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