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勇就也弯下身来,约翰仔细的观察死者之后说道死者是在上班路上被杀的,大概在早上7:30到8:30之间。身上没有争斗的痕迹和口中异味说明他应该是自己服毒身亡,但脸上恐怖的表情说明它的服毒是非自愿的。嫌疑人应该对沪市的街道很熟悉”
    周山渐渐的的写的入迷了起来,直到暮色四合,周山将要看不清纸张的时候才惊醒了过来,看见桌上凉好的一壶凉茶,周山才感觉自己口渴的要命,于是他咕咚咕咚灌了好几杯才开始整理桌上的纸张,算了一下这个下午他一共写了大概一万三千多字,周山满意的把桌上的纸张收拾了起来。
    出去的时候,金莲已经把晚饭端了上来,而周母也已经回来了,还带回来了小半只烤鸭,原来周母做工的那户人家是个大家族,已经五世同堂了,但一直没有分家,所以都挤在了一个七进大宅子里,主人都差点不够住,所以雇了一堆不包吃住的佣人。可是今天传来风声,原来老太爷终于要分家了,所以上边的主子一个个问了过来,只把愿意住家的佣人留下来带到新宅,问完话之后又赏了席面给他们。周母没去吃,而是包了小半只烤鸭带了回来。
    周山听了之后,就让周母顺势辞了这份工,周母还有些犹豫和不知所措,她舍不得家里,但更觉得不干活歇着话怪怪的。就犹豫了起来。周山就道“现在不辞工的话,等几个月之后,小孩生了,金莲年轻不知事,你的小孙孙长的不好怎么办”
    周母一想也有点道理,心里知道是周山心疼她,就同意了去辞工,心里想着到时候接一点活计在家里做,补贴一下家用。
    吃完饭,周山想早一点写完手中的文章,就点起了煤油灯,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了起来,一边写着一边祈祷着“自己可千万不要近视啊。”一直写到天色沉沉,四下具静,金莲已经打起了小小的呼噜时,周山才放下了酸疼的手,他整了整文稿,算了算大概有两万字左右,心里一轻,才吹熄了灯,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周山就爬了起来,感觉自己的手腕沉沉的,有种钝钝的痛。但他决意在中午之前把这篇小说写完,下午送到报馆去,只好忍痛继续写。好在他写的兴致高昂,只要不停笔,一般意识不到自己的手腕。
    终于赶在吃饭之前,周山疲惫地放下了手中的笔,“约翰在屋中急促地踱着步,骆勇坐在沙发上苦恼的看着手中的照片,又抬头看看约翰。忽然约翰停住了脚步,两眼放光的边翻看着照片,边喊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终于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周山整理了整理文稿,字迹还算工整,吃罢了饭,他就急匆匆地拿着文稿出去了。
    周山决定投稿给一家报馆叫“四方小报”,这家报馆的题材灵活多样,而且基本上通篇采用的都是白话文。它的受众也十分广泛,四方城里的居民都爱在早上拿一份。
    周山赶到报馆,报馆在一栋二层小楼里,大概是因为人来人往的,见周山拿着一叠文稿,并没有人来拦他,周山看了看四周,拦住一个人问道“你好,我想问一下刘耕编辑在哪里”
    刘耕是周山在报纸上找到的,他手下的文章大多风格多变,题材吊诡,很适合周山这篇文章的风格。
    那人给周山指了指,那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个看上去四十岁左右,头发已经有点儿稀疏带着眼镜的清秀男子,周山就走了过去诚恳地说道“你好,我是周山,我一篇稿子想投给本报社。”
    那人抬起头,看了看周山后说道“不好意思,我们报社现在不需要稿子了。”
    周山有点尴尬,可能是看他太没有文人气质,他一米八的高个,穿着大褂,看上去很是厚实,和清秀的文人一看就不一样。
    “我写的是悬疑小说,两人联手破案的事件,真的不看看吗写得还不错的。”周山厚着脸皮自夸。
    刘耕好奇地看了看他手中的文稿,“悬疑类,很少有人写这个啊,”他犹豫了一下“算了,我看看吧。”
    周山有些心机的将前十页的文稿递给了他。

章节目录

民国周大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格格的指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格格的指针并收藏民国周大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