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再落。
    西征大军只能再次停下脚步,只因栈道实在太难行。
    陈疤子等人可以安心养伤的同时,利州城的王昭远却松下了一口长气,打心里盼望着这秋雨落大点,落久一点。
    求援奏折已经八百里急送益州,希望圣上能早作安排,多调强兵良将。
    却不知他连番战败的消息,比世上任何特效减肥药都有疗效,如今龙袍穿在孟昶身上,走路都晃荡,凉风直冒。
    孟昶病倒在榻上,冷汗直冒,牙齿打颤。
    但还是强撑着精神在寝宫召开了军议。
    “崇明连番战败,三泉不保、漫天大寨又丢,周军即将兵临利州城下,众位爱卿有何退敌之策”
    “王崇明纸上谈兵辈,丧师辱国,该立即锁拿下狱,另遣别将代之。”
    “胡御史此言差矣,当下不是追责之际,该以退敌为先,再说,崇明自挂帅以来,胜绩也不是没有,且能屡败屡战,精忠为国之心,天地可鉴。”
    “咳咳”
    榻上的孟昶止住了眼看要漫开的争论,问“禁军尚有二万可调,这应援使谁适合”
    “圣上,臣建议由太子挂帅,当此连番兵败士气低迷之际,当朝储君若能亲临阵前慰问,最是能够鼓舞士气,只要士气一起,三军用命,区区两万周军又何足道哉。”
    “李相之言高屋建瓴,此议甚妙,臣附议。”
    “臣附议。”
    “伊卿以为如何”
    枢密使伊审征看了一眼踌蹰满志的太子孟玄哲一眼,禀道“太子仁孝聪慧,若能将兵,定然马到功成,然戎事繁杂,不能事事皆由太子亲力亲为,当再选一将助之。”
    “伊卿言之有理,不知哪位可任”
    “武信节度使李廷珪久经军旅,堪可胜任。”
    “善。”
    孟昶有三子,长子玄哲,幼聪悟,善隶书。十四岁即封秦王、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判六军诸卫事。
    次子玄珏,少年端敏,善弓箭,有武略。封褒王,领保宁军节度使。
    三子玄宝,生而奇嶷。幼儿时就能诵诗书写万言,七岁时夭折。
    太子玄哲此时年方二十有二,正是血气方刚,盛气凌人之际,见父皇将此重任相委,心中大悦,当下慨然应诺,誓言必逐逆周出境,还国民安宁。
    殿辞回到东宫,消息已经全宫皆知,人人相贺,有内侍笑问“太子不日出征,不知需要哪些准备”
    “军国大事,一切从简,只需戎服佩剑即可。”
    “啊哟,太子殿下,此去绵州,官道平坦,车马皆可,还能将就,一出绵州,栈道难行,怎能没有生活伺候之人,太子殿下乃金枝玉叶,难不成让那些满身臭汗的丘八服伺”
    孟玄哲立马感到浑身疙瘩尽起,连忙摆手道“大伴提醒的对,那就安排两个伶利些的,要跟的上大军脚步才行。”
    “那是自然,还有”
    在亲信内侍等人七嘴八舌的建议下,李玄哲出征之日,车载美姬、歌伎、侍女凡数十,浩浩荡荡,香风阵阵,美不可言。
    接到飞骑传诏的武信节度使李廷珪率本部五千人马冒雨赶路,至盐亭雨止,闻太子方出益州,遂折而西向,于汉州接到太子车驾,方一路迤逦东向。
    失败乃成功的母亲。
    秦凤路的惨败,让自翔名将的李廷珪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然而,孟昶不仅没有对他治罪,反而授以左右卫圣诸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要职,并好言安慰,说胜败乃军家常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周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了伯和尚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了伯和尚一并收藏周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