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子乔以为该要如何处理”
苏子乔愣住。
李治的目光徐徐落在苏子乔身上,声音虽然不大,但是每一个字仿佛都十分清晰“阿史那伏念和那些部落的酋长,是真心归降大唐吗”
苏子乔一听,顿时明白了昨日以及方才,裴炎与李治谈了什么话。
他们在谈对东突厥的战俘该要如何处理。
前方将士保家卫国,将生死置之度外,好不容易将战俘带回长安,如何处理战俘之事,不问武将主帅,却要与一个从未与突厥打过交道的裴行俭商量
苏子乔心里头闪过无数的念头,但他面上不动神色,笑着与李治说道“圣人,自大唐开国以来,每次出征都会带回来一些战俘,对于归降我朝的人,不管是先帝还是圣人,都宽大为怀,赦免了他们的过错。子乔记得,当年与英国公一同讨伐高丽之时,高丽王被俘,英国公将其献给圣人之后,圣人不仅赦免了他,还授予他官爵。”
李治闻言,脸上神色似笑非笑,“高藏那是真心投降大唐的,可阿史那伏念呢子乔认为,阿史那伏念可是真心归降”
苏子乔眉头微蹙,“阿史那伏念若不是真心归降,又怎会带着部落的酋长前来归顺”
“哦”李治笑了,他看向苏子乔,徐声说道“那子乔说说,阿史那伏念是如何投降的”
关于突厥阿史那伏念是如何投降的,说起来要夸裴行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才能。
突厥内部本是铁板一块,当初策反的阿史那德温傅和阿史那伏念两人并无猜忌,但是在裴行俭用了一系列的反间计之后,内部开始相互猜疑。在两个主要的核心人物相互猜疑的时候,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的妻儿落入了唐军手中。
阿史那伏念为了妻儿的安危,派遣密使向裴行俭提出条件,说如果裴行俭不要伤害他的妻儿,他愿意逮捕当初策反的阿史那德温傅,然后带着部落酋长投降。
裴行俭身为主帅,自然也是希望不战而屈人之兵。
而且阿史那伏念的要求,并不过分。
因此裴行俭答应了阿史那伏念的要求。
身为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又怎么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可汗地位纵有妻儿控制在唐军的手里,阿史那伏念心中所想的,还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
裴行俭行军多年,文韬武略,对阿史那伏念也并不是毫无防备。
年轻的将军语调不急不躁,将事情娓娓道来。
“初始之时,阿史那伏念确实只是假意归顺,他带着军队北撤,进入大漠深处,以为我军与他相距千里,无法交战,便养精蓄锐,择日再卷土重来。可他没想到,裴将军对此早有后手。就在阿史那伏念北撤之时,裴将军便派子乔与程务挺将军就近调集单于都护府的府兵,悄悄埋伏在突厥大营的附近。若是阿史那伏念有异动,我军便会毫不犹豫地伏击突厥大营。”
李治闻言,却是笑哼了一声,“子乔说的是,可你没说全啊。阿史那伏念是因为你与程务挺二人北上进逼,走投无路,才会投降。若他当真有余地回旋,又怎会轻易带着部落酋长归顺呢既然不是真心归顺,留他们又有何用”
苏子乔“”
苏子乔“子乔愚钝,望圣人明示。”
李治“既非真心投降,理应处死。我拟三天之后,在长安闹市斩杀战俘。”
苏子乔猛地抬头,漆黑的眸子中闪过震惊之色,“圣人,此事裴将军可知情”
李治神色一冷,他掀了掀眼皮,目光带有冷意,“怎么如何处理战俘,还需知会裴行俭”
苏子乔心中微微一沉,他缓缓地吸了一口气,斟酌着言辞,“圣人是大唐天子,您要做什么,自然是有您的理由。只是此次突厥的战俘,他们在归降的唯一条件,便是归降之后,可保全性命。裴将军身为主帅,已经代表朝廷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如今圣人却要斩杀战俘,恐怕”
“恐怕什么”
苏子乔话还没说完,李治便已阴森森地打断了他的话。
“苏子乔,我倒是不知,一个裴行俭也能代表朝廷了”
苏子乔默了默,然后缓缓地说道“圣人,大唐自开国以来,对战俘向来宽大为怀。先帝被周边四境奉为天可汗,圣人在万国之中,亦是圣名远播,深得各国国主的敬佩与拥戴。为何此次非要对突厥战俘大开杀戒裴将军在此战中,为大唐鞠躬尽瘁,从未有半点私心。”
李治的神色冷了下去,“哦你的意思,是突厥的战俘杀不得”
苏子乔沉默。
他虽长期在外镇守,可对朝中局势也颇有了解。
圣人近年来头疾越来越严重,在政事上也越来越依赖皇后殿下。
一个人的改变,源自于身边许多的人和事。
裴行俭是李治曾十分信任的人,镇守西域时整顿边务井井有条,担任吏部尚书,吏治改革也可圈可点,如今出征突厥,不战而屈人之兵,声望已经极高。
今时今日的裴行俭,足以出将入相。
突厥归顺,突厥可汗及其部落首领成战俘,被押解回长安,本是好事。
不管他们是否真心归顺,都已经为大唐控制。
如今却说战俘并非真心归顺,要斩杀之。
有人借战俘之事,打击裴行俭的声望。
此战裴行俭无功,即使他带回了突厥可汗和部落酋长。
可在打击裴行俭之时,可有人想过,若是此刻杀了战俘,大唐岂不是成了背信弃义之国
大唐国威何在
圣人圣名何在
他日,谁还敢归降大唐
“圣人,当日裴将军奉命出征突厥,这一年多来,呕心沥血,日日想着如何减少我军伤亡,令突厥归顺。阿史那伏念投降虽是因为我与程务挺将军北上进逼,可身为一国之首,若是还没到山穷水尽,又岂会甘心投降先时不是真心,后来迫于无奈归顺,为何不能容忍昔日英国公带我讨伐高丽,高丽王高藏亦是如此,甚至在高丽被纳入安东都护府管辖之后,高丽旧部仍有人想要复国,那些投降之人,谁不是到了山穷水尽之时才放下手中的武器”
李治听着苏子乔的话,勃然大怒,喝道“苏子乔”
裴炎连续两天入宫,与他分析突厥局势。说裴行俭在此战中并非功臣,立下大功的理应是北上进逼突厥大营的苏子乔与程务挺。
李治对苏子乔有偏爱之情,此番召他入宫,本是有意将此次打了胜仗的头功算在他身上。
谁知苏子乔却是榆木一根。
苏子乔仿若没看到圣人大怒,一字一句无比清晰地说道“大唐开国以来,对战俘从未大开杀戒。朝廷既要裴将军挂帅出征,他的一言一行,便是代表朝廷。昔日他既已代表答应阿史那伏念保全战俘的性命,今日朝廷便该信守承诺。毁约背信,是不义之举”
李治气得额角青筋暴跳,“苏子乔,闭嘴”
苏子乔却是心一横,胆大包天得不管不顾。
只见他直挺挺地跪下,掷地有声地说道“公然斩杀战俘,是背信弃义之举,必令天下人耻笑心寒。子乔万死,恳请圣人三思,勿听小人谗言”
苏子乔愣住。
李治的目光徐徐落在苏子乔身上,声音虽然不大,但是每一个字仿佛都十分清晰“阿史那伏念和那些部落的酋长,是真心归降大唐吗”
苏子乔一听,顿时明白了昨日以及方才,裴炎与李治谈了什么话。
他们在谈对东突厥的战俘该要如何处理。
前方将士保家卫国,将生死置之度外,好不容易将战俘带回长安,如何处理战俘之事,不问武将主帅,却要与一个从未与突厥打过交道的裴行俭商量
苏子乔心里头闪过无数的念头,但他面上不动神色,笑着与李治说道“圣人,自大唐开国以来,每次出征都会带回来一些战俘,对于归降我朝的人,不管是先帝还是圣人,都宽大为怀,赦免了他们的过错。子乔记得,当年与英国公一同讨伐高丽之时,高丽王被俘,英国公将其献给圣人之后,圣人不仅赦免了他,还授予他官爵。”
李治闻言,脸上神色似笑非笑,“高藏那是真心投降大唐的,可阿史那伏念呢子乔认为,阿史那伏念可是真心归降”
苏子乔眉头微蹙,“阿史那伏念若不是真心归降,又怎会带着部落的酋长前来归顺”
“哦”李治笑了,他看向苏子乔,徐声说道“那子乔说说,阿史那伏念是如何投降的”
关于突厥阿史那伏念是如何投降的,说起来要夸裴行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才能。
突厥内部本是铁板一块,当初策反的阿史那德温傅和阿史那伏念两人并无猜忌,但是在裴行俭用了一系列的反间计之后,内部开始相互猜疑。在两个主要的核心人物相互猜疑的时候,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的妻儿落入了唐军手中。
阿史那伏念为了妻儿的安危,派遣密使向裴行俭提出条件,说如果裴行俭不要伤害他的妻儿,他愿意逮捕当初策反的阿史那德温傅,然后带着部落酋长投降。
裴行俭身为主帅,自然也是希望不战而屈人之兵。
而且阿史那伏念的要求,并不过分。
因此裴行俭答应了阿史那伏念的要求。
身为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又怎么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可汗地位纵有妻儿控制在唐军的手里,阿史那伏念心中所想的,还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
裴行俭行军多年,文韬武略,对阿史那伏念也并不是毫无防备。
年轻的将军语调不急不躁,将事情娓娓道来。
“初始之时,阿史那伏念确实只是假意归顺,他带着军队北撤,进入大漠深处,以为我军与他相距千里,无法交战,便养精蓄锐,择日再卷土重来。可他没想到,裴将军对此早有后手。就在阿史那伏念北撤之时,裴将军便派子乔与程务挺将军就近调集单于都护府的府兵,悄悄埋伏在突厥大营的附近。若是阿史那伏念有异动,我军便会毫不犹豫地伏击突厥大营。”
李治闻言,却是笑哼了一声,“子乔说的是,可你没说全啊。阿史那伏念是因为你与程务挺二人北上进逼,走投无路,才会投降。若他当真有余地回旋,又怎会轻易带着部落酋长归顺呢既然不是真心归顺,留他们又有何用”
苏子乔“”
苏子乔“子乔愚钝,望圣人明示。”
李治“既非真心投降,理应处死。我拟三天之后,在长安闹市斩杀战俘。”
苏子乔猛地抬头,漆黑的眸子中闪过震惊之色,“圣人,此事裴将军可知情”
李治神色一冷,他掀了掀眼皮,目光带有冷意,“怎么如何处理战俘,还需知会裴行俭”
苏子乔心中微微一沉,他缓缓地吸了一口气,斟酌着言辞,“圣人是大唐天子,您要做什么,自然是有您的理由。只是此次突厥的战俘,他们在归降的唯一条件,便是归降之后,可保全性命。裴将军身为主帅,已经代表朝廷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如今圣人却要斩杀战俘,恐怕”
“恐怕什么”
苏子乔话还没说完,李治便已阴森森地打断了他的话。
“苏子乔,我倒是不知,一个裴行俭也能代表朝廷了”
苏子乔默了默,然后缓缓地说道“圣人,大唐自开国以来,对战俘向来宽大为怀。先帝被周边四境奉为天可汗,圣人在万国之中,亦是圣名远播,深得各国国主的敬佩与拥戴。为何此次非要对突厥战俘大开杀戒裴将军在此战中,为大唐鞠躬尽瘁,从未有半点私心。”
李治的神色冷了下去,“哦你的意思,是突厥的战俘杀不得”
苏子乔沉默。
他虽长期在外镇守,可对朝中局势也颇有了解。
圣人近年来头疾越来越严重,在政事上也越来越依赖皇后殿下。
一个人的改变,源自于身边许多的人和事。
裴行俭是李治曾十分信任的人,镇守西域时整顿边务井井有条,担任吏部尚书,吏治改革也可圈可点,如今出征突厥,不战而屈人之兵,声望已经极高。
今时今日的裴行俭,足以出将入相。
突厥归顺,突厥可汗及其部落首领成战俘,被押解回长安,本是好事。
不管他们是否真心归顺,都已经为大唐控制。
如今却说战俘并非真心归顺,要斩杀之。
有人借战俘之事,打击裴行俭的声望。
此战裴行俭无功,即使他带回了突厥可汗和部落酋长。
可在打击裴行俭之时,可有人想过,若是此刻杀了战俘,大唐岂不是成了背信弃义之国
大唐国威何在
圣人圣名何在
他日,谁还敢归降大唐
“圣人,当日裴将军奉命出征突厥,这一年多来,呕心沥血,日日想着如何减少我军伤亡,令突厥归顺。阿史那伏念投降虽是因为我与程务挺将军北上进逼,可身为一国之首,若是还没到山穷水尽,又岂会甘心投降先时不是真心,后来迫于无奈归顺,为何不能容忍昔日英国公带我讨伐高丽,高丽王高藏亦是如此,甚至在高丽被纳入安东都护府管辖之后,高丽旧部仍有人想要复国,那些投降之人,谁不是到了山穷水尽之时才放下手中的武器”
李治听着苏子乔的话,勃然大怒,喝道“苏子乔”
裴炎连续两天入宫,与他分析突厥局势。说裴行俭在此战中并非功臣,立下大功的理应是北上进逼突厥大营的苏子乔与程务挺。
李治对苏子乔有偏爱之情,此番召他入宫,本是有意将此次打了胜仗的头功算在他身上。
谁知苏子乔却是榆木一根。
苏子乔仿若没看到圣人大怒,一字一句无比清晰地说道“大唐开国以来,对战俘从未大开杀戒。朝廷既要裴将军挂帅出征,他的一言一行,便是代表朝廷。昔日他既已代表答应阿史那伏念保全战俘的性命,今日朝廷便该信守承诺。毁约背信,是不义之举”
李治气得额角青筋暴跳,“苏子乔,闭嘴”
苏子乔却是心一横,胆大包天得不管不顾。
只见他直挺挺地跪下,掷地有声地说道“公然斩杀战俘,是背信弃义之举,必令天下人耻笑心寒。子乔万死,恳请圣人三思,勿听小人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