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误会了什么,“刍稿为稿税,非是补贴家用,是田赋之一。”
刍是牧草,稿是禾杆。没错,这些在现代禁止焚烧的秸秆,在这个时候地位等同主食,是要上交给国家的。没有可以,拿钱补贴。
刘意沉默了会,忽然想到一件事,“若兴修水利,会发放工钱吗”
韩浩几乎笑出声,不愧是锦衣玉食的公主,能说出滑天下之大稽的话,郑浑只是叹气,“长公主,兴修水利是算在更卒之内的。”
更卒,汉代的一种徭役,除此之外还有正卒、戍边,区别是一个去雒阳干活,一个去边疆干活,说是干一年就回家,实际上经常有少年离家,白发苍苍归乡的例子。更卒算好了,只在本县干活,就算如此,路上吃喝一切开销都要自己负责。
不想干,可以,拿钱来。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刘意都没开口,她跟着郑浑晃了一圈,意兴阑珊,郑浑察觉出刘意的低落,绕了几圈送刘意回去。半道上遇见一件事。
严格来说应该是韩浩的事,对方第一时间向韩浩求助,“林见过韩从事,求韩从事替我引见太守。”
韩浩是认得这位的,种田还看书,当属温县一大奇景。
“你是温县的常林”他看向常林身后几个族人,挠了挠头,“出什么事了”
几个族人哭泣起来,常林虽面色焦急,但叙事有条理,“前些日子叔父请客,同客人闹了不快,动手掌掴客人,此事是我叔父不对在先,但罪不至此,下狱落罪。”
常林讲完便有族人续话,“我听人说,若是拿不出钱财和粮食赎罪,就要灭族治罪,明明只是口角之争,为何要赔上全族人的性命”
那些族人哭泣起来,常林也是一味盯着韩浩,韩浩此时却说不出话,他后面还站着刘意,能说什么
自家府君太狗了。
韩浩干咳一声,“我或许做不了什么,不过我可以替你们引荐一个人。”
刘意有种不好的预感。
说时迟那时快,韩浩侧身一站,昂首挺胸,声音可响亮了,“这位是万年公主,乃是府君的贵客。”
刘意嚯,祸水东引。
韩浩说完,常林等人齐刷刷看向刘意,面对这位身着直裾的丽人有几分畏惧,最后还是常林站出来,“常林见过长公主。”
刘意其实不太想管这事,她接连撩了两次王匡,再撩王匡,就怕事不过三,把王匡惹毛了。她轻咳几声,打算说几句场面话就溜走,有人忽然出声,“长公主是要避开此事吗”
常林慌了,“仲达。”
刘意低头一看,常林边上站着一小孩,生的粉雕玉琢,玲珑可爱。划重点,还有婴儿肥,这会眨也不眨看着自己。
刘意乐了,“我还未开口,你怎么就知道我不想管这事”
小孩指着刘意身后的小毕说,“长公主虽然神色不变,但您的人却有劝谏的意思。”
刘意顺势一看,小毕几个齐齐低头,心虚得很。
得,还比不过小孩,她来了兴趣,问对方,“你是常林之子”
小孩摇头,“我叫司马懿,是温县一员。”
常林忙回礼,“小孩无知,望公主见谅。”
一个姓常,一个叫司马,怎么看都不像一家人,既然不是一家人,自然要听两个声音,何况这位司马懿也是有位主见的。
司马懿有句话挺出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不对,是司马玩意你算个几把。
多好的姓,搁到后世成骂人的话了,刘意反而同情起司马懿了,姓氏千千万万,为何唯你独树一帜。
刘意抛开多余的想法,笑问,“常林是求他叔父而来,你呢”
司马懿声音稚嫩,话说的很清楚,“我想见见颁布这道命令的人。”
很有意思,不是来看热闹的,而是来看成热闹的人,刘意问他,“你要见太守,是觉得太守的命令不合理吗”
周遭一干人不敢出声,唯独司马懿点头,“纵使常林叔父有错,但祸不及家人,常家是无辜的。而且”司马懿颇为天真讲,“常家都是好人。”
刘意来了恶趣味,忍住蠢蠢欲动的手,继续骗小孩说话,“哪里好啊,我刚来河内郡,不曾听过常家善举,你同我讲讲如何”
司马懿苦恼起来,“大家都说是好人啊,对了,前段时间闹旱灾,常家分了好多粮食给别人。”
刘意再问,“就你一个人讲我怎么知道真假,有人可以作证吗”
这司马懿就不高兴了,抬起小脑袋,“温县好多人都可以作证。”
后面常家人跟着附和,常林渐渐反应过来,刘意没有看向常林,和司马懿有问有答,“你看过多少书”
提起这个司马懿一脸骄傲,“我读完七经了。”
七经指的是尚书,春秋,论语等七部经本,是著名儒家著作,太学生必读书目,能把七经研究透的,可以称得上一句大儒,卢植便是一个例子。司马懿小小年纪就读完了七经,也不怪常林和他混在一块。
年纪不重要,重要的是眼界。
刘意自然不知道什么是七经,她连论语都没背完,但不妨碍她诱骗小朋友。“那你能从书上告诉我,怎样才能做官”
这可不是七经上的内容,但司马懿还是说了,“本朝以察举入职,先由他人推荐,后经考试,唔,考试内容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贤良方正,贤良文学,直言极谏,还有孝弟力田,明经,明法,勇猛知兵法,另外明阴阳灾异也算。”
司马懿讲完郑浑那是一脸欣赏,对这孩子刮目相看,刘意着着实实震惊了一把,原来这年头当官也要考试不对,你才多大就懂这些了。
她明白自己是遇上行家,再问下去自己就该露馅了,僵硬转移话题,“你说的很对,那为何要做官”
司马懿是看出刘意有心考验自己,也不胆怯,和刘意一问一答起来,“上则报效天子,下为百姓分忧,使社稷安稳,方不愧于心。”
这一通话讲出,几人均是赞叹,郑浑直接夸上,“少年有志,不愧是司马之子。”
刘意点头,不再拿司马懿当小孩看,“既然做官是为民分忧,现在民有难,为官者自然要帮忙,太守居官舍,不清楚温县情况,亦或者听了他人谗言,下达了错误命令。假如他了解温县情况,就会改正过来。你说对不对”
说到最后刘意抬头看向常林,这话虽是对司马懿讲的,实际上是告知常林,让他带上那些受惠的人家去请命。
常林面有犹豫,这事如果闹大了,逼着王匡放了他叔父,人虽然回来了,却实打实得罪了王匡,得罪一郡太守,往后他常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可让长公主出面,结果也差不多了多少,常林最后向刘意告辞,临走前刘意对常林说,“他们若是不愿,你来找我便是。”
说罢揉了一把司马懿的脑袋,满足自己心底那点小愿望。
司马懿捂着自己的包包头,小步跑到常林身边,冲刘意喊,“士可杀不可辱。”
刘意愣了片刻,伏在阿史怀里大笑。
刍是牧草,稿是禾杆。没错,这些在现代禁止焚烧的秸秆,在这个时候地位等同主食,是要上交给国家的。没有可以,拿钱补贴。
刘意沉默了会,忽然想到一件事,“若兴修水利,会发放工钱吗”
韩浩几乎笑出声,不愧是锦衣玉食的公主,能说出滑天下之大稽的话,郑浑只是叹气,“长公主,兴修水利是算在更卒之内的。”
更卒,汉代的一种徭役,除此之外还有正卒、戍边,区别是一个去雒阳干活,一个去边疆干活,说是干一年就回家,实际上经常有少年离家,白发苍苍归乡的例子。更卒算好了,只在本县干活,就算如此,路上吃喝一切开销都要自己负责。
不想干,可以,拿钱来。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刘意都没开口,她跟着郑浑晃了一圈,意兴阑珊,郑浑察觉出刘意的低落,绕了几圈送刘意回去。半道上遇见一件事。
严格来说应该是韩浩的事,对方第一时间向韩浩求助,“林见过韩从事,求韩从事替我引见太守。”
韩浩是认得这位的,种田还看书,当属温县一大奇景。
“你是温县的常林”他看向常林身后几个族人,挠了挠头,“出什么事了”
几个族人哭泣起来,常林虽面色焦急,但叙事有条理,“前些日子叔父请客,同客人闹了不快,动手掌掴客人,此事是我叔父不对在先,但罪不至此,下狱落罪。”
常林讲完便有族人续话,“我听人说,若是拿不出钱财和粮食赎罪,就要灭族治罪,明明只是口角之争,为何要赔上全族人的性命”
那些族人哭泣起来,常林也是一味盯着韩浩,韩浩此时却说不出话,他后面还站着刘意,能说什么
自家府君太狗了。
韩浩干咳一声,“我或许做不了什么,不过我可以替你们引荐一个人。”
刘意有种不好的预感。
说时迟那时快,韩浩侧身一站,昂首挺胸,声音可响亮了,“这位是万年公主,乃是府君的贵客。”
刘意嚯,祸水东引。
韩浩说完,常林等人齐刷刷看向刘意,面对这位身着直裾的丽人有几分畏惧,最后还是常林站出来,“常林见过长公主。”
刘意其实不太想管这事,她接连撩了两次王匡,再撩王匡,就怕事不过三,把王匡惹毛了。她轻咳几声,打算说几句场面话就溜走,有人忽然出声,“长公主是要避开此事吗”
常林慌了,“仲达。”
刘意低头一看,常林边上站着一小孩,生的粉雕玉琢,玲珑可爱。划重点,还有婴儿肥,这会眨也不眨看着自己。
刘意乐了,“我还未开口,你怎么就知道我不想管这事”
小孩指着刘意身后的小毕说,“长公主虽然神色不变,但您的人却有劝谏的意思。”
刘意顺势一看,小毕几个齐齐低头,心虚得很。
得,还比不过小孩,她来了兴趣,问对方,“你是常林之子”
小孩摇头,“我叫司马懿,是温县一员。”
常林忙回礼,“小孩无知,望公主见谅。”
一个姓常,一个叫司马,怎么看都不像一家人,既然不是一家人,自然要听两个声音,何况这位司马懿也是有位主见的。
司马懿有句话挺出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不对,是司马玩意你算个几把。
多好的姓,搁到后世成骂人的话了,刘意反而同情起司马懿了,姓氏千千万万,为何唯你独树一帜。
刘意抛开多余的想法,笑问,“常林是求他叔父而来,你呢”
司马懿声音稚嫩,话说的很清楚,“我想见见颁布这道命令的人。”
很有意思,不是来看热闹的,而是来看成热闹的人,刘意问他,“你要见太守,是觉得太守的命令不合理吗”
周遭一干人不敢出声,唯独司马懿点头,“纵使常林叔父有错,但祸不及家人,常家是无辜的。而且”司马懿颇为天真讲,“常家都是好人。”
刘意来了恶趣味,忍住蠢蠢欲动的手,继续骗小孩说话,“哪里好啊,我刚来河内郡,不曾听过常家善举,你同我讲讲如何”
司马懿苦恼起来,“大家都说是好人啊,对了,前段时间闹旱灾,常家分了好多粮食给别人。”
刘意再问,“就你一个人讲我怎么知道真假,有人可以作证吗”
这司马懿就不高兴了,抬起小脑袋,“温县好多人都可以作证。”
后面常家人跟着附和,常林渐渐反应过来,刘意没有看向常林,和司马懿有问有答,“你看过多少书”
提起这个司马懿一脸骄傲,“我读完七经了。”
七经指的是尚书,春秋,论语等七部经本,是著名儒家著作,太学生必读书目,能把七经研究透的,可以称得上一句大儒,卢植便是一个例子。司马懿小小年纪就读完了七经,也不怪常林和他混在一块。
年纪不重要,重要的是眼界。
刘意自然不知道什么是七经,她连论语都没背完,但不妨碍她诱骗小朋友。“那你能从书上告诉我,怎样才能做官”
这可不是七经上的内容,但司马懿还是说了,“本朝以察举入职,先由他人推荐,后经考试,唔,考试内容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贤良方正,贤良文学,直言极谏,还有孝弟力田,明经,明法,勇猛知兵法,另外明阴阳灾异也算。”
司马懿讲完郑浑那是一脸欣赏,对这孩子刮目相看,刘意着着实实震惊了一把,原来这年头当官也要考试不对,你才多大就懂这些了。
她明白自己是遇上行家,再问下去自己就该露馅了,僵硬转移话题,“你说的很对,那为何要做官”
司马懿是看出刘意有心考验自己,也不胆怯,和刘意一问一答起来,“上则报效天子,下为百姓分忧,使社稷安稳,方不愧于心。”
这一通话讲出,几人均是赞叹,郑浑直接夸上,“少年有志,不愧是司马之子。”
刘意点头,不再拿司马懿当小孩看,“既然做官是为民分忧,现在民有难,为官者自然要帮忙,太守居官舍,不清楚温县情况,亦或者听了他人谗言,下达了错误命令。假如他了解温县情况,就会改正过来。你说对不对”
说到最后刘意抬头看向常林,这话虽是对司马懿讲的,实际上是告知常林,让他带上那些受惠的人家去请命。
常林面有犹豫,这事如果闹大了,逼着王匡放了他叔父,人虽然回来了,却实打实得罪了王匡,得罪一郡太守,往后他常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可让长公主出面,结果也差不多了多少,常林最后向刘意告辞,临走前刘意对常林说,“他们若是不愿,你来找我便是。”
说罢揉了一把司马懿的脑袋,满足自己心底那点小愿望。
司马懿捂着自己的包包头,小步跑到常林身边,冲刘意喊,“士可杀不可辱。”
刘意愣了片刻,伏在阿史怀里大笑。